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卓芮子女 珍闻逸事 邓小平女儿邓楠在宁强的日子(组图)

2017-05-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推行极左路线的那个年月,按照政策的规定,知识青年必须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参加集体劳动.时任公社书记的洪全德和大队支书蒋映昌都尽可能给他们

    推行极左路线的那个年月,按照政策的规定,知识青年必须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参加集体劳动。时任公社书记的洪全德和大队支书蒋映昌都尽可能给他们安排简单轻巧的活,只怕他们吃不消,苦了他们。

当地群众反映,张宏、邓楠有知识,对身边发生的一切都能坦然处之,每天有说有笑,劳动积极性还真的挺高,下定决心要把自己锻炼成和贫下中农一样能吃苦耐劳的普通劳动者,且能与贫下中农的感情好恶息息相通。

张宏每天起得很早,在集体未上工之前,总是去田间屋后拾人屎畜粪为集体广积肥。劳动中,他非常卖力,上工总是一个小跑,坡上路上的小石子被踩得乱翻,从没听见他叫声苦,叫声累。邓楠干活也积极主动,卖力肯干,绝无迟到早退、挑三拣四、拈轻怕重的现象。

当年,邓楠被选为宁强县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积极分子。邓楠爱穿件大花格子布衣服在农村妇女行列中参加集体劳动,如搞梯田建设或晒粮食等,你根本觉察不出那是一位来自北京高干的女儿。

    邓楠在收工闲暇时,总爱坐在床上看书、打毛衣。在当地人看来,邓楠与张宏有知识、有水平、有文化,也很有修养。他们来丁家湾时,只带来两只极普通的木箱子,里面除常用衣服外就是书了,当时人们也不知道是些什么样的书。在社员心目中,单从他们能熟练地背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老三篇》、《新五篇》和很多毛主席语录就知道他们学问渊博,非同一般。

    邓楠的母亲卓琳经常写信给邓楠,对她的生活、学习、劳动等方面都给予指导,要他们必须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入乡随俗,要尊老爱幼,且不可给当地父老添麻烦。由于张宏爱和年轻人一起劳动,肯吃苦,肯吃力,当地干部和群众都喜欢和他接近。

他也经常模仿宁强口音学说宁强话,与人开开玩笑。休闲时间,人们少不了要他表演一段拳术或剑术,且每求必应,他的表演总能赢得阵阵喝彩。他还曾在县城礼堂表演他的武艺,博得观众阵阵掌声。

    蒋支书家大儿媳妇白秀芬总是尽量帮助邓楠。邓楠还亲手为白秀芬织了件毛衣,白秀芬至今仍穿在身上。每每提及邓楠,她总是掀开外衣亮出毛衣,激动地说:“虽然短了,旧了,但我仍在穿,因为我们丁家湾人非常想念她呀!

”有一次邓楠回家探亲返宁后,一见到白秀芬就高兴地说:“哎,我们结婚啦。”白问:“在张宏家,还是你们家?”邓楠爽快地回答:“当然是张宏家。”随后就一古脑地道出了在张宏家的所见所闻,如她是怎样跟张宏父亲学做瓦坯活的等等,有说有笑,既有生动的语言,又有形象的比画。可见当时她的心态是比较达观的。

    邓楠还非常喜欢跟小朋友们玩耍,讲故事,做游戏。她经常领着公社书记洪全德的小儿子玩耍,还留下了一张朴实无华的合影照片。

    一年后,邓楠、张宏返京,给宁强丁家湾人留下的是一把铜勺、一件白秀芬依然穿在身上的毛衣和几张合影照片,还有就是丁家湾人对这段非常时期往事的追述了。

    1997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去世时,中央电视台将北京的追悼会向全国直播。丁家湾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看到了当年在这山村插队的邓楠,都叹道:“邓楠老了,她应该到她曾经生活、劳动过的地方来走一走、看一看,看看她当时走过的羊肠小路已变成通车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