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龄女儿 125 46 50 168:女儿讲述:金中校友陈维龄 当年在“死亡航线”驼

2018-04-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当时空军条件严苛,报考的时候,陈维龄还比较瘦,身体不太能达标,"那时候就想办法增重,想过拿两瓶墨水揣身上,但这很容易被发现.后来他体检前两大碗面条下去,体重过关

当时空军条件严苛,报考的时候,陈维龄还比较瘦,身体不太能达标,“那时候就想办法增重,想过拿两瓶墨水揣身上,但这很容易被发现。后来他体检前两大碗面条下去,体重过关。”陈安琪女士说,1938年2月陈维龄赴四川成都空军军士学校一期受训,“士校一期收285个,只毕业了108个,被淘汰的人他们的名字我们现在是不知道的。”

飞“驼峰”运物资,在“死亡航线”上往返百次

驼峰航线,全长500英里,地势海拔均在4500~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达7000米,山峰起伏连绵,犹如骆驼的峰背,故而得名,它是二战时期陆路交通被封锁之后运送物资的一条主要空中通道,以条件最艰苦、代价最大被称“死亡航线”。据驼峰线飞行员回忆:天气晴朗的时候,他们完全可以沿着战友坠机碎片的反光飞行,而这条撒着数百架飞机残骸的山谷,还有个金属般冰冷的名字??“铝谷”。

亲历轰炸立志考空军,两碗面条下肚险过关

昨日,飞驼峰航线的英雄陈维龄长女陈安琪回到父亲母校金陵中学,赠送她所编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中国空军抗战图片展画册”,获赠《金陵中学师生抗战史话》。她还对模拟联合国社团的学生讲述了驼峰航线抗战的故事。

女儿追寻父亲足迹,退休后寻访抗战空军历史

陈安琪(左)获赠《金陵中学师生抗战史话》。

她曾在中国驻美大使馆工作多年,2008年,她与美国中航取得联系,接触到几位尚健在的驼峰线飞行员,后来结识了《中国之翼》的作者格雷戈里克劳奇,2015年她将这部书翻译、出版,她说,她要通过翻译还原父辈抗战历史真貌。她还在国内四大航空展馆组织了“驼峰空运专题展”,其中,在中国民航博物馆是永久展览。

1940年12月陈维龄毕业后,入空军11驱逐大队任飞行员,多次执行对日空战任务,包括参加鄂西战役。抗战结束前,他转投中航,1944年末至1945年5月,陈维龄驾驶不同型号飞机,在驼峰线上飞行了50多个来回,100多架次。

陈安琪的父亲陈维龄,1919年生于南京浦口,1931年-1937年,就读于南京金陵中学,战争爆发时他高中尚未毕业,“8月中旬我爸爸往上海探亲,那时候七七事变已经开始了,南京到上海,火车走走停停,开了40多个小时,他看到了日机轰炸上海,8月底回南京,亲历南京大轰炸,那时候南京已经不行了。

”陈安琪女士对记者讲述这段历史道,“飞机轰炸之后,他回到广州,知道了空军要招人,1937年底,他就愤而投考空军学飞行。”

原标题:女儿讲述:金中校友陈维龄 当年在“死亡航线”驼峰上往返百次

父亲在抗战时期的经历,现年66岁的陈安琪现在可以娓娓道来,但是十多年前,她是不太知道的,“这段历史他们这辈人都不太提,他在世时虽然对参加抗战充满自豪感,但很少有机会讲他在空军的故事。”

金陵中学历史老师张铭说:“为了不能忘却的记忆,我们编了《金陵中学师生抗战史话》,开设了这门校本课程,把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铁锤、枪炮奋勇而出,自觉担负民族兴亡重任的优秀金中人的故事介绍给大家。”丁欢 王?

2004年在昆明,陈安琪发现了一张照片,“是父亲寄给奶奶的照片,也是他留下的唯一一张穿空军飞行服的相片”,凭着这张相片和美国驼峰飞行员协会于上世纪90年代颁发的编码为1461号的驼峰飞行员纪念胸牌,从IBM退休后的陈安琪踏上了追寻历史的路。

这12年,她走过了中国昆明、北京、上海、香港、成都和美国……她还三次来南京,2014年11月,那是她第一次来到金陵中学,“那次来主要就看看,怀旧。我一直知道这所学校,父亲的档案中清楚地写着他在金中学习。”她说,“我想沿着父亲的足迹走,了解他。这些年,我认识了很多好朋友,在寻访历史的过程中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我们在做着‘拼图’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