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将韩德勤 哪位国军抗日名将1940年被粟裕打败从此不知所踪

2017-09-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鞠开:黄桥战役我在家,当然黄桥离我家很近.那个时候是个小决战,为什么?粟裕提决战大概提过两次,一次黄桥决战,其他就是这次淮海战役,他提过决战,其他的他没有提,为什么叫决战?因为新四军从江南到了江北以后,当时江苏省主席报告了蒋介石,说陈毅粟裕他们来了,那么蒋介石下的命令,给韩德勤说不能让他在江北有立足之地,你得想办法把他干掉.嘉宾:对我们来说,苏北是敌后空袭的很大一片地区,虽然有国民党,所谓江苏省政府韩德勤,在那个地区,可是根本谈不上抗日战争,对敌人丝毫没有威胁,所以那个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很希望有

鞠开:黄桥战役我在家,当然黄桥离我家很近。那个时候是个小决战,为什么?粟裕提决战大概提过两次,一次黄桥决战,其他就是这次淮海战役,他提过决战,其他的他没有提,为什么叫决战?因为新四军从江南到了江北以后,当时江苏省主席报告了蒋介石,说陈毅粟裕他们来了,那么蒋介石下的命令,给韩德勤说不能让他在江北有立足之地,你得想办法把他干掉。

嘉宾:对我们来说,苏北是敌后空袭的很大一片地区,虽然有国民党,所谓江苏省政府韩德勤,在那个地区,可是根本谈不上抗日战争,对敌人丝毫没有威胁,所以那个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很希望有一支真正抗日的部队到那个地方去,把广大群众组织起来。

恽前程:在苏北,老大是日本人,老二是韩德勤,老三才是陈泰运,李长江,我们是老四,我们最小。

董保存:黄桥这个地方对于新四军来说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时候呢,黄克诚带着那个老八路,从西边从北边就过来了。

解说:这是中共中央的如意算盘,但是有一个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绝对不会让新四军的计划如愿以偿的。

梅毅:韩德勤,当时任这个国民党的江苏省政府主席,兼任鲁苏战区副总司令,这个人是个铁杆的反动派,你想他当时指挥国民党总兵力达16万人,其中他自己的嫡系8万人,对外号称10万。

董保存:这个时候就发生了所谓的这种摩擦,那个时候摩擦这个词就是在那个时候出现的。

梅毅:特别是新四军北渡以来,已经有过和国民党的几次小规模的战斗,最后都是以新四军的小胜而告终,这次粟裕与陈毅的会合,就意味着新四军肯定会有大动作,因此韩德勤心里也很清楚,不可能不防。

解说:1940年9月,秋雨绵绵江水暴涨,韩德勤趁着新四军缺乏船只,各部不便相互支持的时机,开始大力调动兵力,调整部署,补充弹药。1940年9月30日,韩部逼近黄桥,大战在即,天气也非常给气氛,乌云盖天,暴雨忽降,这场雨一降就是三天三夜,当然你也可以解读成,国难当头,兄弟相煎的悲剧,连老天也看不下去了。

梅毅:面对韩德勤的优势兵力,一般军事指挥官最积极的做法,基本只能是做到诱敌深入,然后集结主力,寻求战机,但当时作为苏北新四军主要军事负责人粟裕,他自己却想出了更为大胆的这样的一个策略。

解说:粟裕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集结主力七千人,与韩部的三万人,在黄桥进行决战。

鞠开:三路人嘛,左中右从北边过来,粟裕他们在黄桥守着,那就是说,当时是粟裕陈毅的部队七千多人,人家是三万人来的,是不是,这一仗必须打好,只能打胜,不能打败,打败了就没有立足之地。

解说:胆大包天,心细如发,是粟裕的一贯作战风格,10月3日韩部进抵黄桥外围,粟裕的七千人,被韩德勤的三万人三面包围。

恽前程:我们真正能打仗我们有五千人,陈毅老总动员的时候,我们背水一战,打不赢到长江里喂鱼,我们没有船可以渡江。

解说:考验粟裕的时候真正到来了。

陈晓楠:1940年秋天的黄桥军情紧急,粟裕却非常兴奋,自从他在军队上岗以来,都是以普通士兵的身份服从命令听指挥的,初战南昌,练战井冈,游击浙南,十年战火百炼成钢,那么现在是试试成色的时候了,任务越重对手越强,斗志就越旺,这正是名将的特点,这个特点粟裕保持了一生,名将之路,就从黄桥开始了。

解说:强兵压阵,粟裕选择了翁达独立第6旅,作为首战歼灭对象,翁旅是韩德勤的战斗序列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之一,全旅三千多人,军官大都是军校生,一色的中正式七九步枪,每个步兵连都崭新的捷克式机枪九挺,由于装备漂亮,被称为梅兰芳式部队。

董保存:为什么叫梅兰芳部队呢?大家看京戏都知道,梅兰芳那个时候演出的时候,他的行头有多好,有多漂亮啊,所以呢这个部队,无论是装备,还是战斗力,应该说他都是非常棒的一支部队。

解说:粟裕一上来就要啃最硬的骨头,既是骑兵,也是险招。

董保存:打这个翁达旅的时候,应该说显示出了一个军事家应有的那种才能,当时他手里头就有三个团,这三个团呢,他用两个团去打这个来援的敌人,而由当时陶勇那个团,就在这个地方正面守黄桥。

梅毅:在这场对战之中,有一个非常微妙的变数,什么变数呢?就是韩德勤的右路军,右路军有两帮人马组成,而这两帮人马的指挥官,都和韩德勤有特别深的过节,有私人恩怨,派系纷争,所以说内部互相勾心斗角,为此陈毅也做过公关,跟这些人攀老乡,送礼,带过一些好处,目的就是希望真正仗打起来,这些人能够观望,能够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