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星北遗体 20名市民于昨日集体签遗体捐献协议

2018-01-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我们活着用热血救人,我们死后用身躯博爱人间."4月2日上午,20名志愿者在福宁园红十字奉献林签署遗体捐献协议,悼念已经实施捐献的300多名志愿者.他们中有姐妹

“我们活着用热血救人,我们死后用身躯博爱人间。”4月2日上午,20名志愿者在福宁园红十字奉献林签署遗体捐献协议,悼念已经实施捐献的300多名志愿者。他们中有姐妹俩 ,有新婚小夫妻 ,还有母子俩……据介绍,目前岛城遗体、器官、组织捐献志愿者登记人数已达2300人,337名志愿者实施了捐献。 

为了纪念遗体捐献者,岛城于2004年在福宁园公墓专门开辟了红十字生命奉献林,如今已有100多位遗体捐献者安眠于此,有沈福彭、束星北等遗体捐献者先驱,也有曾感动大家的小杨帆、杨占奇等人。 

4月2日上午,青岛市无偿献血红十字志愿者宣传招募大队的20名志愿者来到了奉献林,签订遗体捐献志愿书,加入到遗体捐献志愿者行列。 

“真是让人感动,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遗体捐献工作,参与到遗体捐献中。”市红十字会三捐办负责人张少芹表示,对于遗体、器官、组织捐献,岛城开展比较早,参与的志愿者数量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从1982年岛城第一例遗体捐献者沈福彭捐出遗体用于医学教研,到目前本市已经有337例遗体捐献志愿者实施了捐献,其中包括57例眼角膜捐献,4例器官捐献。

如今岛城遗体、器官、组织捐献志愿者登记人数已经达到了2300人。 

人物 

73岁老太带儿子一起捐献 

在当天的20名捐献者中,怀孕5个月的武晓燕显得比较特殊。今年28岁的武晓燕与丈夫去年底结婚,两人同为无偿献血志愿者,当天两人相约一起签下了遗体捐献志愿书。武晓燕告诉记者,她跟丈夫的决定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很早之前各自就有的想法,现在家里人也同意了,就顺理成章地签订了捐献协议。 

志愿者中,曹慧、曹娟姐妹俩也成了大家关注的对象,从做义工到无偿献血,再到签署遗体捐献协议,姐妹俩在志愿奉献的道路上始终结伴前行。57岁的姐姐曹慧告诉记者,她比妹妹曹娟大4岁,虽然性格差异很大,但两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兴趣,就是做公益活动。

早在八年前姐妹俩通过媒体的报道知道有遗体、器官捐献这种行为后,就有了捐献遗体的想法,但当时怕父母不同意,就一直没有向其他人表露出来,后来父母相继去世,两人也就重新燃起了捐献遗体的想法。 

在当天签署遗体捐献协议的20名志愿者中,73岁的宋玉美年龄是最大的,她不仅自己签了协议,儿子也一起来了。“我老头生前在部队工作,一生光明磊落,他经常劝告我们死后要捐遗体,我跟儿子也早就有了这个想法。”宋玉美告诉记者,她老伴16年前去世,当时还没有捐献遗体的地方,也就没有实现心愿,如今捐献遗体的程序越来越完善,她便跟儿子一起加入了遗体捐献志愿者的队伍,也算圆了老伴的一个梦。 

链接 

遗体捐献者纪念网站开通 

据介绍,由于遗体捐献志愿者越来越多,原有的奉献林已经满了,去年奉献林开始改扩建,该工程将于本月底完工,5月8日正式启用。届时,奉献林将露天设置两个触摸式电子屏,滚动播出捐献者生平和捐献事迹,并具备一定的网上祭奠功能。 

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岛城已经有337例捐献者,除去已经入驻奉献林的,还有252位捐献者的名字要被刻在纪念雕塑墙上,为了保证这些捐献者的名字没有错别字 ,他们将在本周一一核对名字。记者在现场看到,252位捐献者的名字已经在福宁园入口处公示,捐献者家属可于4月2日至4日期间去现场核对,如果姓名有误,可拨打市红十字会电话80790667进行更正。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让市民更方便地祭奠遗体捐献者,市红十字会专门开通了遗体捐献者纪念网站。暂行的网址是“202.110.193.149/red”。“目前网站还在维护中,搜集以前捐献者的一些材料,但有些纪念馆已经可以祭奠了。”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相关新闻 

父亲脑死亡,女儿代其捐遗体 

4月2日下午,在青医附院黄岛分院,家住莱西的张培忠一家诠释了“人间大爱”的内涵。64岁的张培忠因为脑出血被宣布为脑死亡,按照他之前的心愿,他的儿女毅然签署了遗体捐献协议,捐出角膜和遗体。 

4月2日下午,记者来到青医附院黄岛分院重症监护室时,张培忠的女儿张英妍正在丈夫和弟弟以及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签署遗体、器官捐献志愿书,在重症监护室外的其他患者家属得知这件事后,纷纷对这家人竖起大拇指。 

由于连续多日在医院陪床,40岁的张英妍显得有些疲惫,眼圈也又红又肿,她告诉记者,父亲年轻时有风湿性心脏病,3月18日因为心脏瓣膜炎发高烧住进了医院,后来被确诊为“菌血症”,本来病情已经得到了控制,但没想到因为长期用药产生的副作用,3月26日出现脑出血症状,4月1日被宣布为脑死亡。 

按照父亲的意愿,张英妍联系了市红十字会,要替他捐献器官、角膜和遗体。 

张英妍告诉记者,早在三年前父亲就有捐献遗体的想法,“当时我听一位当医生的朋友说起捐献遗体的事,回家后跟父亲提起过,当时也没当回事儿,父亲却记在了心里。去年父亲说去世后想把自己的遗体捐了,发挥一点余热。家里人一开始不太赞成,后来也都同意了老人的想法。” 

在父亲的带动下,张英妍也产生了捐献遗体的想法,“就像我爸妈说的一样,人死后就剩了一个躯壳,不如捐出去还能为社会多做贡献。”张英妍告诉记者,不仅她,连她十几岁的儿子也受影响想捐献遗体。 

张英妍告诉记者,虽然父亲现在已经处于脑死亡状态了,但他们还想继续给父亲维持治疗,“就算花再多的钱也想多延长父亲的生命。”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因为肝脏、肾脏已经衰竭无法医用,只能完成老人遗体捐献和角膜捐献的愿望,但市红十字会依旧对张培忠一家的行为表示敬意。市红十字会三捐办负责人张少芹告诉记者,遗体捐献主要用于医学研究,器官捐献则是像脏器等比较大的人体器官的捐献,而青岛的组织捐献目前主要是眼角膜,下一步将开展骨和皮肤组织的捐献。 

对于器官捐献的意义,张少芹告诉记者,建立科学的人体器官捐献系统,是保护更多人的健康、挽救更多人生命的需要。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等待器官移植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从国际比较看,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的规模和需要器官的患者数比例严重偏低,人体器官捐献供需达到1:150,供需矛盾非常突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虽然遗体捐献和眼角膜捐献早已经在全国开展,但器官捐献却在2010年才在全国部分省份进行试点,山东省被纳入了第一批试点省份。截止到目前,全国共有600多人捐献器官,山东省有30多例,其中岛城有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