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者王付 高考生当是诚信的践行者和守护者

2018-03-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原标题:高考生当是诚信的践行者和守护者按照<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填报志愿实施办法>规定:填报志愿结束后,考生不得以任何理由放弃志愿.可是总会有

原标题:高考生当是诚信的践行者和守护者

按照《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填报志愿实施办法》规定:填报志愿结束后,考生不得以任何理由放弃志愿。可是总会有人喜欢反悔。志愿填报刚结束就打电话询问“填报的专业不喜欢,怎么才能改志愿?”、“不想去所报的院校,不去学校报到行不行?”把自己当初所做的决定全当儿戏了。

网报志愿前,考生和家长就应当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做好精心的准备工作,详细了解拟报各招生院校基本情况,掌握招生院校录取规则,熟悉相关专业要求等信息。填报志愿时,应当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深思熟虑、多方考量、审慎抉择。

考生刚刚结束填报志愿就要放弃志愿,或者准备复读而不去被录取学校报到,往小了说,这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在人生漫漫长路上,还没有做好准备就匆匆上路,或者刚刚出发就选择放弃,那么何时才能踏上征程呢?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应该风雨兼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做出志愿抉择前,肯定会有当时的想法,只有对最初的想法始终保持一定的信念,才能有始有终完成自己的梦想,达到希望的彼岸。

考生放弃志愿或者不去被录取的学校报到,往大了说,就是一种不诚信的表现。公告里明确告知考生:“凡是通过网上填报志愿已被录取但未到学校报到的考生,其信息将被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虽然考生的此类信息目前暂且只是“被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但是随着国家对个人和企业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没有人能预知此时的不良诚信记录,对未来的你是否会产生影响。

高考生刚刚从中学的校门走出来,即将跨入大学的校门,也一只脚踏入了社会,人生刚刚翻开新的篇章。每一个人从现在开始就应该树立良好的信用文化意识,培养自己良好的信用习惯,做诚实守信的模范践行者和忠实守护者,说不定哪一天良好的信用记录就会对您的人生起积极作用了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要求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更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诚信”即诚实守信,是精神基因的存在,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道德传统,它意在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的道德准则。

“诚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美德与品格,被古圣先贤所共同阐述与推崇。

把诚信作为做人的最重要道德品质,是由孟子奠定的,他把诚与天道相联系:“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天道真实无伪,人应该追求真实无伪的天道。古人把长生天作为至高无上的崇敬对象,因而效法天道之“诚”就有着无可比拟的崇高性。直至今天,我们在强调自己诚意的时候,往往会说天地良心,这也就是孟子说的“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诚信笃实、欺诈无信,是区分个人是否人格高尚的价值标准。

“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之道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是为人的起码道德行为规范,贯穿于中华伦理秩序规则的发展中。孔子认为政治管理要达到三个目标:“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不得已要去掉其一的话,孔子主张“去兵”;不得已再去其一,则“去食”;孔子认为,即使保留一个,那也是“信”!人而无信,则无法立足立身,可见“信则立,不信则废”,突出强调了“信”的重要性。

唐太宗敕编的《群书治要》说:“唯君子为能信,一不信则终身之行废矣,故君子重之。”只有君子才能做到信,一旦不能忠信,这辈子也就废了,所以君子特别推崇“信”。《左传》也以“信”为“国之宝”“天下之道”。可见,无论国家、民族还是个人,守信于己,取信于人,是获得生存空间,求得发展和成功的关键。

而今,随着人文素养的快速提升,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自己的信用记录情况。

信用记录就好比一个人的档案,关键时刻就会派上用场。目前,个人信用报告除了办房贷、办信用卡要用到之外,在招聘求职、签证出国、法院对经济类案件的判决等多个领域都有重要作用。所以始终不渝保持一个良好的信用记录该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