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福初事件 军事医科院院长贺福初:引领蛋白质组学研究前行

2017-12-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他来自贫寒的农耕世家,39岁就拥有了院士桂冠;他是共和国的年轻将军,41岁领导了全球大规模科学合作计划.9月15日,世界最具权威.最负盛名的<自然

       他来自贫寒的农耕世家,39岁就拥有了院士桂冠;他是共和国的年轻将军,41岁领导了全球大规模科学合作计划。9月15日,世界最具权威、最负盛名的《自然》杂志在高度评价军事医学科学院60年辉煌成就的文章中写道:"如果拍成电影,他的故事必定很好看,也一定很动人。"

贺福初

        自古以来,湖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所谓"江南古陆,昱昱安乡,东接云梦,西连武陵,北枕长江,南入洞庭……"描写的正是湘水环绕的那个"宁静乡村"。

       1962年5月,出生于常德安乡的贺福初,汲取了湖湘文化精髓,他迎着改革开放的滚滚春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从积贫积弱的农耕世家牧童,迅速成长为新世纪的科学栋梁,留下了一串串激动人心的奋斗涟漪。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幼年曾在安乡读书的宋朝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对贺福初的人生志趣可谓影响深远。

1969年,从小就显露出过人天赋的他走上了艰难的求学道路。16岁那年,贺福初参加高考,成为当时湖南省的数理化状元。然而,在去复旦大学之前,他甚至从来没有到过省城,更不要说上海这样的大都市。

"当时我没什么钱,也买不起什么新衣服",他说,"所以那个时候,我是穿着用染成黑色的化肥袋做的衣服到了上海的——当时安乡从日本进口化肥。" 以优异成绩考入复旦大学,正是贺福初日后迈入中国学术界最高殿堂的开始。

       复旦大学的遗传学研究在当时的中国首屈一指,其遗传学研究所所长、著名的谈家桢教授导师正是遗传学之父、诺贝尔奖获得者托马斯·亨特·摩尔根。

"我是谈老的一名学生,所以自然也就投入了遗传学的研究",贺福初说,"我们一脉相承"。        1982年复旦大学毕业后,贺福初来到北京,走进一片神秘的热土——军事医学科学院,并在这里取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

从那时起,他开始一往无前地登攀成功的阶梯——23岁获硕士学位,28岁提前晋升为副研究员,30岁破格晋升为研究员,36岁担任研究所所长,39岁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40岁晋升少将,41岁出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并当选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主席,43岁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47岁出任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48岁当选中华医学会副会长……         在此期间,他还拿到了中国青年科技奖、求是奖、何梁何利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总后科技金星、中国青年科学家奖、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国际人类蛋白质组杰出贡献奖和终身成就奖等逾百项重大成果、重要奖项和学术荣誉,可谓琳琅满目,数不胜数。

       科学只承认第一。贺福初把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在上世纪80年代,他把这句话贴在自己的实验室里;90年代初期,又将其制成大幅横匾挂在实验室最显眼的位置。他以此为志,夜以继日地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向无数个"第一"冲击。从1989年起,他利用业余时间收集分析了1000多份国外分子生物学文献资料。

翌年,在国际上首先发现分子水平上发育与进化相互关系与统一的"发育相关进化"规律性;1992年,又分别观察到细胞因子与受体的"协同进化"和 "协调进化"两种规律性;1993年,再次揭示分子"减速进化"规律性。

这4种规律性的发现,首次从分子水平上发现最基本的生命现象——发育与进化统一的重要证据,从而填补了该理论领域的部分国际空白。

       1987年夏天,贺福初永生不会忘记。当时,他已办好出国手续,妻子因妊娠反应严重而不能送行,想到一别可能就是数年,于是,未经准假就踏上了返乡的列车。

几天后,当他赶回单位,等待的却是不许出国和通报处分。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一批批出色的青年人才群情振奋地到了西方发达国家留学,只有他——25岁的贺福初,像一只拥有鸿鹄之志的大鹏,还没有起飞就折断了梦想的翅膀。

       这时,著名的实验血液学家吴祖泽院士正在物色人手,准备开展分子生物学研究。

贺福初这位桀骜不驯的年轻人成为吴院士心中难能可贵的玉石。        "能与吴先生共事,成为他的学生,是我这一生最大的幸事。

"贺福初动情地说,"我事业的成功是从那天下午谈话开始的。而这十几年来,无论是在我的人生面对重大抉择时,还是舆论压力过大时,以及个性膨胀时,吴先生作为师长都能像父亲一样保护我,提醒我,使我及时调整方向,调整情绪,勇敢地面对困难。

"        此后,他带领科技人员填补了一项项空白,在军内外刷新了一项又一项科研纪录。 2001年,贺福初当选院士之后,认真思考了自己新的人生目标。

他认为院士头衔应成为新的平台,借此可以做一些大事。当时,基因组学是一个热点,各国科学家都绞尽脑汁想要分一杯羹。"然而,真正构成生物体系的不是基因,而是蛋白质",他说,"我想也许我们可以确定肝脏中的所有蛋白质并解析其功能"。

       2003年10月,贺福初院士担任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主席。

是年,他开始牵头组建北京(国家)蛋白质组研究中心。从最初的跻身国际社会,占有一席之地,到夺得领导权,在人类蛋白质研究领域二分天下占其一,再到如今领先世界并为其他国家提供战略典范,标志着中国自己培养的科学家冲出亚洲,并且在这一领域领导了世界。

国家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为此称赞他开了中国科学家领衔世界重大科技合作计划的先河。       超越无穷期,卓越无止境。

贺福初坦言对未来更加雄心勃勃,他希望军事医学科学院能在生命科学的系列前沿领域更进一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先行者。"要当领袖而不是国王",他说:"一名领袖应该指引人们新的方向并引领同行,而不是国王的限行或逆行。

我愿通过军事医学科学院引领蛋白质组学领域的研究不断前行"。        2009年夏天,走上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岗位后,他和班子成员一起竭力推行战略上的开疆拓土,先后与北京、天津、浙江、广东、吉林、新疆、西藏等省市自治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牵头组织国际学术会议,广邀名家来院讲学传经,王蒙、李肇星、金一南、于丹等300多位大师做客博学讲坛;迅速组织专家队伍奔赴全军基层一线调研,南下西沙,北上漠河,东进舟山,西入青藏,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为实现"二次腾飞"宏伟目标,建设"力量型、引领型的世界一流军事医学科学院"奠定坚实基础。

       "初福可贺,高福必锁,双福临门。"2011年年初,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廖锡龙上将,总后勤部政委刘源上将来到军事医学科学院,对院长贺福初与政委高福锁这组新搭档给予高度评价和殷切厚望。

金秋十月,在人才和成果上,这里即将收获"双福"。        "我们属于人类,应无愧于众生;我们属于新世纪,应无愧于历史;我们属于医学,应无愧于‘白衣’的圣洁;我们更属于腾飞的中华巨龙,应无愧于生养我们的这方热土!

"这是17年前贺福初在全国首届中青年百名医学"科技之星"颁奖会上向全国同道发出的倡议,他正用铿锵有力的步伐来实现自己立下的铮铮誓言。 (吴志军 沈基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