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宇粟裕 粟裕张灵甫之间的故事 张灵甫遗书是真的吗

2017-06-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军营里,张灵甫和栗裕是国共两党的"常胜将军".孟良崮战役的相遇,可以说是彼此的宿命,"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不自觉地涌上心头.粟裕自古战争最

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军营里,张灵甫和栗裕是国共两党的“常胜将军”。孟良崮战役的相遇,可以说是彼此的宿命,“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不自觉地涌上心头。

粟裕

自古战争最无情,沙场最危险。粟裕与张灵甫都是沙场将士,他们同样率领一众军队,明明张灵甫率领的是国民革命军第一师,战斗系数绝对是高的。并且张灵甫在北京大学与黄埔军校这两所中国最厉害文校和武校就过学,在校学习期间成绩十分优异,而粟裕是湖南二师范毕业的。

所以论军事素质与部队实力,张灵甫都远远地高于粟裕,但最后为什么他会在孟良崮战役之中会输给粟裕呢?有说是张灵甫为人清高平常不与人交往,办事能力强,又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所以在军队里人际关系很差。原本张灵甫是可以赢的,相隔十公里就有国民党的军队但楞是没有来援助他,所以他最后败了。

根据74师的老兵回忆,当年孟良崮的战役原本张灵甫是可以赢的,但是他们打着打着就打不下去了。共产党实行的人海战术,士兵们前仆后继的死在74师的机枪之下,整个山区都被血染红了。都是中国人,为什么要自相残杀。

战场对敌最忌讳的就是仁慈之心的爆发,沙场无情啊,但凡动情就失了先机。74师的机枪手们都不愿意再向共军开枪,而共军也不再开枪,但还是坚持的往上爬。整个战场都是沉寂的,这也是后来为什么张灵甫的74师败了,粟裕还是将他厚葬了的原因。

张灵甫遗书

张灵甫在自杀之前,留下了两封遗书。一封是他在赶赴抗战前线之时写给他的兄长的,另一封则是他在孟良崮战役中深知自己走投无路时写给他的妻子王玉玲的,两封遗书的内容言辞恳切。但是关于张灵甫遗书的真假问题却是一直遭到争议的。

张灵甫

一部人认为张灵甫的遗书是真的,因为他有着文人的气节,宁愿自杀也不愿成为俘虏,他对于国民党是忠诚的。他遗书上的内容,与他本身的实际情况也相符,所以这两封遗书应当是真的。但是也有人认为第一封写给兄长的书信应当是真的,但是第二封张灵甫写给他妻子王玉玲的遗书则是由张灵甫的长官王耀武伪造的。

原因有三个,第一张灵甫的妻子是“王玉龄”而不是“王玉玲”,作为丈夫怎么会将自己妻子的名字写错。第二,遗书是用毛笔写的,在当时那样紧急的情况下,张灵甫怎么还会有用毛笔写字的闲情雅致,而且张灵甫当时如同困兽一般都有死了的想法,逻辑怎么还会如此清晰呢?还有就是在那个仅仅能做为一时避难之所的山洞里,他去哪里寻找笔墨纸砚。

第三,国民党的官方说法是张灵甫遗书是由他的参谋杨占春带出的,可是已经成为共产党俘虏的士兵们在被共兵押解下山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身为俘虏必然没有打伞和雨衣的条件,他们必然浑身湿透的,但是遗书却是极为干净,没有一点水渍。所以综合以上三点,一些人认为张灵甫遗书是假的。

张灵甫遗孀王玉玲

张灵甫遗孀王玉玲是张灵甫的第四任妻子,她17岁的时候经家人介绍嫁给张灵甫,19岁守寡。张灵甫去世之时,他们的儿子都未满月,年纪小小的她便承担起了整个家族的重担。她说:人因为有希望才活着,只要坚持希望就能活下去。

王玉玲

王玉玲与张灵甫两年夫妻,聚少离多,但这并不妨碍她爱张灵甫。事隔这么多年,当时已经八十五岁的她,还是微笑着说她从不曾后悔嫁给张灵甫,也不后悔爱上她,虽然只有两年时光,但是却已足够慰藉她未来的人生了。如果再来一次,她还是会选择嫁给他。然而在当年那个动乱的年代,年仅19岁的她带着不满20岁的儿子,却是尝遍了人间辛酸。

国民党在两党之争输给了共产党,只能退居台湾,而她也跟着去了台湾。那时她也崩溃过,甚至还自杀过,但是最后她还是挺下来了。她不服输的那股劲也被彻底地催发出来,她将自己的儿子交给母亲照料,而她独自一人前往美国一边打工一边学习念完了大学,而那一年她才24岁,彼时她已是5岁孩子的妈妈了。

她一直觉得张灵甫死的不值,于是她反对儿子张道宇从军入仕。作为张灵甫遗孀的王玉玲,她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的,充满了传奇色彩。所谓花开自有时,面对生活带来的苦难,你咬着牙坚持扛过去了,苦尽终会甘来。

时光是一条长河,人这一生过去的纷繁复杂都会被沉淀,如今已将近90岁的她,抛却了她一路走来的眼泪和辛酸,以一个温和而开朗的姿态过着眼下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