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素音生平 她毕生努力成为完整的中国人:卫报评韩素音一生

2018-02-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英国<卫报>网站11月4日报道]题:韩素音讣告殖民统治下的香港,一场注定不会有完美结局的恋爱,中国革命运动的回响,所有这些交织在一起成就了作家韩素音.根据她在1952出版的小说<瑰宝>改编而成的电影<生死恋>或许只是一部典型的伤感爱情影片,但原著中她与一名已婚男子的浪漫爱情故事和共产主义情怀对广大底层人民的吸引力在香港引起轰动.韩素音以95岁高龄去世.她在1958年告诉一名记者:"我可能会是一名医术高超.收入颇丰的专科医生."但"有一股魔

【英国《卫报》网站11月4日报道】题:韩素音讣告

殖民统治下的香港,一场注定不会有完美结局的恋爱,中国革命运动的回响,所有这些交织在一起成就了作家韩素音。根据她在1952出版的小说《瑰宝》改编而成的电影《生死恋》或许只是一部典型的伤感爱情影片,但原著中她与一名已婚男子的浪漫爱情故事和共产主义情怀对广大底层人民的吸引力在香港引起轰动。

韩素音以95岁高龄去世。

她在1958年告诉一名记者:“我可能会是一名医术高超、收入颇丰的专科医生。”但“有一股魔力”迫使她去写作而不是继续行医。上世纪60年代,她开始更为专注地支持摆脱了殖民统治的亚洲正在进行的斗争。她经常前往中国,为亲北京的香港英文刊物《东方地平线》(EasternHorizon)撰写散文,其中一些文章在《老虎与蝴蝶》(1990年)中重新发表。

她的主题是女性、农民、城乡差异、各种剥削和对西方奴役亚洲行为的不理解。

1956年她首次得到周恩来的接见,此后常常受邀访华。她不是唯一受到文化大革命口号蛊惑的人。在《2001年的中国》(1967年)一书中,她赞誉中国“对人的改造”是世界的一道分水岭。她的许多中外朋友在那些日子里饱受磨难。她后来宣称自己曾对许多事件进行干预,但具体情况不明。她在1972年写了一篇略带批判性的文章为“无辜的受害者”叹惜,这篇文章直到1990年才发表。

她潜心研究了毛泽东与文化大革命历史,著有关于毛泽东的两本专著。尽管外界评论这两本书都没有太多原创见解,第二本的可信度因1976年毛泽东逝世后的政治动荡而削弱。

她的传记作品《周恩来传》(1994年)讲述了“中国历史上最有献身精神、最大公无私的人”的生平。她认为,所谓周恩来本应反对“文化大革命”的说法是无稽之谈。这本书未能打动持怀疑态度的一代人。

韩素音晚年定居瑞士洛桑,始终保持光彩照人的贵妇形象,这往往掩盖了一个事实:她可能是、也往往是一名出色的作家。她有一半中国血统,毕生努力成为一个完整的中国人,她和她的祖国一样充满了矛盾。当人们剖析现代中国的历程时,她和她的作品将提供可读性很强的重要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