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逸舟中国新外交 王逸舟:新时期中国外交不能仅仅依靠军事外交部门

2017-06-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人民网北京5月9日电 5月9日上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王逸舟做客强国论坛,以解读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人民网北京5月9日电 5月9日上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王逸舟做客强国论坛,以解读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王逸舟说,美国提出TPP后也得到一些响应。它也提醒我们为什么我们不能提出一些得到广泛响应的类似方案呢。说明我们的软实力,我们的话语权,我们在国际公共事务中制定一些规则、一些决议框架的能力确实比较弱,这也反映出中国的现状,我们这些年的发展硬实力的成长发展比较快,比如说军费开支、贸易港口的建设、进出口的总量、金融外汇储备、国内的桥梁道路建设等等,这些都是硬实力,我们的发展成就实力和速度举世公认,位居大国的强烈。

但我们的软实力还有很大的差距,一方面从国际关系来看,我们在联合国安理会提出决议,主动让别人来按照这些决议去投票的领域不够,在亚太地区我们还没有能力提出像美国这样的泛太平洋伙伴计划,并且让很多国家响应的能力。

我们同亚太地区建立起共同的安全构架、经贸伙伴框架,包括文化交流的多国学艺的能力应当说也还是不够的。总体而言,在国际舞台上,给人的感觉,中国有一条腿是比较强硬的、粗壮的,就是经贸、资源、市场,但另一条腿是相对疲软的、趋弱的,就是文化软实力、国际话语权、政治感召力、外交先手棋的能力,而我觉得跟目前中央所提出的新时期的科学发展观要协调、要统筹、要一致,我们在外交舞台上一定要有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就是新时期的发展,不能只是重视硬实力建设,要大大加强我们的软实力建设,加强我们的话语权,加强我们外交的智慧和博弈手段,加强我们在很多难题面前出新意、出新招儿的能力。

王逸舟强调,这种国际关系中的软实力建设是和我们国内的改革,和我们体制的创新是相关的。就是所谓的打铁先要本事硬,国际上的能力和国内的进步是成正比的。在今天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到了一个新时期,如果说前一阶段,我们改革开放是以它的经济重心为特色、为重点的话,那么未来一段时期,在保持经济可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我认为应当把重心放在政治发展、社会发展、公民力量的成长的重心上。

当我们的政治发展到新阶段,当我们的公民意识成长到新的阶段,当中国社会的基础提升到了新的阶段上的时候,我们在国际舞台上就不会只发出单纯的一个国家的声音、政府的声音或者是军事外交部门的声音,真正会有社会的声音,有民间的声音、有公民的声音。

坦率地说,目前看来我们在国际舞台上的声音还是比较单一的。

我们给外部的这种形象还是不平衡的。所以,在未来一段时期解决类似于像南海问题、解决中美关系中出现的一些摩擦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有多层次介入的思维,而它又与国内一段时间的改革、发展,特别是均衡的发展、均衡的改革、多领域的推进是联系在一起的。

中国新时期的改革不能只是单纯经济的改革,中国外交上的新时期的手段也不能是仅仅靠外交部门他们自己去做,我们的社会声音、民间的声音,包括我们网友如何能够更加负责任、更加统筹地看待这些复杂的现象,我认为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期待着通过这样一些挑战的解决和思考,能够使我们创造性的思维能够不断得到开拓,使得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不断地得到改善,使得我们的话语权能够得到不断的提升。而这些方面是我们未来一段时期的重点,未来时期不能只是把拿矿、运输、外贸、赚取外汇作为根本所在,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强我们提供国际方案、提供联合国的新决议、提供中国式的公共产品、提供中国海洋关系的各种各样的框架和安排,提供国际法律中的中国思路,这些方面恰恰是需要我们补充和改善的。

(董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