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虎哪里人 创投界的春天真的来了吗? 2017年投资风口在哪里?七嘴八舌听投资人说

2018-04-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三人行必有我师.各行各业需要有争鸣才有真知灼见.在创投界,无论投资人还是项目方,大家关注的问题无外乎两个:一,现在是否已经穿越资本的寒冬,来

三人行必有我师。各行各业需要有争鸣才有真知灼见。在创投界,无论投资人还是项目方,大家关注的问题无外乎两个:一,现在是否已经穿越资本的寒冬,来到了春天?二,2017年投资的风口在哪里?在首期杭商全球资本对接会上,圆桌论坛的议题便是就这两个问题听投资人说。

会上,由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总监何凌山担纲主持人,协同来自美国瑟拉夫集团大中华区首席代表颜家宇、博将资本董事总经理杨玥希、通江资本董事总经理张嘉诚、领耘资本创始人杨飞、帮实资本创始合伙人董源以及银杏谷资本合伙人徐明等6位投资专家,现场解读2017年投资人眼中的好项目特征,一同寻找2017的投资新风口,展开一场干货满满的头脑风暴。

圆桌话题1:创投界的春天真的来了吗?

何凌山:从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整年远观来看,被喻为是创投界或投资界的冬天。那从中国目前的交易数据来看,是不是已经跨过冬天,或者说哪些领域跨过了冬天呢?有请几位投资人为我们说一说。

颜家宇:首先,资本寒冬只是反映出在过去三四年间,中国这些因为整个大环境的快速进步,还有我们所谓的消费市场的这个数量,基数相当高,因此我认为从中反映出来的只是投资人在一个比较不成熟不理性的行为下所创造出来的一个缓冲。

对我来讲,其实在投资市场尤其是创投领域我从来不认为有所谓的寒冬存在。在过去的100年里,只有两个领域呈现出正成长的趋势。一个是教育,一个是医疗。除此以外,行行业业,包括能源、金融、贵金属和农业,都有上下波动的低潮,因为现实的大环境就是这样。但是做创投就不同了,即使是在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它依然能通过不断地创新来改变这个产业,所以,对我来讲,做创投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如何做好是一门学问。

杨玥希:作为一个VC的机构投资人,从2015年以来我们投的项目数量确实有所减少。因为自2014-2015年全民创业风潮开启,随即就涌现出了一大波创业者。但仔细研究你会发现,其实很多的创业者是不成熟的,可能仅仅是因为有了一个idea之后,就开始涉足创业领域,殊不知这个中的深浅难易。

对于我们来说,一般会选择更成熟的创业者去投。也许从大环境来看,创业者多了,但是与此同步的却是投资机构出手少了。所以,所谓的“资本寒冬”只是资本稀投了。

张嘉诚:资本寒冬的来临,我觉得我们算是“天天泡在水里的人”,而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水温还是非常低的,我认为主要有几个现象。第一个主要是投资的案例和数量在大规模减少,但同时投资的金额是在上升的,也就是我们早期的投资机构可能偏向于相对成熟一点的团队和商业模式。

第二,一二级市场的价差越来越低了。所以我们投早期项目的话对价格非常敏感,例如我们前期投的一个天使项目是当场签约的,条款都没有。但现在就不会这样了。所以这个时代在变化是非常明显的。其实简单来说不能说是资本寒冬,而是更加的成熟和理性,这绝对是一个好事情。

杨飞:我经常陪我妈妈去买东西,对于一个老年人来说,她觉得便宜就是好的,但对我来说,只会买贵的。我妈妈除了夏季,其他季节都穿着冬天的衣服,而我一年四季都穿西装,也没有觉得很冷。我认为不管是做企业创投的哪个阶段,我觉得每一天都是最好的。即使是最差的时节,对每一个创业者和投资机构来说,也是要抓住时机。所以,所谓冷热都是非常短暂的。

董源:正如颜总裁所说的,“投资行业是没有周期性的。”对于优质的项目来说,这个寒冬是不存在的。在我看来,寒冬只存在两类的项目,第一类是没有真正创造执行价值的项目,第二类是创业者的不成熟,这两类它们的寒冬是存在的,除此以外,我认为寒冬都不存在。而且,寒冬对于投资机构而言,反而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

徐明:我觉得资本寒冬是因为特殊机制的问题。那么对于项目来说,其实现在创业的人是越来越靠谱了,因为经过了前两年的不断试错之后,现在行业里几乎都是有阅历的人才在创业,现在创业相对比以前靠谱一点。而就我现在投的标的物来说,我可能会更看重它一些技术门槛的东西。

现在创业靠谱的我想可能是B to B业务,B to C业务现在看到的也比较少,因为相对来说流量啊,包括这些互联网的概念门槛越来越高,所以我觉得下一步的创业是有一定准备的人来创业,而我们也会更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