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夫人之死(下)

2017-11-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李晗刘邦爱戚夫人本身没有错,天下女人都是他的,他爱谁都没关系.但他千不该万不该,爱到极至,爱晕了头,错误地估计了政治形势,竟然动起了废立之心.相传刘邦曾三次想废后立戚夫人为皇后,皆因各种原因没有成功.这时刘邦就应该意识到,吕后和太子的势力已经不可撼动,如果他早早作罢,也许时间一长,吕后对戚夫人的恨会减轻一些,戚夫人的命运也许不会那么悲惨,至少落个全尸,不会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吧.可刘邦偏偏在晚年又动了换太子的心思.这下可把吕后逼到了绝路上.皇储之争,最终是政治权利的斗争,是你死我活的撕杀,是不择手

■李晗

刘邦爱戚夫人本身没有错,天下女人都是他的,他爱谁都没关系。但他千不该万不该,爱到极至,爱晕了头,错误地估计了政治形势,竟然动起了废立之心。相传刘邦曾三次想废后立戚夫人为皇后,皆因各种原因没有成功。这时刘邦就应该意识到,吕后和太子的势力已经不可撼动,如果他早早作罢,也许时间一长,吕后对戚夫人的恨会减轻一些,戚夫人的命运也许不会那么悲惨,至少落个全尸,不会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吧。

可刘邦偏偏在晚年又动了换太子的心思。

这下可把吕后逼到了绝路上。皇储之争,最终是政治权利的斗争,是你死我活的撕杀,是不择手段权谋之战。戚夫人在艺术上无疑是专家级的,但在政治上怕连小学都没毕业。她的对手,是长期生活在残酷战争与政治斗争的风暴中心,刀尖舔血、血雨腥风中成长起来的女政治家,以及以她为代表的强大的后族集团。

这个集团中,有的是皇亲,有的是故交,有的既是皇亲、故交,又是功臣,他们周围又形成了一个个小的势力集团,盘根错交,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个集团的每个成员甚至他们的家庭命运都维系在吕雉身上,维系在太子身上,牵一发而动全身,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刘邦要废太子,实际上就把戚夫人推到了这些人的对立面,成了死敌。此时的吕后,已经不敢奢望再得到丈夫的宠爱,而是更多地把精力放在稳固自己的后位和儿子的太子之位上,她牢牢地掌控着后宫的斗争局势,对内隐忍,表现得极贤淑大度,对外拉拢功臣和知识分子,争取政治和社会舆论的支持。

她明白,此时她已经没有退路,要生存就必须保住后位,保住太子之位。

吕后的隐忍,并没有引起戚夫人的警觉,此时的她也知道,吕后对她恨之入骨,刘邦一死,她们母子就完了。于是这个柔弱的女人,用她自己的方式“日夜泣涕”来求刘邦立自己的儿子如意为太子。刘邦本来就对太子刘盈不满,认为太子太过仁弱,常言太子“不类我”,就是不像我的意思。

有学者认为,刘邦想立赵王如意为太子并不完全是因为宠爱戚夫人,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如意确实比刘盈更聪明伶俐,更有做皇帝的潜质,更适合做汉初的“创业”皇帝,而太子刘盈体弱多病,资质不及如意,且吕后强悍,若刘盈为帝,政权肯定为外戚所控制,容易引起国家动乱,应该说刘邦动废立之心,是公心私心皆有。

却没有料到,这个未成功的举措,直接把他最心爱的女人推向了绝境。

这次夺嫡之争,把吕后与戚夫人的仇恨又加深了一层,从情敌变成了情敌加政敌。戚夫人天真地以为,皇帝可以决定一切,只要靠住刘邦这棵大树,她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一切。随着刘邦一天天地老去,戚夫人也感到死亡的气息越来越近。

为了生存,她必须放手一搏。只要自己的儿子被立为太子,她日后就是太后,即便吕后不容,也能有一条生路。以戚夫人当时的处境有此想法本无可厚非,关键是她只有目标,没有详细周到的计划,殊不知,太子者,国之根本,从来不是皇帝一个人的事,即使刘邦立如意为太子,没有王公大臣们的支持,太子之位也不会稳固。戚姬运作此事,除了刘邦,没有得到其他人的支持,她把政治看得太简单了。

此外,戚夫人还出现了严重的判断失误——她低估了吕后在刘邦心中的地位。刘邦与吕后,不仅是夫妻,更是合作伙伴,患难之交,即使看起来很平淡,但多年的夫妻情分是无法割舍的。更何况,吕后在多年的战争中为刘邦夺取天下做出的贡献和她在刘邦政治集团中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她的身后不仅仅有后族势力,还有萧何、张良这样的开国功臣的支持。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如何,刘邦也不会轻易与吕后决裂,这样一来,戚夫人的失败已成定局。

此时的刘邦,意识到太子已经羽翼丰满,动不得了。以刘邦的远略,他预料得到自己死后,吕后不会放过戚夫人母子,也想了许多防范措施,包括派了极有威望且对吕后有恩的周昌到赵国任相国,辅佐赵王如意,希望以周昌之威震慑后族势力,达到保护戚夫人母子的目的。

但刘邦忘了一点,周昌毕竟是臣,吕后是君,自古哪有臣敢违抗君命的?果然,刘邦死后不久,吕后召赵王入京三次未成,转而召周昌回京,周昌无奈奉诏,赵王被迫回京后被鸠杀。

公元前195年,刘邦去世。戚夫人的悲惨命运正式来临。吕后先将戚夫人囚禁于永春巷,让她干粗活儿,折磨她。戚夫人悲愤中写下一首诗:“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吕雉知道后,以此为把柄,毒死了刘如意,下令剪去戚氏的一头飘逸青丝,并且将戚姬的手脚砍断,用两只月牙形的钳子夹出了戚姬的眼球,用香烛熏聋了她的耳朵,灌哑酒,关在厕所里,起名为“人彘”。

刻骨的仇恨也给吕后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她的儿子刘盈在见过戚夫人的惨状后,一病不起,抑郁而终,年仅24岁。

戚夫人与吕后的斗争,以戚夫人的惨败而告终。戚夫人,一位美丽灵秀的女子,原本可以嫁作平民妇,平平静静地走完她的一生,却因为嫁给了刘邦,卷入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年轻轻地送了性命。戚夫人与吕后,我们都很难以现代的观点来评判是非对错,都说女人何苦为难女人,但无论谁在那种情况下都无法置身事外,不管愿不愿意,只能斗争到底。

中国人有一种悲剧情结,同情弱者,所以戚夫人的故事千百年来不知赚取了多少后人的眼泪。这穿越千年时空的泪水,也许是对逝去的佳人唯一的安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