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鸣千人计划 “千人计划”专家刘晓鸣:规范机器人行业标准 避免打“乱战”

2018-02-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首先,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从政府层面就非常重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纷纷做出战略部署,抢占机器人产业发展制高点.美国实施的"再工业化"战略要通过

首先,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从政府层面就非常重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纷纷做出战略部署,抢占机器人产业发展制高点。美国实施的“再工业化”战略要通过发展工业机器人重振美国制造业,并凭借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投资28亿美元开发旨在实现移动互联的新一代智能机器人。

欧盟认为机器人在一定意义上是欧盟工业保持未来竞争力的基石,其研发创新也一直是欧盟数字议程和第七研发框架计划(FP7)资助支持的重点优先领域。欧盟通过“第七框架计划”投入6亿美元用于机器人的研发,并拟在“2020地平线”项目中投入9亿美元用于机器人制造。

未来的研究计划(2013-2020年)对机器人研究的经费投入将达到140亿欧元。日本早在战后就对机器人采取一系列相关政策,极大地推动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现在日本制定了机器人技术长期发展战略,将机器人产业作为“新产业发展战略”中7大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加大投入,仅在类人机器人领域就计划10年投资3.5亿美元。韩国制定了《智能机器人基本计划》,2012年10月发布了“机器人未来战略展望2022”,将政策焦点放在了扩大韩国机器人产业并支持国内机器人企业进军海外市场方面。

其次,从技术层面讲,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的机器人产业重视开发和研究,他们掌握着大多数的核心技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美国模式的特点是整体研发设计与对外采购机器人本体相结合,重在系统开发与应用。德国模式的特点是一揽子“交钥匙工程”,即机器人本体的生产和用户所需要的系统设计制造全由一家机器人厂商完成。

日本模式的特点是产业链整体推进,即以机器人本体及其零部件研发和生产为核心,由子公司或系统集成公司设计制造各行业所需要的机器人成套系统。韩国模式是采购与成套设计、集成相结合,机器人企业通常通过进口关键零部件,自行设计、制造配套的外围设备。

从日本经验来看,市场需求和政府政策支持是推动日本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完备的产业链是机器人全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当前中国的时代背景和70-80年代的日本类似,工业机器人需求具备快速增长潜力;同时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环境又与当年日本不同,将在产业发展初期面对日本、德国等国家先进机器人企业的激烈竞争,国际机器人技术的进步和产品价格下降将阻碍中国制造商的盈利能力。

从国家战略来看,应该集中调动全国的科研、生产力量迅速形成相对完善的上中下游机器人产业体系。

建议中上游重点培育6-7家核心零部件制造商和2-3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器人本体制造商。同时培育2-3家经济型机器人厂商,首先在某些要求不高的行业让企业能用得起机器人。

政府在下游行业,从政策上引导、鼓励企业使用国产机器人,培育系统集成商,提高机器人使用密度,吸引相关产业的资金、技术的投入,产学研紧密结合,从而打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恶性循环。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从政策税收的多个方面给予了工业机器人产业大力支持。今后政府应将更多资源向机器人行业倾斜,在金融信贷方面,要有非常明确的信贷政策去支持产业化的发展。虽然中国机器人企业在本体制造环节相比外资品牌不具备显著的成本优势,但在系统集成环节,本土企业具备成本和服务优势,通过积极介入系统应用领域实现差异化竞争。

我国有着长期计划经济的经验,现在正是发挥计划经济特点的大好时机。由政府牵头集中资源,布置产学研分工协作,加大对研发及产业化的政策支持力度,发挥政府财政的引导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在政策法规上保证各个环节的企业利益。

鼓励自主创新,鼓励创业,在全社会营造积极的创新创业氛围。采用并行方式,一方面追赶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现有技术,首先引进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同时借鉴“日本模式”,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结合集体攻关,重点突破关键核心部件,尽快形成机器人本体、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商等机器人全产业链的整体推进。

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培育机器人龙头企业和品牌。另一方面积极跟踪新一代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开展信息网络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结合和服务机器人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机器人是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为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有机组成部分。高速网络和云存储使机器人成为物联网的终端和结点,而装配了传感器和具备人工智能的机器人能自动识别环境变化,从而减少对人的依赖,并引发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使人在工业生产中的地位和角色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由于机器人的功能延伸和对人的替代,单一生产单元中对人的需求量相对下降;另一方面,机器人对产业工人在多领域的技能和编程、系统处理等方面的知识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都意味着产业竞争内涵、所依赖的资源基础产业分工形式都将发生深刻变化。

随着大数据、云技术、网络化、智能机器人等有效结合,未来的系统集成是智慧工厂。智慧工厂是现代工业信息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信息化数字化将贯通生产的各个环节,将从设计到生产制造之间的不确定性降低,从而缩短产品设计到生产的转化的时间,并且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与成功率。系统集成商将来不仅仅做硬件设备的集成,更多是顶层架构设计和软件方面的集成。

我期待中国能顺应这一轮工业革命的要求,集国家之力加强基础研发投入,攻克核心零部件的技术难关,抓住产业竞争主导权。同时紧跟新一代智能机器人的步伐,让我国成为世界机器人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