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帝武则天——读《蒙曼说唐武则天》有感(1

2018-02-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武则天一生,智慧超群.性格坚毅.精力充沛,胸怀天下,永不言败,战胜了一切艰难险阻.但她无法战胜人体的自然发展规律!她逐渐衰老了!不能像

   武则天一生,智慧超群、性格坚毅、精力充沛,胸怀天下,永不言败,战胜了一切艰难险阻。但她无法战胜人体的自然发展规律!她逐渐衰老了!不能像往日勤于政务。圣历二年即公元699年二月,她病了,这年她76岁。

公元699年,孝顺的女儿太平公主,看到母亲在宫中生活寂寞。就将她自己的情人张昌宗送来陪伴母亲。张是官宦人家出身。长得温文尔雅,吹拉弹唱样样精通。武则天甚是喜爱。张昌宗还把他异母生的弟弟张易之也推荐给她。兄弟俩同时伺候女皇。深得她的宠爱,就像疼爱小孙孙一样。还封他们为三品官。

   武则天晚年,身体多病,不能像过去对朝廷的事明察秋毫。但她是政治家,要维护她的政权。所以,她对二张的宠爱,不完全是感情用事,而是把二张作为眼线使用,帮助她了解些宫外的情况。二张有了这种机会,逐渐地突破了男宠的限制,参与了朝政。

   二张参政有三件大事:一是,为自己的前途利益着想。当他们知道狄仁杰等大臣劝武则天召回庐陵王李显,立为太子的意见后。他们也建议武则天立庐陵王为太子。二是,庐陵王回洛阳后,长子、女儿和女婿在一起,议论二张参与朝政的事。

此话被同父异母的弟弟李重德听到了。李重德的妻子是张易之的外甥女。张易之得知后,向武则天诉委屈。武则天听后,马上把李显叫来,让李显回去教育孩子。武则天和二张并无处死他们的意向。

可李显怕触怒母亲,保不住自己太子的地位,就下狠心,赐三个孩子自尽。这件惨痛的事件,引起朝内外对二张的愤恨。第三件事:陷害大臣。魏元忠是当朝宰相,为人耿直,看不起二张,在武则天面前谈起二张都称之为小人。

二张想让弟弟张昌期当雍州长史,魏不同意。二张想到以后老皇帝死了,魏还是宰相,他们就完了。于是就想法除掉魏元忠。为此找机会向武则天告状,说魏元忠和司礼高戬私下议论,皇帝已衰,不如侍候太子长久。

还说此话有大臣张说作证。张说是武则天笫一次殿试录取的第一名,是她的嫡系。武则天听二张说后,心里很困惑!为了慎重,武下令在朝廷上当面对质。在没有上殿之前,许多有名大臣如宋谨、刘知几等,拉住张说,力劝他“无污青史,为子孙累”。

张说是聪明人,在朝廷紧张的气氛中,张说辩称他是被二张所逼。武则天明白了,感到自己的权威被耍弄、被挑战,但还是把魏元忠贬到南方当县令,张说和高戬被流放到南方,但对二张没有处分,加深了官员们对二张的怨恨。

   二张还要进一步迫害魏元忠。魏起程去南方时,很多人来送行。二张就告魏元忠要谋反,这可是死罪。武则天还是慎重,令监察御史马怀素去调查。武则天结束酷吏政策后,建立了严厉的司法制度。执法人都是执法严谨,鉄面无私。

马怀素就是这样的人。武则天亲自催办时,马怀素强调说,必须找到原告和被告人对质,才能结案。尽管武则天心里有问号,但她是个英明的政治家,也希望所有官员都像马怀素一样奉公守法。後来,她没有再追究此案了。但武则天此时,对二张宠信的错误严重性还不清醒。一世英明的武则天,到晚年却犯了错误。本来,帝王晚年往往昏聩,这也许是一种历史的规律吧!

    公元704年长安四年,武则天重病缠身。身边主要是二张侍候。二张参政后,政局莫测!为保证李显能顺利接位,二张成为矛盾的焦点。大臣们曾用司法手段,抓到二张贪污罪证,告发二张。但武则天还是维护二张,不予以处理。重臣们意识到这样下去,很危险,最后经过多次密商,决定杀掉二张,以清君侧。      

     公元705年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诛杀二张行动开始了。领导核心人物是张柬之。张是大器晚成,67岁时参加武则天举行殿试时,一举高中。武则天在十多年间,多次要求狄仁杰、姚元之等大臣推荐人才时,都举荐张柬之。

武则天就任命76岁的张柬之为宰相。张沉着有谋,能断大事。他对这次诛杀二张的行动计划,从军事、人事、路线都作了细致周密的布置,其中包括李唐王室的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也分担了任务。

    当右羽林李多祚将军领禁军去东宫接太子李显去号令军队时。李显害怕了,不敢走,怕万一失败了怎么办!在这关键时刻,在将士们鼓舞催逼下,将李显推上马,打马加鞭,军队冲到武门进皇宫。

当二张披衣来看时,就被杀死在迎仙宫外廊。.武则天惊醒过来,一看,眼前全是她亲信的大臣。此时,张柬之发出苍老而坚定的声音说:“张易之、张昌宗谋反,奉太子令诛之,事前没有告诉殿下,真是罪该万死!”武则天转向李显,说:“原来是你呀!

既然说二张兄弟已经杀了,你回东宫去吧!”。李显吓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真要往外走。这时,桓彦范说:“当年天皇托付太子给你,如今太子早已成年,应继承祖业,请陛下让位给太子。”武则天一听,原来是这么回事。她环顾四周说:”你们都是我亲自提拔的,怎么都在这里?”崔玄纬说:”我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来报答陛下啊!”武则天听到这话,闭上眼睛,不说话了。

     这次军事行动,目的是诛杀二张,但形势发展也成为逼武则天让位。事变发生在神龙年,史称为神龙政变。武则天决定让位给儿子李显,原是早已诏告天下的。在政变形势下使武则天被逼提前让位,是她一生政治生涯的唯一的遗憾吧。

                            女 皇 永 存

    武则天只能顺应形势的需要。政变后第三天,武则天下制让位李显。之后,迁居上阳宫。这是高宗时修建得很壮丽的宫殿。她和高宗一起在这里生活工作过。迁居时,大臣们都来送别,都深深表现出惋惜眷恋之情,宰相姚元之忍不住还鸣咽流涕,他代表了大臣们的心境。武则天知人善任,君臣之间很有感情。神龙政变是形势使然,並没有反对或报复武则天的因素。

中宗李显接位后,给母亲武则天一个尊号“则天大圣皇帝”。这个尊号对武则天评价很高。在《论语》里说“惟天为大,帷尧则之”,则天就是取则于天,取法于天。武则天原来没有名字,当皇后时,她进行文字改革,自己创造了名字“武曌(同照)”,意思是日月当空,自己像太阳月亮一祥普照万里江山。中宗给母亲这个称号后,史书称一代女皇为武则天。

   中宗还定下规矩,每十天率领文武百官去上阳宫看望武则天。同时,在接位时的敕文中也高度颂扬了母亲武则天,李显说,当年高宗去世后,李敬业在江淮地区造反,程务挺想在塞北接应,国家面临空前危机。武则天在这种情况下,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拯救了国家。这才应天顺人,登基称帝;国家安定下来之后,武则天又“凝怀问道,属想无为”,当皇帝累了,于是主动让位给李显,命他继承祖业。

   中宗李显的敕文是代表官方对武则天的评定。敕文具体说明:武则天称帝不是篡位;周唐是一体;母子相承;武则天“在朕躬则为慈母,于士庶即是明君”。说明李显接位的合法性,同时又保持了武则天的高大形象。

中国古代的皇帝陵寝不立碑。武则天总是不断创新。高宗去世后,她为高宗立了石碑,亲自撰写碑文,表彰高宗的丰功伟绩。武则天去世后,中宗李显也为武则天立了石碑,但没有写碑文,原因是,武则天去世后八年间,发生了七次政变。加之,历代对武则天评价不同。一千多年来,见仁见智的评价,使武则天成为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皇帝之一。但石碑上並没有碑文。现在,高大的无字石碑矗立在长安乾陵,成为重要的历史文物。

武则天是英明的政治家。就在她病危不愉快的心情下,她的政治智慧依然闪闪发光。她对自己的身后事,深思熟虑,安排得非常妥当。她在遗诏中要求:取消皇帝称号,改为则天大圣皇后;要求与高宗合葬乾陵。中宗李显坚决执行了母亲的遗愿,亲自护送灵柩到长安,启开乾陵,将母亲武则天安葬在高宗身边。

在安葬时的“则天大圣皇后哀册文”中,重申了对武则天的评价:“英才远略,鸿业大勋,雷霆其武,日月其文”。若武则天地下有知,会感到非常欣慰了!

    武则天在遗诏中还提到两件事:一是赦免王皇后、萧淑妃两族及褚遂良、纬缓、柳奭等人的亲属。二是赐魏元忠实封百户。武则天原谅了所有曾得罪过她的人。魏元忠奉制后感动得哭了。

神龙政变后十个月,神尤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则天走完了她漫长、艰辛、辉煌的一生,病逝在上阳宫仙居殿。享年八十二岁。武则天传奇的一生,生死俱荣。一千多年来,人们怀念她,瞻仰乾陵。这一切源于她杰出的政治智慧,有识人之智,容人之量,用人之术以及她非凡的能力和永不言败的性格,为盛唐,为中华民族作出了贡献。这位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里唯一杰出的女皇武则天是中国妇女的骄傲。

                                  后 记

    在写《女皇武则天》的过程中,深感到武则天82年的生涯中,经受了太多太多磨难、惊险、贬抑和诬蔑。她都战胜了。唐朝历史发展形势的需要,给了她机遇,是她的政治家的智慧,胸怀天下,与时俱进的坚强性格铸造她成为杰出女皇。也只有广阔胸襟,才能活到82岁高龄,同时把皇权承前启后,继绪推向盛唐。生死俱荣。真是可歌可颂。

    一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武则天对中国历史的贡献一直得到公认,

但不同时期受到不同的评价或歪曲。1975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廿四史中《新唐书》的“出版说明”中就指出:“欧阳修主编的《新唐书》,“从根本上歪曲了武则天统治时期的真相”。毛泽东主席在抗大时讲过:“从前有一个大英雄,就是唐朝的武则天,后来男子把她的缺点扩大起来,吹得怎样怎样坏,其实,她比其他的皇帝要好”。

(引自田逢禄汇编《兰台稿存》第35页)    所以,若只依据史书中的资料,不首先主要肯定武则天对历史的贡献,而过多地夸大和歪曲她的缺点,来评价武则天是不公正的。

                             

    我不是研究历史的。写《女皇武则天》,资料主要是抄录《蒙曼说唐武则天》,加上自己的感想,会有不如人意之处。感谢亲友提出宝贵的意见,帮助修词、改错别字。我今年已八十六岁,每每提笔忘字。写这篇拙文,费时不少,只是为了老有所学,写出自己的认识,抒发自己的情怀,老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