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烈谈为己之学 讲座 | 楼宇烈:谈“为己之学”

2017-10-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今天是"世界读书日",要我来在这样的活动(中华书局读者开放日)上面发表一点想法,我就想到了我们读书究竟是为什么?所以就定了那样一个题目叫"为己之学".刚才主持人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要我来在这样的活动(中华书局读者开放日)上面发表一点想法,我就想到了我们读书究竟是为什么?所以就定了那样一个题目叫“为己之学”。刚才主持人引了《论语》里孔子的那句话,“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对这句话,荀子有一个发挥,荀子在他的头一篇《劝学》篇提出来:“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数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君子之学从耳朵里听进去,要把它留在心里,然后还要把它体现到他的行动中间去,他的四肢和他的动静,一言一行,因此他说的话他做的事,都可以成为人们的榜样。

反过来,小人之学,是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这样的学问怎么能够使得他的七尺之躯完美呢?所以他接着讲,“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这也就是说君子之学是为了完美其身,完美他的七尺之躯。

而小人之学以为禽犊,是交易用的,所以他从耳朵里听进去,嘴里就说出来了,只不过是一个贩卖,对完美他的七尺之躯一点没有用处的。所以,“古之学者为己”的“为己之学”也就是“君子之学”,通过读书是为了来完美自己的。

所以,我想我们今天读书不要成为“今之学者为人”那样,不要成为“小人之学”那样,把读书学习当做增长财富,进行交易的“禽犊”,而要成为君子之学,为己之学,不断地完美自己。

清代有一位写《朱子家训》的朱用纯先生,他讲到,一个人读书之前是这个样,读书之后还是这个样,那就等于没有读书。所以读书以后要能够变化气质,那样读书才有用。

我们现在很多的书籍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琳琅满目,那么我们究竟读什么书呢?其实什么书都可以读,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开卷有益”,打开什么书都会对我们有益的。我们现在这个书分类分得也很细,所以有的时候也让我们不知道选什么书来读好。

那么中国传统文化中书籍的分类是比较简单的,我们分为甲乙丙丁四类,或者我们叫它经史子集四类。是比较简单的。其实我们现在不管你分多少类,我们如果给它归纳一下,其实也可以归纳为这四大类:经史子集。

从经书来讲,所谓“经者,常也”,它是讲一些常道,通道的,也就是它可以贯穿古今,贯穿万物、万理,它带有总体性、总括性的,而且是一些最根本的,为人,处事,认识天道、地道、人道一些最根本的道理,这就是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