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天云后人 红四方面军最年轻军长余天云的悲剧人生

2018-01-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这一时期,有三个因素促使了余天云迎来自己人生中的辉煌时刻:一是张国焘等人在根据地大搞肃反运动,许继慎.曾中生.吴光浩等著名将领都被张国焘要么杀掉了,要么弃之不用

这一时期,有三个因素促使了余天云迎来自己人生中的辉煌时刻:一是张国焘等人在根据地大搞肃反运动,许继慎、曾中生、吴光浩等著名将领都被张国焘要么杀掉了,要么弃之不用,为余天云的脱颖而出提供了条件;二是1933年6月,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木门地区召开木门会议,决定将红四方面军的四个师扩编为4个军,编制的扩大也为余天云的擢升提供了条件;三是张国焘等人对知识分子不信任,在选拨干部时注重从农民和无产阶级中选择,贫农身份的余天云文化程度不高,头脑简单,作战勇敢,对党(也就是对张国焘)忠心耿耿,是张国焘特别喜欢的干部。

在这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特别是柳林河一役中的出色表现,余天云完成了他人生当中最重大的一次飞跃。据时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的傅钟回忆,余天云直接由团长提拨为红四方面军第30军军长,年仅27岁。

当时和他共事的都是一些建国以后的名人:他的搭档——30军政委,是后来成为国家主席的李先念;同为军长的,是建国以后被授予上将的许世友、王宏坤、陈再道等人;他的部属中,时任88师政委的王建安被授予上将军衔、时任89师政委的杜义德被授予中将军衔,时任90师政委的程世才被授予中将军衔,等等。

1935年后余天云又改任31军军长。

身为军长,余天云打仗还是不畏枪林弹雨,抵近指挥。为革命负伤数次,战功卓著。在反四川军阀刘湘的“六路围攻”中,他率领30军,在31军93师的协助下,于黄木垭一战围歼川军1万余人。因此,在粉碎刘湘围攻之后召开的红四方面军全军政工会议上,余天云的30军获得了三面锦旗,分别是256团被誉为“夜老虎”、263团被誉为“钢军”、274团被誉为“夜袭常胜军”。

自身的缺陷

余天云作为一员战将是成功的,他的指挥才能是得到红四方面军上上下下认可的。然而,从余天云走上领导岗位的那一天开始,到他牺牲以后,对于他的评价却产生了极为明显的分化。

张国焘、陈昌浩等人把余天云称为“游击天才”。张国焘在《我的回忆》中记载:余天云是“游击观念最强的一个,他是农民出身,聪敏倔强,以战功由士兵而升排长、连长,一直升到军长”。在该书中,张国焘甚至把余天云提到了和毛泽东并列的高度,称二人都是游击天才。

以徐向前、李先念、陈再道、洪学智、许世友、王建安为代表的在建国后处于高位的原红四方面军高级将领,在他们后来写的回忆录当中,都尽可能地回避余天云,既不表扬他,也不批评他,呈现一种集体沉默的状态。这种沉默是对余天云流行评价的一种否定,也是对余天云曾经的战功的一种肯定。

当然红四方面军干部里面也有批评余天云的,以曾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的傅钟(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为代表。他曾经在一份报告中说:“余天云那时腐化浪费,思想意识一塌糊涂,有很严重的土匪行为,能力又差,不注意掌握政策,自己有时还破坏政策……”

当然,红四方面军将领中也有感激余天云的,替余天云打抱不平的,其中以开国中将胡奇才(曾任工程兵副司令员)、刘昌毅(曾任北海舰队司令员和济南、南京、广州军区副司令员等职)为代表。胡奇才在自己的回忆录《坎坷的路》中,高度称赞余天云的指挥才华,给了余天云极高的评价。

刘昌毅将军称赞余天云,更多的是因为余天云是他的救命恩人。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时,余天云还曾救过后来成为共和国中将的刘昌毅一命。1933年6月,余天云任红四军12师36团团长,带领部队在巴中城郊南坎坡打仗,按张国焘的指示,部队打仗中也不忘“肃反”。

有人供认2营6连指导员刘昌毅是“改组派”,政治保卫局派人把刘昌毅从战场押回后方,刘昌毅被下了枪、五花大绑地推进了禁闭室。

政治保卫局在审讯刘昌毅时正要用刑——灌辣椒水,从前线闻讯专程赶来的余天云刚好赶到,便对审讯人员说:“刘昌毅是裁缝工人出身,革命坚决,又会带兵打仗,现在敌人正在大举围攻我们,撵到家门口来了,2营杀了好几名干部,没有人指挥,请你们把他放了,他是不是改组派,打完仗就知道。”由于余天云出面力保,再加上战斗中刘昌毅英勇无畏,刘昌毅才没被当成是“改组派”,在“肃反”中幸免于难。

为什么对同一个人的评价,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余天云自身存在的缺陷。

一是作风霸道,动辄骂人,抬手就打,甚至动辄枪毙。据傅钟回忆:“跟余天云一起的警卫员、通讯员没有挨过他打的很少,一个通讯队一百余人,全部被他打过,还有挨几次打的,余天云在军队中打骂人是最标准一个。”被余天云打得最大的干部是红30军政治部主任张成台,有一次因为意见分歧,他竟然抬手就给了同为军级干部的张成台一个响亮的耳光,以致于张成台死活要求调出30军,后来组织上同意了他的请求,让他到31军当政治部主任,李天焕过来接替他。

余天云打人,不仅动手,而且有时动枪。一次部队行军,走羊肠山路,拐弯时马脚打滑,余天云被摔了下来,他不问情由,照着马夫就开了三枪,把马夫打成重伤。

二是心胸比较狭窄,连极度欣赏他的张国焘在回忆录里都说他“重权术,不择手段”。据解放后担任海军政委、兰州军区司令员等职的开国中将杜义德回忆:一次战斗中,时任30军89师政委的杜义德负伤后住院。出院前,他被调往31军。

知道这个消息后,余天云对杜义德说:“你要去31军,得把30军的枪还给我。”杜义德心里清楚得很,余天云是看上他的那支20响快慢机驳壳枪了。生性耿直的杜义德怎么可能把自己用惯了的宝贝交出去,他气呼呼地说:“枪是我从敌人那里缴来的,凭什么交给你?”余天云说:“枪是30军的,你交也得交,不交也得交!

”这一较劲儿,杜义德火了:“这枪是红军的枪,怎么就是你30军的枪?老子豁出去不当这个师政委了!”但是,余天云还是让人把枪给下了,事后还跑到张国焘那里告状。

张国焘皱皱眉头说:“杜义德这个人有什么问题没有?”徐向前说:“此人16岁参加赤卫军,18岁参加红军,父亲因此让地方还乡团打死了。打仗不怕死,敢拼命。”张国焘听后说:“那就给他一杆长枪打仗去。”就这样,杜义德从手枪变成了长枪,被撤了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