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涌安定门 如何评价老一辈相声演员陈涌泉和“清门”相声?

2017-05-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谢邀. 清门和浑门就像两条大河的支流,在相声发源时期就合流了,现在的大部分活跃在舞台上的演员很难说哪位属于清门,哪位属于浑门,因为很多师承上属于"浑门"的演员也能使大量的如五红图.夸住宅.八大改行.对春联.八猫图.卖五器等作品.讨论清门和浑门实际上更像是一个讨论相声历史的话题.实际早年清门的相声是八角鼓票房的主要形式之一,和单弦.联珠快书.古彩戏法.梅花大鼓并列.所以无论从题材还是表演形式上,和出身撂地的浑门都可谓是泾渭分明.后来清晚期随着国运衰落,八旗子弟们生活一落千丈,不得不从跑堂

谢邀。 清门和浑门就像两条大河的支流,在相声发源时期就合流了,现在的大部分活跃在舞台上的演员很难说哪位属于清门,哪位属于浑门,因为很多师承上属于“浑门”的演员也能使大量的如五红图、夸住宅、八大改行、对春联、八猫图、卖五器等作品。

讨论清门和浑门实际上更像是一个讨论相声历史的话题。实际早年清门的相声是八角鼓票房的主要形式之一,和单弦、联珠快书、古彩戏法、梅花大鼓并列。所以无论从题材还是表演形式上,和出身撂地的浑门都可谓是泾渭分明。

后来清晚期随着国运衰落,八旗子弟们生活一落千丈,不得不从跑堂会变成了以卖艺为生,因而和浑门演员也就同台演出,互相交流学习,形成了今天相声艺术的大观园。 因为出身八旗子弟,清门的相声有如下特点: 1.

唱功了得。很多人本身就是出身堂会,曲艺世家,比如陈子贞(陈涌泉的父亲),当时就是唱清唱二黄的,就是一些会唱戏的艺人,也不跟戏班唱全本折子戏,也不用扮上,曲艺堂会找个京胡就唱一段京剧。

再比如谢芮芝,谢天顺的爷爷,正式身份是单弦艺人,谢派单弦的创始人,实际是万人迷的代拉师弟,在当时也说相声。相比而言,浑门也有一大批学唱了得的艺人,但是他们许多人是后天下私功夫,并没有清门演员得天独厚的背景条件。

2. 文化功底好。和说浑门的大多没念过几天书不同,清门演员出身八旗文人,所以代表作都是围绕上层文人生活或者文字游戏展开的,没念过书的艺人很难掌握这些作品,甚至有些东西就以讹传讹了下来,比如八扇屏里“八宝云罗伞盖”,“张飞没穿裤子”之类的谬误。

3. 台风儒雅潇洒,文质彬彬,如沐春风。这一点大家看陈涌泉和阚泽良两位先生的录像就能体会到了,和其他演员比,江湖气少了些,书生气更浓重了些。

浑门也有诸如苏文茂这样的气息浓厚的“儒将”,但毕竟是少数。 4. 没有相声弟子。这也是直接导致“清门”相声演员“绝迹”的原因,比如谢芮芝,拜了谢芮芝的都跟他学单弦去了,没人说相声,陈子贞和华子元也没有说相声的徒弟,导致从相声门户上就没有了传人。

陈涌泉的传统作品我听的不多。侯宝林虽然净化了舞台相声,也演过诸如八大改行之类的作品,但实际是浑门出身。个人听过的“清门”相声的活化石是阚泽良先生。阚泽良先生跟谢天顺的父亲,天津弦师谢舒扬平辈,都是荣剑尘先生的弟子(论起来也是相声界目前唯一一位相当于寿字辈的前辈,但是阚先生并没有相声界师承,辈分也就无从谈起)。

晚年阚泽良先生从东北一个人坐火车回天津,举办了一场个人从艺专场,有梅花大鼓,有单弦,连珠快书,苏州评弹,攒底节目就是他最拿手的八猫图。

真是特别震撼!(虽然怹还忘词了 到这里简单做一个概括性的结论,追究历史来看,清门相声一直以来并不是相声的主流,早年间作为八角鼓艺人在堂会上插科打诨的娱乐节目,后来部分艺人走上曲艺园子并有了门户,贡献了一大批优秀节目并成为现在的经典作品。

但实际上在门户上清门相声在解放后已经失传。侯宝林生前做过这方面的研究,但是目前我还没找到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