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纲领怎么写 全国证券期货监管会前瞻:刘士余将发表怎样的施政纲领?

2017-05-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据财联社消息,一年一度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将于2月10日和11日在北京召开,这将是刘士余担任证监会主席以来首次在监管工作会议上亮相.按照惯例,证监会主席刘

据财联社消息,一年一度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将于2月10日和11日在北京召开,这将是刘士余担任证监会主席以来首次在监管工作会议上亮相。按照惯例,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将发表讲话,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部署今年重点任务。届时证监会主要领导、各证监会派出机构的一把手均会出席,会系统内副处级以上干部通过视频分会场参加会议。

博览研究员认为,一向行事低调,“少说多做”的刘士余有望发表今年证券市场的施政纲领。长期来看,本次会议关系到资本市场新秩序的建立、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进。短期来看,本次会议对本轮节后的炒作情绪将产生重要影响。而一直困扰着市场的几个关键性问题,比如经过一年的强整治之后能否破而后立,重新划清监管界限?IPO发行节奏将呈现怎样格局?除了“稳”之外,在哪些方面会有“进”?都是博览研究员关注的重点。

既然是前瞻,还是具体谈谈对几个方面的看法——虽然目前舆论并未透露更多关于该次会议内容细节传闻。但一般来说,本次会议应是对监管层此前一段时间政策脉络的延续和总结。通过解析去年末至今以来的政策蛛丝马迹,本次会议的核心要点基本上也就八九不离十了。

维稳基调之下,强监管极大概率延续

我注意到,自从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奠定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之后,本内参早早的指出今年监管层将力求稳定,对股市而言,稳定意味着低波动,即难有大的行情出现。

贯穿去年全年的强监管,本内参此前反复强调,相信大家也深有感触,这里就不再赘述。而通过2017年这一个多月以来,证监会的一系列动作,实际上可以对本次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做一个前瞻——

1月3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强调:“严厉打击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活动,严惩挑战法律底线的资本大鳄,逮鼠打狼”;

1月6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证监会系统“一把手”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培训班上强调,2017年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1月7日,证监会主席助理宣昌能在第二十一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指出,防控金融风险,坚持稳中求进;

1月20日,证监会表示将抑制上市公司过度融资行为,总体严格再融资审核标准和条件;

1月26日,证监会表示正在研究出台区域性股权市场支持措施;

2月8日,证监会表示将加强企业并购审核力度,强化业绩补偿监管......

不难发现,证监会在加强稽查执法工作、规范发行审核事项、防控金融风险和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改革等方面已经做出了一系列部署。博览研究员预计,2017年,“强监管”这三个字仍将贯穿资本市场改革的始终。

至于说本次会议是否在强监管的基础之上,划清合理监管的界限,而不是像去年那样的一刀切,博览研究员保持高度怀疑。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今年以来证监会已经强调了“证监会将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深入推进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面监管”。

措词上看,“更加重要的位置”,说明防控金融风险的力度较去年而言,将会更进一步。另外,去年12月的政治局会议已经提出“金融风险是突出矛盾,要努力加以解决”。“努力解决”说明防控金融风险的难度较大。而“三个监管”要“深入推进”,说明监管的力度将持续加码。

总结下来,虽然距离今年的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还有几天时间。但通过前期的一系列铺垫,监管层大概率不会对强监管松口,也不会给市场带来惊喜。博览研究员预计,股市的外部环境难有改善,长期看空的观点仍将维持。

IPO和再融资应该是阶段性放缓,而非长期趋势

本周持续炒作的次新股之所以能“上天”,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新股发行速度的阶段性减缓。那么本次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对IPO和再融资会有怎样的一个定性呢?博览研究员预计,未来IPO提速有望继续常态化。

一方面,目前连续两周的IPO批文缺席很可能只是个例,还不能就此断定发行节奏已经减速。按照证监会官网最新一轮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月12日,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732家,其中,已过会44家,未过会688家,证监会兜里的库存还足得很!

另一方面,虽然官方针对市场关心的IPO大扩容问题,进行了安抚,表示将规范IPO流程,审核更严,严苛限制上市公司频繁融资。但长期来看,官方的态度同样明确——1月18日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达沃斯论坛表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还不到位,IPO不应该有这么长的排队。官媒也集体“唱多”IPO扩容,力挺IPO常态化有利于为实体经济“输血”。

我还注意到,除了IPO,像定增一类的再融资也是股市的“抽血机”。本内参2月7日文章《重磅会议前官媒重申严控再融资,但愿望真能实现吗?难!》明确指出,从去年“从严”监管的实际结果(再融资增长反而有增无减),到一部分“再融资”需求所具备的“刚性”特点(国企改革、PPP之类的再融资必须要开绿灯),再到金融市场交易行动在利益选择上的客观要求(实体哪有那么多满足投资者和金融机构胃口的投资品种?!

),以及相关金融产品自身的局限性(合理市场环境下,可转债和优先股规模必定是有限的),监管层希望通过调整“再融资”规则和市场结构,来维系A股供给平衡的愿望,其实现的难度仍然较大。

简言之,我们中长期并不看好今年“实际”的再融资规模会有明显的萎缩,政策的意愿与企业实际再融资冲动间的博弈仍会很激烈!

实际上,目前市场的主流观点与博览研究员的观点类似,即IPO和再融资应该是阶段性放缓,而非长期趋势。不过参照此前证监会“将根据市场情况调整新股发行节奏,稳定市场预期”的官方基调。本次会议是否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值得关注——证监会是否会通过“提速减量”的方式,来谨慎试探市场的承压能力。在摸清市场承压能力之后,再通过调控IPO在速度和数量上的平衡,来维持市场稳定。

稳中求进,除了“稳”,有没有“进”?

既然说到了维持市场稳定,大家也都知道今年政经领域的关键词就是“稳中求进”,那么对证监会而言,除了“稳”,有没有可能“进”?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有媒体统计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各部委随后召开的本部门2017年工作部署动员会议,其核心思想大致如下:

发改委工作会议:强化分析研判和风险预警,备好用好政策工具箱,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

央行工作会议: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外管局:严厉打击外汇领域违规违法活动,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

银监会工作会议:坚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为民监管、依法监管、风险监管,着力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高风险防控水平。

财政部工作会议:深入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加强地方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

商务部工作会议:强化底线思维,抓好商务领域重点风险防控。

人社部工作会议:要增强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强化风险防控意识,坚决守住底线。

住建部工作会议:切实抓好热点城市防泡沫、防风险工作。

工信部工作会议:切实做好去产能职工安置工作,“一企一策”研究制定职工安置方案和风险应对预案。

综合来看,这些会议的一大共性就是强调防范各类“风险”:比如,宏观经济风险、金融风险、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地方债务风险、外贸风险、楼市风险、证券市场、去产能失业风险。乍一看,今年中央各部门的工作严防死守各类风险(全是求稳的!),似乎没有一项是开拓创新(求进的!)。

而证监会作为众多政策执行层面的机关之一,大概率和其他部委“保持同步”。如果非要找出“进”的话,也很难是类似于放松监管、再提金融创新这一类“有分量”的“进”——

2015年7月股灾,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拐点,引发了对金融自由化的全面反思与批判。目前这一轮反思与批判并未结束,金融强监管就是这种思想的重要体现形式。

我还注意到,从证监会自身的表述来看,证监会主席助理宣昌能此前回顾2016年证监会的政绩时,用了“稳中有进”四个字做了总结:“稳”主要体现在沪深股市运行总体平稳,市场机制的内在稳定性增强;“进”主要体现在股票融资规模大幅增加,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持力度加大。

很显然,证监会已然撸起了依法、从严、全面监管的袖子,下一步,如何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效能将成为监管层思考的重点,而这很可能就是证监会所谓的“进”!毕竟脱虚入实、股市为实体经济服务喊了这么久,实体经济尤其是在民企层面,还看不到为经济提供支撑的定力。透过宣昌能的表态,本次会议在“进”方面的部署,很可能是除了更进一步的强监管之外,通过IPO和再融资,来为实体经济服务了。

总体来说,博览研究员预计,证监会所谓的“进”,可能依然停留在为“实体经济服务”层面(实际上是炒现饭,脱虚入实的方针从去年年中就开始,去年全年IPO的扩容也已板上钉钉),而非重启金融创新。对于股市而言,大概率仍将背负为实体经济服务,尤其是为国企输血的“政治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