后人论汉王刘邦楚王项羽

2017-12-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后人论汉王刘邦楚王项羽刘邦和项羽是楚汉争霸的核心人物,历来都会被人比较.项羽作为一个原本处于优势地位的领导,却在最终败给了刘邦,让人感叹,同时,人们也针对二人的

后人论汉王刘邦楚王项羽

刘邦和项羽是楚汉争霸的核心人物,历来都会被人比较。项羽作为一个原本处于优势地位的领导,却在最终败给了刘邦,让人感叹,同时,人们也针对二人的争斗过程进行了分析。刘邦取胜固然有偶然因素在,但是项羽没能抓住机会却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这主要取决于他们的性格和个人素质。

刘邦和项羽画像

刘邦在家的时候既不事农耕也不置产业,时常与朋友一起喝酒,并请他们回家吃饭,身上具有浓厚的游侠气,讲义气,为人慷慨大方,能与人有福同享。从他担任亭长一职以及后来的《大风歌》等诗可以看出刘邦年轻时读过书也练过武。当年起兵反秦时,大家都选刘邦为领导必然有他的个人因素在,能够让人信服。刘邦四十几岁才开始他的事业,先前拥有了比较丰富的人生阅历,看事情更全面,眼光也更长远,加上他个人的性格,很容易收服人心,具有较强的号召力。

在刘邦的个人素质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用人。他在军事、谋略、用兵等方面都有懂一点,又都不精,但他知道哪些人工于这些领域,就通过合理安排让他们在充分发挥所长,并给予充分的信任,有了功劳,也都毫不吝啬地进行奖赏,所以他的手下才会安心地忠于他。

由于从小跟着项梁四处征战,大局方针都是由项梁考量的,项羽也只是奉命做事,一旦项梁死了,项羽失去了高远的政治见识。项羽出生于楚国的没落贵族,不了解底层百姓的困苦,加上年少英雄,固执的相信武力,所以后来每占领一个城就会屠戮当地百姓,残杀士兵,而且刚愎自用,不听人劝。项羽在争夺天下时太过年轻,没有多少阅历,也未能充分洞悉人性,又缺乏智谋,只相信自己的亲信,不重要有才之人,对于其他有功之人也不进行封赏,过分的分配不公自然失去人心。

汉高祖刘邦写的诗有哪些

刘邦一生所留诗作极少,在后世流传最广的就是一首名为《大风歌》的诗歌,这首诗歌是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算是一首完整的诗词,它只是刘邦衣锦还乡的时候,在宴会之上吟唱出来的,被人记录成诗。

大风歌

诗歌全文如下: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诗歌的第一句是起兴之句,象征意味非常的明确,这是对刘邦一生的高度概括。风起云涌,云卷云舒,人生的变化也是如此。刘邦从一个小小的亭长,到后来成为建立大汉帝国的汉高祖,中间扫除群雄,建功立业的过程,就像这风云之势一样,变幻之快。

第二句是言志之句,这是刘邦言自己的志向。自从那一次看到出巡的秦始皇的时候,刘邦就将一统天下作为自己的人生志向,他的人生志向已经实现。回想自己白蛇起义之时,是那样的弱小,在自己身边人的帮助之下,开始逐步的发展壮大起来,兵围项羽于垓下,最后取得楚汉争霸的胜利,建立了不世之功。自己的人生志向得到了实现,如今衣锦还乡,好不畅快。

第三局是对人生的感悟和体验,虽然自己已经平定四方,一统这天下了。但是昔日一起战斗的袍泽,反叛的反叛,战死的战死,我该从什么地方去找寻优秀的将领来给我镇守四方呢?这是一种感悟和警示,这表明刘邦并没有满足于自己所取的成就,他意识到了守业要比创业难。

刘邦的这首《大风歌》是除了有对自己人生的总结,还有对后世的警示。

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在鸿门宴的表现

纵观从古到今,看过大大小小饭局设宴。相比来说,影响最大的要数《鸿门宴》了。一顿饭“吃了”近两千年的时间。吃了一顿饭,项羽是赔了夫人折了兵,而刘邦是得了便宜还卖乖。《鸿门宴》,一顿饭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影视作品里有它,书籍里有它,就连高考作文里也是少不了它。

《鸿门宴》图

千百载过去,这一段扣人心弦的历史故事,经过不少人的阐释,吟唱,表演等艺术形式的展现下,演绎成了一段传奇,至今还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同情之声。《鸿门宴》里所展现的历史可谓是最经典的,但在如今的时代,这一段历史仍然是一个热点。京剧里《霸王别姬》、琵琶曲里有《十面埋伏》。而在影视剧方面更是有电视剧《楚汉风云》,电影《王的盛宴》等诸多作品,无一不将这段历史重现在人们面前。

历史上的《鸿门宴》并不是论宴会是何等的丰盛,而体现的是刘邦和项羽之间矛盾,更是楚汉相争的转折点。所谓“一年定生死,一宴定天下”。在这场宴会中,刘邦和项羽一展英雄本色,席间上一系列的明争暗斗直接影响到了农民起义和楚汉相争的结局。当然,这场饭局也深刻的影响了刘邦和项羽命运,项羽战败、在乌江自刎而死,刘邦建立王朝,成为汉高祖。

《鸿门宴》带来的直接影响还有:刘邦开创了史上“布衣天子”的局面,结束了封建君主主义思想。

汉高祖刘邦的真实身世是什么样的的

刘邦于公元前256年出生在楚国沛县,平民出身,原名刘季,在兄弟中排行老三,“邦”是他当上皇帝后才改的名。父母分别名为刘太公、刘媪,都不是正经的名字,只是下层人的俗称,相当于大爷、大娘的意思。刘邦的身世在史书上多有变化,有好几个版本,有些甚至还带有神话色彩。

刘邦画像

《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的母亲刘媪有一次在水泽之地休息,困顿之际睡着了,梦到了与一个神仙相遇。那天天空昏暗,有伴随着雷电,刘太公匆忙的跑过去,见到了一条龙盘旋在刘媪身体上方。没过多久,刘媪就有了身孕,产下了刘邦。刘邦生的很有贵相,有龙颜。

刘邦的身世也跟神母夜号的故事有关,据说刘邦嗜酒,每次喝醉了总能在他上方看到有龙盘旋着。有一天夜晚,他行走到水泽,叫一个人在前面走,那人回来报告说有条大蛇在路上,希望可以返回。醉酒的刘邦毫无畏惧地往前走,拿起剑就把蛇一分为二。后来有人到蛇所,看到一个老妇人在晚上哭,就问她缘由。妇人回道:“有人杀了我的孩子。”那人进一步问老妇人是怎么知道的,她回答:“我的儿子的白帝,化为蛇来到路上,现在被赤帝子杀了。”那人不相信,想告他,结果老妇人突然不见了。这么一来,刘邦就是赤帝子了。

《史记·封禅书》记载,刘邦登基后,汉代承袭了秦朝的制度,尊崇黑色,在原来四帝的基础上加了黑帝,用以祭祀,刘邦也就变成了黑帝的后代。不过按照《刘氏大成谱》的说法, 刘邦的曾祖父名为刘清,是战国魏国大夫,为避难从大梁搬到了沛县,家中比较富有,号称有百万钱财,乐善好施,导致在他祖父时财产都给光了。

汉高祖刘邦宠爱的妃子有哪些

汉高祖刘邦后宫之中有多少妃子,现在已无从考究,但是被后世之人所熟知的有戚夫人和薄姬,她们一个是因为刘邦的宠爱而出名,一个是因为自己的儿子而出名。

刘邦和戚夫人(剧照)

戚夫人,是刘邦被封汉王的时候,在定陶征战的时候得到的,楚汉时期著名的歌舞名家。刘邦在得到戚夫人之后,对他异常的宠爱,出去打仗的时候,都会将她带在身边,而将自己的结发妻子吕雉独自一人留在后方。

后来,戚夫人多次向刘邦提出要废除太子刘盈,立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就在刘邦准备废长立幼的时候,吕雉听从张良的建议,请来了刘邦素来钦佩的四个名士共同辅佐刘盈,这才打消了刘邦废太子的想法。

后来,刘邦死去,吕后独断专权,开始对戚夫人进行报复。她先命人拔光戚夫人的头发,让她为奴舂米,戚夫人一边舂米,一边悲伤的唱着歌,听到这首歌的人无一不伤心落泪。吕后听到这首歌是时候,非常的气愤,她命人将戚夫人的四肢砍掉,挖去她的双眼眼珠,然后在将她丢入茅厕之中。后来,吕后又趁惠帝出宫之时,命人毒死了戚夫人的儿子赵王。

薄姬,本是项羽手下将军的妻子,后来被刘邦连同其它两位貌美女子收入宫中,薄姬和另外两位女子约定,她们三人之中只要有一人得到宠幸,都不能忘记另外两人。薄姬入宫一年都没能见到刘邦的面,与她有约定的那两人双双得到刘邦的宠幸,刘邦无意中知道了三人的约定,于是找来薄姬,宠幸她,后来薄姬就生下了刘恒,即后世的汉文帝。

薄姬在刘邦的后宫之中一直郁郁不得志,为人也很低调含蓄,其子刘恒在刘邦的诸子之中也不显山露水,所以吕后在刘邦死后,就允许薄姬去其子代王刘恒的封地之中,安享晚年。吕雉死后,大臣经过商议,决定立代王刘恒为帝,史称汉文帝,尊薄姬为太后。

汉高祖刘邦的手下都有哪些名人

刘邦的手下成分比较复杂,有出身贫苦为人料理丧事的周勃,有市井屠狗的樊哙,有商贩灌婴,有强盗彭越,有监狱小吏萧何曹参,有起义领袖英布,有亡国贵族张良,也有少年壮志转投过来的韩信陈平。

《楚汉传奇》刘邦剧照

就这样一群人在刘邦的手下被刘邦尽其才物尽其用,为刘邦的大汉霸业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张良:刘邦的重要谋臣,参与了鸿门宴、楚汉决战等重要事件,最后被吕后强行留在长安病逝。萧何:相国之才,有着一套独有的安抚天下得才能,战争时期是刘邦军队后勤的重要保证。曹参:曾经不过沛县的狱卒小吏,却有将相之材,武能百战建功,夺下二国一百二十余县。文能治国安天下。樊哙:刘邦的贴身侍卫,勇猛异常,数次救刘邦于危难之中,鸿门宴上食生肉以据项王,是刘邦手下重要战将。周勃:同样是开国名将,曾担任文帝相国,其子周亚夫也是汉朝的注明战将。韩信:最著名的事件是胯下之辱和多多益善,统兵打仗可以说是战神一样的人物,但最终成也萧何败萧何。陈平:与韩信一样在项羽哪里不的重用,壮志难酬,转而投到刘邦麾下。在楚汉战争和平定异姓王叛乱中发挥重要作用。彭越:与刘邦垓下会师,逼得项羽乌江自刎,是楚汉决战的重要力量。后来被刘邦借反叛罪名铲除。英布:楚汉决战的重要力量之一,同样以反叛罪名被刘邦铲除,死后肢解八块分葬。

当然这只是主要人物,还有很多类似曹无伤郦食其等一类人刘邦手下未尽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