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立群图片 郭沫若与于立忱姐妹的情感故事(组图)

2017-06-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郭沫若回到上海不久,由林林.姚潜修等介绍与于立忱之妹于立群相识,当时于立群在法租界一所难民收容所工作.郭沫若在<洪波曲>中写道:"7月我也回到上海,经林林诸位的介绍,我认识了立群,顿时感到惊异.仅仅20来岁,在戏剧电影界已经能够自立的人,对一般时髦的气息,却丝毫也没感染着.两条小辫子,一身蓝布衫,一个被阳光晒得半黑的面孔,差不多就和乡下姑娘那样."后来,上海即将沦陷,中日战争越演越烈.郭沫若的老友杜国庠见他孤身一人,情感无靠,便劝他:中日战争不知要打到何年何月,在日本的眷属

郭沫若回到上海不久,由林林、姚潜修等介绍与于立忱之妹于立群相识,当时于立群在法租界一所难民收容所工作。郭沫若在《洪波曲》中写道:“7月我也回到上海,经林林诸位的介绍,我认识了立群,顿时感到惊异。仅仅20来岁,在戏剧电影界已经能够自立的人,对一般时髦的气息,却丝毫也没感染着。两条小辫子,一身蓝布衫,一个被阳光晒得半黑的面孔,差不多就和乡下姑娘那样。”

后来,上海即将沦陷,中日战争越演越烈。郭沫若的老友杜国庠见他孤身一人,情感无靠,便劝他:中日战争不知要打到何年何月,在日本的眷属不知何日才得团圆,不如再安一个家园。杜国庠又特地把于立群介绍给他。郭沫若从于立群的脸上仿佛又看到了于立忱的面影,好像断了线的风筝飞回到了他的身边,他的手中仍握有那半缕的“轻丝”。

从此以后,郭沫若和于立群就经常见面了。郭沫若已功成名就,且年长于立群24岁。

“八一三”日军进攻上海,淞沪抗战开始。由郭沫若任社长、夏衍、阿英、于伶任编辑的《救亡日报》于8月24日出版。郭沫若经常在该报上发表诗文鼓动民众抗日。郭沫若还多次和于立群一起上前线慰问抗敌将士。

于立群是一位追求进步的青年女性,延安是她心目中的革命圣地。郭沫若劝她取道经香港绕武汉,由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安排,设法到陕北读书。于立群听从了郭沫若的劝告,同林林、姚潜修、郁风等于11月26日离开上海去香港,郭沫若于第二天也秘密离开上海赴香港。这个行程郭沫若在于立群走前是已经定了的,但为了保密起见,他没有告诉于立群。当于立群在香港见到郭沫若时,真有些出乎意料。在此期间,他俩的感情逐步加深。

郭沫若原打算去南洋募捐,连护照都办好了,后来考虑到在广州恢复出版《救亡日报》,于是改变了计划,在香港只住了六天,便与于立群等人乘船到达广州。以郭沫若为社长、夏衍为总编辑的《救亡日报》于1938年元旦在广州正式复刊。

1月6日晚上,郭沫若与于立群乘火车北上武汉。当他们到达武汉时,中共领导人周恩来、叶剑英、彭德怀等人亲自到车站迎接。到达武汉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要委任他担任政治部第三厅厅长,主持抗战时的宣传工作,但郭沫若认为自己担任此职无异于给国民党政府装点门面,又加上国民党方面安插了特务组织复兴社的几个头目担任政治部一、二厅厅长和三厅副厅长的要职,郭沫若不屑于与这些人共事,决定只身前往长沙,临走时他对于立群说:“我要到长沙去,说不定不再回来了。

你去陕北,我们虽远隔了,但是,是后会有期的,邓颖超很关心你,你的一切行动依照颖超的指示吧。”

留在武汉的于立群在朋友的劝说下,放弃了去延安的打算。一个月之后即1938年2月26日,她也乘车到长沙,并给郭沫若带来了许多信,其中有一封是周恩来写的。于立群此次到长沙,是奉了使命来的,她告诉郭沫若说:“陈诚对周公有了明白的表示,要你立刻回去,一切事情都可以商量……”

在同志们的劝说下,郭沫若终于同意出任三厅厅长,于是,他和于立群一起回到武汉。

1938年12月27日,郭沫若与于立群飞往重庆。在重庆有所安顿后,这一年的春末夏初他们举行了婚礼,此后于立群一直陪伴着郭沫若直到终生。

(据 《作家文摘》 现代出版社出版 黄子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