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养生黄晓东 著名道德养生学者王晓东先生接受重庆卫视专访

2017-08-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近日重庆卫视新闻节目对著名道德养生学者.中华志愿者协会老龄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兼重庆站秘书长 全国健康委员会委员王晓东先生进行了专访,对王晓东

近日重庆卫视新闻节目对著名道德养生学者、中华志愿者协会老龄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兼重庆站秘书长 全国健康委员会委员王晓东先生进行了专访,对王晓东先生多年来对发展中国社会慈善公益事业特别是对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所做出的重要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王晓东先生长期研究我国的传统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道德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王晓东指出,养生之道在于道德养生,当今社会,人们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知之甚少,养生以及道德养生更容易被人们忽略。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问题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据各年调查显示,国民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而社会贫困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病所致。所以要想提高一个国家国民的身体素质,就得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科学养生,道德养生。

王晓东说,老子《道德经》博大精深,主要讲述了大道本体、玄德、运行、和演化;也有讲养生、哲理、处事、认识等等。书中提到生命主要由形、气、神构成,养生就应该从养气着手。所谓养气,王晓东认为人就应该处于一种淡泊明志,心平气和的状态,如果过渡追逐外物,就会造成人们身,心浮躁而无法专注于认识自我,道德养生仅仅只是一纸空文。

所谓养生,并不仅仅是身体健康,而是达到形气神的和谐,自我的统一,养生也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即道德养生。道德是做人之本,立命之根。只有内修德性、培育道德心灵,才能实现生命和谐,获得长寿和生命质量的提升。

现代社会,养生之风盛行,但多数的养生方法着眼于血肉命体,而忽视生命的主体与根本。重炼而不重修,因此最终养不了身,还常常搞得身心紊乱,得不偿失。那么到底什么是道德养生,又如何道德养生呢?王晓东指出首先,应该遵循万物基本法则,不可盲目的破坏自然规则,否则矛盾冲突的积累带来这种心理上的障碍执着,即是影响周行而不殆的因素。

长期积累的结果就会形成一个具体的病变。这种日积月累的障碍,就仿佛一条河流中石头,分散而少量的话不会影响到水流,但是积少成多,就会影响河流的运行和清澈。

因此,养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去除心理上的障碍执着,即去执破障。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等被动式的、克制式的方法之外,还应当主动的"善执生", "善执生"以修德为根本,以修心为核心。

最简单的方法是坚持诵读经典。经典诵读是获取道光德能的捷径,通过经典诵读,开启智慧,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从而培育、提升道德品质,清静心身,净化心灵,消除烦恼,疗疾祛病,身体健康;还可以采取冥想的方法,现代社会一些静心的运动还是行之有效的,比如瑜伽等等。

老子说"大道之运行,无所不至而周而复始",有形与无形都包含在这周行而不殆中,正如我们人体血液循环,生生不息,我们人体的许多组织细胞的生命并非永恒的,他们也会死亡,如人的味蕾细胞生命周期只有短短的十天,但是我们为什么能保持味觉的敏感度呢,原因就在他们是"死而不亡也",死,消逝;亡,殆尽。老子对此作出了具体的阐述,一部分消逝伴随着另一部分的新生与替代,就永远不会消亡,人就会长寿,生命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