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培源故居 “与世隔绝”的周培源故居

2018-01-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周培源旧居全景,旧居后面就是渔政船码头.记者李海曦摄记者王姗 实习记者朱小旅名人故居5栏目合办:市文广体局老宅档案周培源故居建于上世纪30年

周培源旧居全景,旧居后面就是渔政船码头。记者李海曦摄

记者王姗 实习记者朱小旅

名人故居5

栏目合办:市文广体局

老宅档案

周培源故居建于上世纪30年代,公寓为砖、石、木结构,是一幢两层三开间楼房,楼房通面宽12.4米,进深8.7米。其宽展的前廊,方形石柱以及石砌的拱形门窗,有浓厚的欧美风味。2003年,周培源故居被西山区政府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昆明市政府将它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高海公路与湖滨路交叉的丁字路口,一个陈旧的棕色铁皮路牌突兀地立在路旁,顺着一条绿树成荫、百花丛生的小路走约500米,便到了位于西山区碧鸡街道办事处龙门村112号的周培源故居。

故居现在是“小港湾”

环视周培源故居周围的景色,真是美得可以用“世外桃源”来形容:深秋的滇池静得出奇,只听到微风摇晃和树叶沙沙的声音,故居的背后就是西华湿地公园。故居旁边有一个小池塘,火红的太阳倒映在里面,池底的石头清晰可见。在充沛而明亮的阳光下,一簇簇紫色的喇叭花、玫红色的叶子花正开得茂盛。此时,毗邻旧居的“池藻水分离站”传来一阵轰鸣的机器声,把人从美妙的景色中拉回到现实中来。

推开周培源故居大院的铁门,从左边望去就能看见一幢两层公寓。这座两层三开间楼房为砖、石、木结构,不仅融入了西方的石柱、走廊、拱形门窗等元素,也具有云南名居“木梁回旋”、“三间四耳”的建筑风格,设计新颖独特,是昆明近代名居建筑当中颇为精致的代表之一。在中间房门两侧的石柱上,书写着篆书的楹联:“中有白鸥闲似我”、“行尽青溪忽值人”,中间为“闼翠楼”。

在院子里面,几把高矮不一的小藤椅歪歪斜斜地摆在前廊外,一棵苍劲古老的柏树在阳光下屹然矗立。“这里是办公场所,不能参观,请你们出去。”几个身着制服的工作人员拒绝了记者上楼拍照的请求,这里早在几年前就成了“昆明市滇池渔政监督管理处·渔政检查基地”的办公场所。

由于房屋东面临湖,这里俨然成了一个“小港湾”:三五只生锈的小渔船和几艘挂着救生圈的快艇停靠在“岸边”,那是工作人员日常巡逻所用。

“办公用地,谢绝参观”

作为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周培源在理论物理和流体力学上有着卓越的研究成就,同时,周培源还培养了杨振宁、胡宁等我国著名科学家。除了昆明,国内还有宜兴周培源故居、清华大学新林院9号和北大燕南园56号周培源故居,这些故居现在都被政府和高校完好地保留下来,并用作纪念馆或办公场所,发挥了名人故居作为文物的历史和教育价值。

昆明周培源故居是周培源在1938年4月至1942年12月期间,为了躲避日机轰炸,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时家人居住的场所。在昆明的近5年时间里,周培源抱着科学家为反战服务、以科学拯救祖国危亡的志向,取得教学科研的丰硕成果,一家四口度过了极其清苦的岁月,这座老宅也记录了一代科学人的高尚情操。

在昆明的几年时间,虽然生活极其艰苦,但经常有客人造访,梁思成、林徽因、陈岱孙、金岳霖等好朋友经常到周培源家做客,带来不少乐趣。

如今,“骑马上课周大将军”的佳话仍然在碧鸡街道流传:因家离城较远,周培源专门买了一匹马,每天骑马到学校上课。“教授骑马上课,讲授现代科学,成为抗日战争时期昆明的一道风景。”现年87岁的周村树老人回忆,1942年,他役满回乡时,“周大将军”每日骑一匹高头大马往来进出的模样,十分引人注目。

“作为周培源在昆明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旧居’成为寻觅那段艰难岁月的历史遗迹,曾经破旧不堪的周培源旧居在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得到了修复。”西山区文物管理所所长马洪云介绍,2003年,周培源故居被西山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在不改变原貌的基础上进行了修缮;2011年又被昆明市人民政府列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但是,周培源故居之后就一直作为滇池渔政监督管理处的办公场所,并基本上与外界隔绝。

“办公用地,谢绝参观。”几名湖北游客顺着指路牌走进来,本想参观却吃到闭门羹,只好悻悻而归。返回的路上,正在一口老井旁汲水的老奶奶说,虽然她住在附近的苏家村,一直知道这儿有座周培源的老房子,但从来没进去过。“偶尔有一两个游人会来到这儿要求参观,但都没有如愿。”老人挑着水,边走边说。

正午时分,小院里飘出一股浓郁的饭菜香,工作人员开始做午饭了。也许,正因有这样的“人气”,这座老房子才不至于破败衰落——小院干净整洁、维护有加,昔日周培源先生在这儿生活的祥和时光仿佛从未停止过。只是,今天的宅院却闭门谢客,人迹罕至。

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目前,周培源故居由昆明滇池管理局渔政管理处使用,虽然保护得当,但始终没能发挥名人故居的文化传承和历史重现作用,“作为文物管理部门,我们的权限也只是监管和保护文物的安全,并为文物所有者提供服务和帮助。”马洪云介绍,几年前,西山区文管所就为“周培源陈列馆”设计了图纸,并交给昆明滇池管理局渔政管理处。

在规划图纸中,故居的前院将建一座周培源的人物雕塑;在故居一楼,将围绕周培源的生平、经历、贡献以及他与昆明西南联大的渊源做成展览;故居的二楼将再现周培源和家人的生活场景,“当时周培源住在左屋,他的儿女住在右屋,每个房屋的规置都要做到和当年一样。”马洪云介绍,西山区文管所还搜集到一些周培源在昆明生活期间的文物资料,对周培源的历史研究具有一定价值。

对此,昆明滇池管理局渔政管理处副处长王勇表示,他们也想把周培源故居打造成陈列馆,但资金不足是目前开展工作的最大阻碍,“展览的资料整理、周培源及家人在昆明生活期间的文物搜集、还原当年的房屋内部规置等方面都需要资金支持。”王勇介绍,渔政管理处的工作人员现在全天24小时都在周培源故居工作和生活,工作人员的住处在故居对面,故居的二楼还处于封闭状态。每天保证院内的清洁和安全,是他们目前能做的。

去年4月,西山区在对周培源故居进行了原貌修缮后,又决定将周培源故居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不少当地村民和游客都希望周培源故居能够早日建成陈列馆供群众参观,让这里的历史研究和建筑艺术价值得到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