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刘刚 河南书画家刘刚:线条表达情感 笔墨传承文化

2018-04-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新华网郑州3月28日电 (刘隽) 在中国,学习中国书画者难以计数,传承中华文化者更难以统计,刘刚便是其一.刘刚是河南信阳淮滨人,虽然不是书画科班出身,也未经大师调教,但技法娴熟,书品画作却将中华文化与个人情感浸染其中.先后在报刊发表漫画.国画及书法作品200余幅,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作为国家二级美术师,刘刚不是名家,他却默默地传承着中华文化,以笔墨特有的语言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中华文化的痴迷.刘刚从线描起步,漫画入手,一本最早的线描画册,他整整临了几年.临画成为他领会古人画意的切入点,至今已近三

新华网郑州3月28日电 (刘隽) 在中国,学习中国书画者难以计数,传承中华文化者更难以统计,刘刚便是其一。刘刚是河南信阳淮滨人,虽然不是书画科班出身,也未经大师调教,但技法娴熟,书品画作却将中华文化与个人情感浸染其中。先后在报刊发表漫画、国画及书法作品200余幅,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作为国家二级美术师,刘刚不是名家,他却默默地传承着中华文化,以笔墨特有的语言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中华文化的痴迷。

刘刚从线描起步,漫画入手,一本最早的线描画册,他整整临了几年。临画成为他领会古人画意的切入点,至今已近三十余年。

说起书画的渊源,腼腆的刘刚变得滔滔不绝,但刘刚说得更多的是绘画之外的内容,对于画法技法,他几乎未提。在他看来,画画的功夫更多的是在画外,个人艺术修养与情感是书画的骨。

刘刚的父亲读过私孰,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母亲描红绣花,方圆一绝。受其父母影响,十岁左右时开始学写毛笔字。而在练习毛笔字之前,他喜欢看小人书,尤其对小人书上的线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刘刚有着深厚的线描和素描功底,一直坚持画漫画,先后在全国各大报刊上发表漫画及其他作品两百余幅,这为他进行中国画创作奠定了扎实的用笔基础。

“画画与写字一样,都需要临帖。”从最早的线描学习,到学习漫画,再到临摹古代大家的山水经典。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间,刘刚一直临帖、临画不断,直到现在。

刘刚坚守临古这一传统的学习方法,就好像与古人对话,以提高对艺术的感悟和追求。

对临帖深有感触的刘刚,对高校系统的教育理解更为深刻: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要从源头系统地学习,才能了解中国书画的真谛。高校艺术教育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写生,古人写生是作者遍游山水亲近自然释放情感,寻找灵性既而生悟。而不是今天到外面去,支起画板坐下来一天一幅画“照本宣科”,尤其是亦步亦趋不越雷池一步的“对景写生”。

在刘刚看来,不亲近自然,就不会有灵感,但一味强调西式写生,又不按中国画规则的写生,则会令作者陷入尴尬的境地,误怪圈难以自拔。

绘画融入的是画家的情感。有意境,有韵味,有气势,才能算得上叫中国画。单纯刻求画面的逼真程度和细腻效果,势必缺失一种艺术感性和鲜活力。“技法如何暂且不论,意境应该优先。技与道,道是艺术最后的操守”刘刚如是说。

“中医看病通过望、闻、问、切,寻病因而辩证施治,中国书画亦然。”刘刚一直认为中医药与中国书画有着某种互通性,都是中国哲学的组成部分。“中医诊疗讲求阴阳平衡,虚实表里,标本兼治。中国书画布局不也讲求整体之中虚实相间、阴阳和谐、中庸之道吗?”刘刚说。

中国的美术史上,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画派,刘刚说,每一个书画派都有一个或几个领军人物,他们周围聚集了一群画风书风相近、情趣相投的书画家,这些书画派内多为师友关系,是一种自然形成抑或刻意而为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团体。不管是历史上还是现在,都有人刻意去模仿某个书画派并向其靠拢,刻意为之却失其本性。

“书画家综合素质通过书画作品的体现,融入个人感情,这与写文章一样,需要厚积薄发,经构思,有灵感,技道一体。否则即便位列了某个书画派,那也是没有个性的昙花一现。”

艺术的道路上绝没有捷径可走,对此,刘刚体会深切。

中国书画创作是一个作者综合素质的体现,精品的产生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环节和过程不可或缺的,不管是历史还是现在,大器晚成在中国书苑画坛上是普遍现象。如果书画家耐不住寂寞,心浮气躁,就会误入歧途,陷于两种结果:其一像武侠小说中所说的走火入魔,书画作品不伦不类,空留笑柄;其二是一事无成。

“心到、眼到、手到,是术与道的完美结合,如有更高追求,就要有道。古人受儒释道文化的影响,追究素淡的心态,书画作品如此典雅而流传。”刘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