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导演 甘露十年跟拍著名导演 透露徐克思考喜欢画画

2018-03-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岁末,贺岁档之争没有太多悬念,做足宣传攻势的<金陵十三钗>和<龙门飞甲>票房双双过3亿,两路人马还在接二连三地发力.为<龙门飞甲>拍摄的电影

岁末,贺岁档之争没有太多悬念,做足宣传攻势的《金陵十三钗》和《龙门飞甲》票房双双过3亿,两路人马还在接二连三地发力。为《龙门飞甲》拍摄的电影纪录片《徐克》作为重拳之一旋即登录各大网站,迄今一周,浏览量已经超过千万人次。有人问甘露:“一个是你跟拍了七年的导演,一个是你刚刚拍完的导演,你心里面纠不纠结?”她眨眨齐刘海下的眼睛:“哎呀,我希望他们都好。”

这是甘露的真心话。从10年前拍摄第一部电影纪录片开始,张艺谋、吴宇森、朱延平、徐克,这些电影界响当当的人物以各具特色的智慧和性格魅力,向她展现了一位导演如何带领一群人去完成一个梦。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强势的女人才会做纪录片,甘露刚好相反,第一次见她的人都会吃惊:“没想到你这么文气瘦弱!”每次听到这话,她心里都有点小得意。别看甘露的名字和这么多大牌导演相连,其实生活里她是一个不混圈子、不泡夜店的80后乖女孩,内敛,冷静,但不冷漠。

十年来,《英雄》、《赤壁》、《龙门飞甲》,这些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作品,甘露都凭借手中的镜头亲身鉴证了。一同鉴证的还有她从稚嫩学子蜕变为纪录片导演的成长之路。

◎关于《龙门飞甲》◎

-徐克在拍《龙门飞甲》,她在拍《徐克》

甘露和徐克的合作本应该来得更早,拍《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时,甘露就受到邀请,但当时她已接下别的题材,只能遗憾错过。2009年,还在制作《大笑江湖》的纪录片时,甘露再次受邀,制片方希望她参与《龙门飞甲》的纪录片拍摄。甘露信缘,没有多想就接下来了。徐克的武侠电影一直是她喜欢的,又是第一部IMAX 3D华语片,她好奇这个导演的工作方式,他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这也是她的电影纪录片一贯关注的内容。

看甘露从前拍的纪录片,没有一部是用导演的名字来命名的,为《英雄》拍的叫《缘起》,为《十面埋伏》拍的叫《如花》,为《赤壁》拍的叫《路有多远》,为《大笑江湖》拍的叫《江湖啊江湖》,唯独一个《徐克》。

甘露解释有一天在剧组和施南生聊天,施南生告诉她,徐克这个名字是他自己改的,因为他认为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所以叫了“徐克”。“我问了问周围的人,都不知道有这个来历。我觉得这个点很有趣,又跟我看到的他那么吻合。《龙门飞甲》是讲侠义的,你不觉得他的名字本身就很武侠吗?”

2010年9月底,“龙门”剧组在北五环东坝的棚里召开制作会议,甘露带着机器和助手前往。虽然是第一次合作,但进组之前,甘露在不同场合也见过徐克几次,黑衣,墨镜,表情严肃。不过其中一次他竟然当着很多人的面告诉甘露自己看过她的片子,让她有点诧异。再见面依然没有太多的客套和寒暄,其实甘露最怕这个——不是特别熟悉还非要找点话题,幸好徐克没有这些。

除了导演和曾经合作过的人,大部分剧组成员不认识甘露,也不知道她来做什么,她就安静地站在一旁用手中的镜头细细地观察。

“我习惯这样的方式,你拿着机器,跟对方不是特别近,有一点距离。正因为人与人之间的这份陌生,才有了这份体验和发现的快乐,这是一个过程。”

临时会议室里摆了一圈椅子,只有一把大靠背转椅,一看就是导演的。甘露发现提前来的人一进门都没有马上坐下,而是在琢磨自己究竟坐哪儿好,是离导演近一点还是远一点,这让甘露觉得很有意思。“了解一个人不是听他告诉你他什么样,看周围人对他的反应会比较真实。”

会议的气氛一直不轻松,马上要开机了,各种需要注意的问题都要谈清楚。隔壁化妆组正在给周迅试造型。第一个造型差不多完成后,徐克突然起身走过去看。“他也没说句我去看下造型什么的,没有话,只留下一个背影给大家,腰板挺得很直。然后人流就随着他来到另一间屋子。”

甘露注意到虽然大家在导演周围围成一个圈,可又尽力回避他的视线,他的视线一过去,人们就闪开了,生怕阻碍了他,或影响到他的观察。但是又都不愿从屋里撤出去,要在旁边站着听,“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气场吧。”

中午吃饭的时候,徐克来问甘露:“现在要聊聊吗?”甘露摇摇头:“导演,太早了吧,刚拍。”他笑笑说:“好啊好啊,那你们先拍着。”然后就该干嘛干嘛,不再管她了。

-焦虑的徐克想找剧组人员,却发现只有甘露在拍他

《龙门飞甲》首映后,甘露在微博上感叹:我仿佛看到无数个老爷从荧幕上冲将出来。——“老爷”是剧组上下对徐克的尊称。她会下意识地回想当时的现场是什么状态,那场戏是如何拍的。经历过的人都知道,电影的拍摄是一个不断遭遇困难又解决困难的过程,其间充满了艰辛。

很多导演告诉甘露,从心中最初的一个影子到最终一部电影的完成,能呈现预计的70%已经非常完美,达到50%则纯属正常。即便如此,依然需要导演充满高度的热情和坚强的意志。

甘露记得一位加拿大的特效师对她说,自己曾经一度对电影失去了热情,觉得这只是一份安身立命的工作,但当他看到“龙门”剧组的工作状态,看到徐克一个60岁的人身上那种难以想象的激情,又重新点燃了他对电影的热爱。

“导演每天都有新的想法出来,而且经常会改变,大家要跟上他的节奏,及时调整各个部门,每个人都很紧张。”

甘露拍了不少徐克画画的细节,他每天画很多画,这是他的一个习惯。其中一张是范晓萱在船上的第一次亮相,那嘴角微微上翘的神态跃然纸上,让甘露印象深刻。

“画画是他思考的过程,也是他沟通的一种方式。剧组里有很多外国人,说英语的说韩语的,一个镜头怎么拍、特效怎么弄,他怕语言传达的不准确,干脆画出来一目了然。”

于是每天好似接圣旨的一幕都要反复出现几次,导演在车上画完怕跑下去浪费时间,就从窗户递出来,副导演接过来领会了,再跟现场人员沟通。这常常让甘露忍俊不禁。而徐克对自己的“圣旨”似乎并不在意,用过即弃,一天的拍摄结束后就不知道扔哪儿了。“要是我们还不赶紧让人收着,将来出本画册什么的,他没有。”

甘露喜欢拍导演的背影,张艺谋、吴宇森的背影都出现在她的纪录片里。她觉得背影真实,因为没有直面镜头,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和状态。但刚开始想拍到徐克一个人的镜头并不容易,总有一堆人围着他,生怕导演找人时自己不在。慢慢进入工作常态后,大家都各归其位,常常就甘露一个人待在狭小的导演车里,感受着他的喜怒哀乐。

“有时候他发小脾气或很焦虑的时候,一转过身来想找人,结果发现只剩我一个还在那儿举着机器,其他人一看气氛不对不知道什么时候全跑了,他叹口气也就没脾气了。”

作为女性,甘露的视角是细腻包容的,而她在融入环境、获得信任上又似乎拥有天然的能力。甘露并不习惯导演四处介绍自己,也不会跟别人说自己以前拍过什么,桂纶镁、范晓萱都是在拍摄中逐渐了解了她,她对自己和助手的要求一贯是:不要咋呼,观察和感受整体的氛围,不要去打破或者搅乱。

“当初在《英雄》剧组的时候,我拍李连杰的第一个镜头就用在纪录片里了。这种感觉很有意思,从陌生到熟悉,从保持距离到信任,这个过程都能从片子里看到。电影的纪录片不一定是显示我跟导演有多熟,或者这个演员跟我又说了什么,这些其实没太大意思。李连杰进门的那一瞬间我已经举起了机器,这个时候导演说停一下,介绍我是谁要干什么不是很奇怪吗?”

后来李连杰告诉甘露,没有人这么近的拍过他。那时候甘露刚刚20岁出头,她用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态度慢慢赢得了信任。“纪录片是互相给予的,你在观察他,他也在观察你,看你值不值得他展现自己本身的状态,还是把自己包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