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王思涵现状 神童张炘炀近况/张炘炀2015现状/张炘炀励志经历

2018-02-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张炘炀还自己总结出几个"张炘炀定律".他编的一个化学的"定律"被当化学教师的亲戚推翻了.张炘炀若有所思,跟爸爸说,"总结定律挺难的,看来还得

张炘炀还自己总结出几个"张炘炀定律"。他编的一个化学的"定律"被当化学教师的亲戚推翻了。张炘炀若有所思,跟爸爸说,"总结定律挺难的,看来还得多学才行"。

张炘炀从来不参加学习班或补习班,全凭自己的爱好学。

父亲教育

父亲教英语时,找1000个词汇让他每天记一些,他玩,父亲就给他念,他用耳朵学。张炘炀没正规学过英语的语法,进行时说不全,但会用,靠文章理解记忆。高考时,英语考了100多分。

"学习不是为了考试,会用不就行了?"张炘炀不理解别的小朋友一遍一遍地做题。

"不求最好,但求博闻。"这是张会祥对儿子惟一的要求。"我们不给他定目标,非要考到哪里,非要考多少名次,考试只是检验学习成果的一种形式,跟别人比是中上水平就可以了"。大学毕业的张会祥经常和儿子一起。儿子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张会祥有意让他学一点初中的知识,初中毕业再让他学一点高中的知识。中考一结束,就有意让他学一点高中的知识。这样就总是往前赶,以不累为原则。

张炘炀非常喜欢考试,把解难题当作一种快乐。"他没有对手,考多少算多少,没考好就跟他说是题难,你难别人也难,咱们再学,让题不难。这种环境让他能非常主动地接受知识,而不是完成任务似地接受知识。"

一路跳级,张炘炀似乎非常顺利。但在他看来偶尔也会遭遇挫折,"挫折,就是一个学习好的同学被另一个同学超过。"

张会祥承认,自己并没有系统的教育思想,只是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因为他自信最了解孩子,也自信这种方法对孩子适合。

张会祥在街道办事处工作,对孩子很投入,在盘山县高中做地理教师的妻子吴慧娟只能当配角。"两个人教就会乱套,因为步调不一致,孩子会无所适从"。

4换位思考

"它占用了人类的劳动"

像很多10岁的男孩儿一样,张炘炀喜欢看卡通片、摆积木、玩变形金刚,跟小朋友做游戏,踢足球、打篮球。遇到感兴趣的话题,他会滔滔不绝地给你讲有趣的故事,不高兴的时候也会叫父母"闭嘴"。

可张炘炀确实跟很多11岁的孩子不一样。

他会说:"矿泉水为什么贵?因为它占用了人类的劳动。"

"吃肉是另一种杀生,是不仁慈。"

对爸爸的解答不满意,他会说"能不能换个解释方法"。判定一个城市的发展程度,他会看垃圾处理得如何。

"儿子像个小大人,他甚至反驳大人的观点,也可以和成年人坐在一起聊孩子们很少关心的严肃话题,从伊拉克战争到市容环境。"在张会祥看来,现在很多的孩子,在学校里面也就有课间十分钟玩儿,回到家就是学习和上辅导班,都成了书呆子。儿子的学习时间和玩儿的时间结合得比较好。

张炘炀对很多事好奇,不停地问这问那。他已经看过几个版本的《十万个为什么》,感觉"自己都能写几十万个为什么了"。

张炘炀正在完成他进入大学前的最后一项作业———在他的卡通书桌上,他正画一张图,一张城市规划图,上面标着机场、立交桥和居民区。看记者感兴趣,他就滔滔不绝地给记者上了一堂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大课。

记者采访时,他时而走来走去,时而靠在父母怀里"旁听",也不时地插嘴回答问题。每当这时,张会祥都会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他,让孩子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

"即使父子俩观点不同,父亲也不会拿出家长的威严去教训他。"妈妈说,更多的时候,他们就像两个同龄人在探讨问题。

张会祥觉得,孩子从这种交流中能悟出道理,现在儿子已经自己体会到"生存是本能,生活就是活着要有精神"。

"其实还是要让孩子快乐,能快乐才能学习好。"张会祥说。

5微博信息

2005年,年仅10岁的张炘炀参加高考。至今,他保持的"全国最小大学生"的纪录无人打破。2008年他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硕士生,今年9月成为全国最小的博士生。

两岁半时,就在3个月内认识了一千多个汉字。他4岁读小学一年级,6岁升入五年级;9岁直接上高三。

10月17日,张炘炀现身搜狐微博,这位十六岁的神童一出现立即引来无数搜狐网友围观。随即,张炘炀的几句博文引发了无数网友的争论。

他称在北京男盗女娼的东北垃圾也是"纯爷们",称北京的乱象完全是外地人(尤其东北人)造成的。有钱不一定有素质,但没钱一定没素质。北京必须限制外地人。言行一处,便遭到网友无数拍砖。

在谈及到北京城市形象建设时,张炘炀提出了"白领对北京毫无建设,却破坏严重,蚕食着北京宝贵的资源和就业岗位。"再度掀起了搜狐微博网友的新一轮炮轰狂潮,所谓十六岁神童叫嚣搜狐微博,出口狂言引白领博友纷纷不满。

更多的是许多搜狐名人纷纷替这个十六岁就被冠上神童称号的少年的未来表示担忧,当年曾经被媒体热炒的神童王思涵和张满意,都在14岁左右因为天分过人而考上大学,但最终无法与环境相容、沉迷网络、先后中止学业。

张炘炀十六年来,以异乎寻常的速度赶超他人,这个孩子的内心也承受着必然会有的巨大压力,他的成绩,挣扎,狂妄和脆弱,都是这个压力的后果。和跨越式的升学轨迹相伴的,是超速生长出的迫切感,但现实的窘迫,让张炘炀内心陷入了超出年龄的焦虑。

对于其他未成年人来说,这些还是过早考虑的事情,但在急速的赶超中,来自身边人的刺激几乎全面影响了这个十六岁孩子的内心世界,希望张炘炀能在他搜狐微博之旅中得到一些真心的感悟,连同那些一起关注他的人们,顺风前行。

6各方态度

10岁上大学

2005年9月,张炘炀成为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生。为了照顾儿子的学习生活,母亲已经把工作调到河北廊坊,而父亲也将到天津全程陪同小炘炀开始大学生活。

但很多人都认为,这个结局对"神童"来说不太完美。"再学几年,考清华、北大这样的重点大学,不是更好吗?"

张会祥不这样认为。"这样反而是给孩子增加了压力,他对旧知识不感兴趣,对他自己的身心发展也没有什么好处。我是希望等孩子上大学以后再发展,如果还可以的话,将来再往上考。"

张会祥的设想是:不让孩子过早就业,考硕士、博士时再考名校,22岁的博士生还是有优势的,即使当不了科学家,竞争力也强。"完美不完美不是一个标准来衡量的,如果现在就到了名校,压力、竞争会让孩子枯萎的"。

张炘炀爱学数学,父亲想让他学些经济、金融知识,多掌握一些本领。"现在看来,他不能再跳级,必须扎实学,学得广,我会用最适合孩子的办法帮助他学"。

但张会祥对儿子的大学生活还是担心。"他还小,虽然像个小大人,求知欲强,但独立生活处理事情还不行,理解能力弱"。

担心的不只是张炘炀的家人。辽宁大学一位教授认为,大学的课程设置与中学有明显差别,需要学习者有比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就现在张炘炀的状况分析,他的思维有一定的片面性,具体思维也不太完善,情感、意志力、看法还是11岁儿童的层次,在某些方面一定会出现不适应。

虽然家长已经准备去陪读,生活上不会有什么问题。但父母代替不了小张与同龄人的交流,到了大学在年龄相差太大的同学中,他一定会感觉孤独,这种心理和情感上的断层,对于一个11岁的孩子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

"按理说他应该再等一二年,学得更扎实,身心成熟一点,可现在只能上了大学后再看了。"盘山县高中校长王朝武认为。

王朝武有30多年教龄,当了7年副校长、7年校长。他认为,应该把可以学习大学知识和能上大学分开看。能参加高考,得505分,说明这孩子高中的知识掌握得差不多,但让他在大学课堂按部就班地上课,记笔记,到图书馆,参加军训,肯定坐不住,对他是个摧残。他接受能力强,应该告诉他怎么学,学什么,还得用特殊方法照顾他。

2008年的夏天,14岁的张炘炀通过了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复试,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硕士生。回顾已经过去的3年大学生活,这个被同学们称为"小屁孩"的孩子流露出浓浓的留恋与不舍。

张炘炀创造了一个奇迹,未来会怎样,人们拭目以待。

16岁博士

还想再深造

10岁上大学,13岁考上研究生,2011年又顺利考上博士研究生,被誉为"天才神童"的张炘炀这一路走来,始终是媒体关注的焦点。2011年9月1日,张炘炀就将到北航报到,此时已经不是那个浑身稚气的孩子,已经成长成一个男子汉,谈吐学识也更像一个大人。

6年前,一位年仅10岁的辽宁学生考入当时的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现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成为全国最小的大学生,被誉为"天才神童"的他引起了社会各界关于儿童教育的热烈讨论;3年前,13岁的他考入北京工业大学,成为全国最小的研究生,又引起了舆论的关注——他就是张炘炀。

2011年夏天,他再续神奇,顺利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博士研究生。2011年9月1日,张炘炀到北航报到,正式开始攻读博士学位。

懂得坚持的他考博成绩不错。张炘炀的导师周梦说,"三个学生报考我的博士生,他的成绩是最好的,我感觉他基础还不错。"

在周梦看来,张炘炀学习新知识非常快,但是在深入研究某一方面问题上还需要下工夫,文章也应该读得再细致些,只有踏踏实实做学问,才能出成绩。

张炘炀在北航学习期间将不会享受特殊待遇,需要和其他的博士生一样完成讨论、读书、论文等功课,学院只是会对他的选课等给予指导。

"完成论文、顺利毕业,然后去博士后流动站。"张炘炀已把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锁定在教学和研究上。

未来打算

很低调 希望能继续攻读博士后

"你自从上研究生后就基本在媒体上消失了,很多曾采访过你的人说你已经拒绝一切媒体,为什么?"面对这个问题。他表示,考上研究生后他认为在成长和通往成功的路上应该保持低调,频繁地曝光于媒体对自己的成长并不好。对于此次愿意接受新报的采访,张炘炀说,一是终于考上了博士研究生,算是在成长道路上又进了一步;二是愿意借"家乡"的媒体《每日新报》向关心自己的天津读者汇报一下目前的情况。

从进入北京工业大学应用数理学院数学系非线性分析方向攻读研究生后,张炘炀就基本确定了继续深造的计划。2010年年6月份决定报考博士研究生,并圈定在985高校中选择。在与北大、清华、北航等高校的导师联系后,他还是觉得北航客观上比较合适,于是参加了2010年11月份举行的北航博士研究生考试。12月收到了录取通知,确定将于2011年到北航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数学应用数学代数方向攻读博士研究生。

谈起未来的打算,张炘炀表示上大学后继续考取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是他和父亲一直以来的计划。读完北航4年博士研究生后,还希望能够继续攻读博士后。希望未来能够从事一个"思想自由、时间自由"的工作。"我爸觉得大学教授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