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娜评价 贵州支教朱敏才孙丽娜夫妇获评为“感动中国人物”

2017-12-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青年人网讯:近日,201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在CCTV1综合频道播出,在贵州支教长达9年多的朱敏才.孙丽娜夫妇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现场,捧着

青年人网讯:近日,201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在CCTV1综合频道播出,在贵州支教长达9年多的朱敏才、孙丽娜夫妇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现场,捧着奖杯的孙丽娜说:“感谢贵州的老百姓,是他们圆了我们的支教梦。”

据了解,朱敏才、孙丽娜夫妇是继徐本禹、李春燕、阿里木之后,贵州第四个获奖者。

1.“孩子的歌声永远也忘不了”

去年10月25日,是个悲伤的日子,朱敏才围着新建好的学校教学楼,兴奋地转着圈子,突然,血液冲破脑部脆弱的血管,他重重地倒在地上。

“朱老师倒下去之后,一直剧烈地呕吐。”孙丽娜说,在救护车上,遵义县龙坪镇中心村小学校长冷泽权一直抱着朱敏才,呕吐物溅满他全身。之后的24小时,他也一直守候在朱敏才的病榻前。

“恍恍惚惚间,我又听到了孩子们的歌声,那是响彻大山,震撼心灵的激荡。”在摇晃的救护车里,孙丽娜突然回忆起那天,贵州在他们心灵中刻下的深深烙印。

2009年7月4日,黔西南州马岭镇尖山苗寨小学。学期结束了,按理说应该是个快乐的时候,可学校三年级的孩子们却高兴不起来,因为朱老师和孙老师即将踏上新的旅途。

“孩子拽着我们不让离去,可是新的地方在召唤,还有更多的孩子需要我们。”孙丽娜说,当时,在场的每个人都在抽泣,渐渐地歌声响了起来,那是响彻大山的歌声。我们朝着山下渐渐的远去,可是那伴着抽泣声的歌声,却环绕着山梁一直敲击心灵,这么多年过去了,那歌声依然环绕。

2005年5月28日,朱敏才、孙丽娜夫妇来到贵州,2015年2月28日,朱敏才拖着瘫痪的身躯倒在家中的卧榻上。整整9年零7个月,他们为孩子们点燃了希望之火,也燃尽了自己最后的火焰。

2.当年一条新闻触动两位老人来贵州支教

3月3日,下午5点,北京的天渐渐黑了,早春的寒风穿透衣服,东花市大街路边小区的一楼,灯光昏黄。

朱敏才躺在卧榻上,孙丽娜用尽全身力气把他扶在自己的大腿上,不到五岁的孙女小七用小汤勺一点点给朱敏才喂着面条。

“朱老师比刚回北京住院的时候好多了,能吃这么碗面条。”孙丽娜手中的小碗很小。

朱敏才艰难地举起左手和记者挥了挥,这可能是他目前能够表达自身意愿的最大动作。因为受到脑溢血的影响,朱敏才失去了说话能力和右侧身体的知觉。不过,当他听说今年贵州即将开通到北京的高铁时,眼睛里闪烁着激动地光芒。

“你们怎么想到去贵州支教呢?”在客厅沙发上,记者问。

“就是一个新闻报道。”孙丽娜说,2005年5月初的一天,朱老师和她也是坐在同样的位置看电视,新闻里正在播放毕节山区一名代课老师的故事。

“看着新闻,我就在想,现在我和朱老师身体还好,去贵州帮助孩子们走出大山好么?”孙丽娜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朱敏才。

“你去哪,我就去哪,你到哪里,我就陪你到哪里。”朱敏才的回答,没有丝毫犹豫。

老两口只用了一周做出行准备,之后的九年,他们在山里和孩子们一起度过。

3.“好想再回到贵州”

2010年7月1日,花溪区孟关乡一所小学里,朱敏才和孙丽娜正在收拾行李搬家。与此同时,北京的产床上,孙女小七第一次睁开双眼,看着这个全新的世界。

去哪?朱敏才和孙丽娜商量后,凭着感觉坐上了去遵义的汽车。

遵义市南门关汽车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朱敏才和孙丽娜艰难的背着行李,他们正在挨个问司机去最穷的地方,该在哪里坐车。

“最后我们上了去遵义县的客车,因为那个司机告诉我们,他知道最穷的地方在哪。”孙丽娜说,到了遵义县龙坪镇中心村,司机催促我们下车,他说,就他知道的地方,这里最穷。

于是,龙坪镇中心村小学就成了朱敏才和孙丽娜在贵州支教最后的落脚点。

回到3月3日昏黄的客厅里,记者用眼仔细扫了一圈,屋里很乱,特别是旁边的厨房,锅和碗都放在地上。

“回来之后,唯一的感觉就是累,每天先送小七去10公里外的幼儿园,在到30公里外的医院,照顾朱老师,虽说遵义县出钱给朱老师找了护工,可我放心不下。”孙丽娜说,女儿出国了,小七也就跟着他们生活。

每天下午,孙丽娜从医院出来,就先到幼儿园接小七,再慢慢的坐着地铁回家。有时候小七睡着了,她抱不动孩子,就这么一圈一圈的坐着地铁围着北京城的地下打转。

关于贵州的记忆,孙丽娜总是特别清晰,她想念大山,想念孩子,惦记着那些还没有完成的工作。

4.孙丽娜有四个心愿

眼下,各界爱心如泉水般涌到了遵义县龙坪镇中心村小学。新的教学楼盖好了,孩子们还有了全新的电脑室,可是水泥操场却仍让远在北京的孙丽娜放心不下。

“水泥跑道孩子倒下去会受 伤 , 最 好 能 做 成 塑 胶跑道。”孙丽娜说,这是她第一个心愿,希望有人能帮忙完成。

贵州一二年级的孩子之前几乎都没有英语课,孙丽娜在中心村小学设置了英语课,她说,农村的孩子也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教科书是朱老师倒下之前,老两口从北京背过去的,可现在这样子,他们可能永远都无法再回到讲台上。

“我第二个愿望是,有人能接替我们去给中心村一二年级的孩子上英语课。”孙丽娜说。

到了第三个愿望,孙丽娜终于想起了自己,她说,希望能给朱老师找个近一点,复健水平高些的医院,给朱老师做康复治疗,哪怕今后只能坐轮椅,她也希望推着朱老师回到贵州。

最后的愿望是,能够给小七在家门口的幼儿园报上名,当年因为去支教,错过了给小七报名的时间,这她觉得特别对不起孩子。

朱敏才,男,1942年生,毕业于贵州大学英语系,原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现商务部)驻尼泊尔商务参赞。

孙丽娜,女,退休高级教师。

退休后夫妻两人没有选择安逸的日子,而是奔赴贵州山区支教。9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贵州的望谟县、兴义市尖山苗寨、贵阳市孟关等地,2010年两夫妇扎根遵义县龙坪镇,继续他们的支教生涯。

2014年10月25日,十年辛苦,积劳成疾,朱敏才突发脑溢血,累倒在支教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