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陈桦 少年与高尔夫观念的认识 未来高尔夫将走向世界

2017-05-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正当酷暑,暑期又至,各地青少年高尔夫赛季接二连三遍地花开.青少年选手们奔波在东西南北各个分区站,乐此不疲,收获了实战经验和心得,也收获了机会和希望.针对学生们的

正当酷暑,暑期又至,各地青少年高尔夫赛季接二连三遍地花开。青少年选手们奔波在东西南北各个分区站,乐此不疲,收获了实战经验和心得,也收获了机会和希望。针对学生们的档期安排赛季活动,主办方的用心可以说周到体贴——但是,培养真正的高尔夫苗子却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仅仅依赖这种季节性非常强的活动推动其发展并非长远之计,赞助商在黄金季热闹一阵之后又是淡季荒季陷入沉寂也无益于青少年高尔夫运动的长远、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作为同样关注青少年高尔夫发展及中国高尔夫未来的媒体从业人员,关注赛事的同时,我们也听到了一些选手和家长的声音。我们更希望通过这些问题,抛砖引玉,促进业界更深的思考。

少年之高尔夫 高尔夫之少年

                ——我眼中的青少年高尔夫和采访见闻录

经过了二十几的发展,中国的高尔夫日渐发展成熟,正在发散着旺盛繁茂、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如果说前面的二十年,中国的高尔夫业界是姗姗学步的婴孩,带着温暖的憧憬和梦想,在迷雾依稀中硬着头皮往前闯,一路跌倒滚爬起伏难料,一边模仿学习一边摸索前行。

那么,现在,这个婴孩已经日渐成长,前路还在下延伸,但他的目标和方向更加明晰、坚定,他学会了自己创新和思索,学会了在变幻时势中把握机会——他已经是一个少年了,跟所有成长中的青少年一样,他偶尔会有头脑发热,也许也会冲动犯错。他需要批评关注,更需要鼓励指导。只有这样,中国的高尔夫才会更加健壮强大,走出亚洲,冲向世界。

套用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欧美各国高尔夫已经有几百年历史,发展成熟完善,正当壮年;而中国高尔夫还处于学习改进的发展阶段,仍是少年。中国高尔夫欲在不远的未来与世界高尔夫发展同步,希望在于少年。只有青少年的参赛素质和竞技水平提高了,中国高尔夫的整体实力才会有质的飞跃和提升——青少年选手,就是中国高尔夫的“明日之星”,通往顶端的“未来之门”有待他们来打开!

近几年来,青少年高尔夫赛事已渐成规模,有的赛事更是在连续举办多届后形成口碑,广受青少年选手和家长关注和拥护。其中,就有中高协组织下的全国青少年锦标赛、中国青少年公开赛、“张连伟”杯、全国青少年比洞锦标赛、汇丰全国青少年冠军赛等可获得中高协的积分排名,更明确地为中巡赛培养后备力量。而观澜湖、汇丰、中信银行等大企业集团更是倾心于斯,用心于斯,既是品牌形象推广,亦是赞助公益事业,一举多得。

虽然,可以肯定现在有机会接触、日常练习高尔夫的青少年多数来自中产以上的家庭,经济压力不是很大,但采访过程中,还是有不少家长抱怨平时练球的花费较大,打一场比赛加上来往飞票问题不大,一个假期赶上几场也是不小的花销。再加上青少年身体发育比较快,球杆也要随着身材体型变化更换相对频繁——可以说,只要好了上这口,就没有不花钱的。

还好,由于国内高尔夫赛事的商业运作日益成熟,已经有不少国际国内品牌涉足青少年赛事,冠名或者赞助。但这类好事是多多益善,不仅仅是提供奖品、奖金、场地那么简单,家长更希望赞助商们可以做得更加长远深入,大到可以涉及青少年选手日常的训练当中——各地的高协对青少年选手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同,但多有常设性活动,积极组织种子苗子们集训或者参赛。

无奈没有足够经费,大部分花费还得小选手们承担。“九龙湖”杯现场,我们就碰到好几个少年选手是自行背包在闷热天气中打比赛,有的甚至连球童也不用。

一问,黝黑而略带稚气的小家伙腼腆一笑:费用太大,能省则省呗。不过,如果赞助商们不是唯‘利’是瞻,能够“多此一举”,选手们可以获得更多实处,则积极性会更大些。

来往奔波在近期几个比赛中,我们采访到一些特别个案,或许可供大家参考:

人物:房庆芳,现居上海

房女士是上海一家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公司的负责人,此次是作为教练和家长陪同儿子和另两个学生参加“九龙湖”杯。房女士体育专业出身,讲究运动的节奏、韵律和力量的协调、突破,开发了一系列的系统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提高体能和技能。

她的儿子叫欧阳文,今年十三岁,七八岁开始学习高尔夫,现在已经是单差点的水平,已确定以职业高尔夫为人生方向。但欧阳文这次因为刚从泰国打完梅赛德斯赛(成绩为84-77-78),回到上海旭宝又打了一场(成绩为78杆夺冠),到九龙湖已经比较疲劳,第一天下场就有些中暑发烧症状,不得不退出第二天比赛。

房女士承认,让欧阳文一路兼路地赶了几个比赛没能充分休息协调确实有违体育运动规律,但所有比赛的时间段都集中在暑假,而青少年只有多参加比赛才能提高实战经验,这是没办法的办法。

据说,九龙湖之后,他们还要再转战昆明打汇丰冠军赛,接着再到山东参加青少年锦标赛,“张连伟”杯能不能赶上还不好说。言语中,房女士激动中透着无奈。

她认为,中国高尔夫的发展氛围和空间还比较局限,有如温室里的盆栽,必须移植到野外才能茁壮生长。而这过程中,需要社会各方的支持和努力,尤其是更多资金力量的关注和投入,依赖于更加专业和广泛的市场运作以及更丰富多样的赛事。

人物:陈桦,17岁,现居台北

参加“九龙湖”杯的台湾队六人组这次是由家长和教练领队第一次到内地参赛,据说今年初连续在业巡赛07年度首站和费度亚洲杯年度总决赛夺冠的台北洪健尧推荐下才过来一试的。

14岁的陈桦三轮成绩226杆,领先第二名11杆获得了13-14岁年龄组的冠军。接受记者采访时,小家伙却很腼腆地说:比赛过程中并没有怎么心理优势,主要是交流学习,球场也很漂亮。陈桦今年正在读高一,在台湾同年龄组选手中排名前十,经常参加岛每月一次的月例赛。

本次第一次到大陆参赛,相比之下感觉良好。他表示,如果时间安排得过来,还会过来参赛。但对于即将举行的“张连伟”杯等赛事,他们未曾听闻,听记者介绍后,都表示出极大的兴趣。

人物:徐乐,18岁,现居北京

费度亚洲杯中国锦标赛上,18岁的徐乐第一轮打出66杆遥遥领先,可谓惊艳。球龄5年了,此前也多次在比赛中夺冠,但这个乖巧的女孩似乎并不是很看重。对她来说,高尔夫的益处就是可以多交朋友多交流,可以学到很多朋友的经验。徐乐说,打高尔夫可以锻炼自己的判断能力和沟通能力。接解高尔夫的几年来,她的最大收获是由内向到开朗,在打球过程中学会了交往。

“那么,高尔夫和学习,你会以哪一个为重呢?”

“一半一半吧”,徐乐笑说。

“时间会不会冲突?”

“还好,不行就请假呗。刚开始的前三年,是天天练球;现在,每天放学练一个小时,两周下一次场。”

“学校老师对你的这种爱好不会有什么意见吗?”

“初三的时候读的是公立学校,以学习为重,请假练习的时候老师看法会比较多。高中读的是私立学校,学国外的课程,学校非常重视和鼓励个人发展,时间也比较自由,应该是文化课程和高尔夫并重吧。”

痴迷高尔夫,但她的学习也从不落下,期末或者考试的时候,她也会先把高尔夫放一放。“那这次回去之后会不会特别多花时间备战费度杯总决赛?”

“应该不会吧。因为下学期上高三了,我会多花一点时间在学习上。”徐乐说,打完18洞就是一个人生。虽然她目前还未确定高尔夫为未来的人生规划,但这一生不会放弃高尔夫。

人物:邱国浩,16岁,现居香港

从观澜湖回皇岗口岸的车上,记者趁机采访了刚在费度杯上以两轮145杆获得总决赛外卡的邱国浩。小伙子正在读11年级,球龄已经有8年了。这是他第一次到大陆打比赛,没有家长陪同,由司机送到安排宿舍之后就独自应付了。

问到同组打出147杆的黄光典,小伙子很谦逊地说,对方的稳定性很好,从中学习到了不少经验,而自己身上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无所谓的“技术优势感”。他曾打出最好的成绩是69杆,曾到过美国、泰国等打比赛。虽说香港只有六七个球场,但练球机会也蛮多的,平日主要是在香港高协的组织下与其他会员一起学习,共有十多个同龄人。

小伙子高挑黝黑,从相貌体态看很有高尔夫运动员的潜质。但他却很断然地回答说,不会以职业球员为人生目标。“为什么?”笔者紧问一句。“不为什么。”小伙子笑笑。因为高尔夫是他的一种业余爱好,人生的一种乐趣。平日里,他每周练两次球,还是以学习为重。“如果学习和打球有冲突你会放弃——”“当然是高尔夫!”小伙子毫不犹豫地说。

是的,对于那些正在高尔夫球场上的大多数青少年选手来说,高尔夫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并不是全部。但对中国的高尔夫来说,他们却是未来的希望——而中国的“老虎”,必定是从他们之中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