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琪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校友回校作报告

2017-10-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2月21日下午3:30分,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87级校友周琪回到母校,在新图书馆一楼报告厅为广大师生做了题为<传承东农精神坚守科研理想>的主题报告.全体在校校领导.第七届"秦鹏春教育基金"生命科学论坛暨黑龙江省干细胞研究与应用协会年会的与会嘉宾出席报告会,学校副处级以上干部,全体青年才俊.学术骨干.学科团队带头人和部分师生代表参加了报告会.校长包军主持报告会,校党委书记冯晓为周琪院士颁发兼职教授聘书.包军首先代表全校师生向周琪当选中科院院士表示最诚挚的祝贺.他强调,作为学

12月21日下午3:30分,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87级校友周琪回到母校,在新图书馆一楼报告厅为广大师生做了题为《传承东农精神坚守科研理想》的主题报告。全体在校校领导、第七届“秦鹏春教育基金”生命科学论坛暨黑龙江省干细胞研究与应用协会年会的与会嘉宾出席报告会,学校副处级以上干部,全体青年才俊、学术骨干、学科团队带头人和部分师生代表参加了报告会。

校长包军主持报告会,校党委书记冯晓为周琪院士颁发兼职教授聘书。

包军首先代表全校师生向周琪当选中科院院士表示最诚挚的祝贺。他强调,作为学校建校以来,东农校友中当选的第一位中科院院士,这不仅是周琪和家人的光荣,而且是东农3万余师生和近30万海内外校友的光荣,更是周琪家乡哈尔滨乃至黑龙江省人民的光荣。

他指出,作为秦鹏春先生的优秀学生,周琪院士不仅继承和发扬了秦先生“勇于创新,勤于实践,甘为人梯”的科学态度和进取精神,也通过实际行动对“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东农精神作了最好的诠释。

长期以来,周琪院士致力于开展体细胞重编程机制以及干细胞多能性的获得与维持机制等基础研究,同时积极推动干细胞临床转化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工作,取得了多项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成就斐然。更加可贵的是,周琪院士在坚守科研理想的同时,不忘关心支持母校的事业发展,为母校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交流与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东农学子树立了“勤奋求实奉献创新”的最好榜样。

经学校研究决定聘请周琪院士为东北农业大学兼职教授,校党委书记冯晓代表学校为周琪院士颁发了兼职教授聘书。

周琪在报告中,结合自身经历,从“东农岁月、东农恩情;科学创新、告慰前辈;甘于奉献、做好人梯”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成长和奋斗历程,真诚地跟大家分享了自己开展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心得体会,表达了对母校的眷恋、对恩师的感激和对科研合作伙伴的感谢,同时,对青年教师和广大东农学子给予了殷切的期望。

谈及与东农的渊源,周琪表示,在东农的图书馆和大礼堂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永远也忘不了图书馆里那种淡淡的图书特有的味道,忘不了跟着父亲去图书馆里挑选阅读科普书籍的场景,这对自己来讲是一种良好的科学启蒙,也忘不了那个年代校园里的丰富文化生活,这些都成为自己童年的美好记忆。

在东农的实验室里度过了充实的时光,1987年,周琪和其他19位同学成为了国内农林院校第一个生物工程专业的首批学生,在这里遇到了秦鹏春、谭景和等授业恩师,遇到了具有远见卓识的史伯鸿校长,也遇到了对其思想成长有很大帮助的姜建国老师,他们对周琪的人生发展产生了终生的影响。

在法国农科学院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在法国度过了三年零十个月的时光后,周琪清醒的意识到自己想做的工作到底是什么,所以决定放弃在法国已经建立起来的研究平台,毅然回国,投身中国的动物克隆和干细胞研究事业。

关于自己的授业恩师,周琪感慨,自己保留了很多秦先生写给他的信,秦先生到了晚年依然十分关注学生们的点滴进展,会通过书信和大家探讨科学问题,并要求大家发表文章后要第一时间寄给他,这也是先生对学生提出的唯一要求,薄薄的信纸寄托了先生的关切和期许。

回想起当年的学习生活,周琪表示,先生们要求学生认认真真地花时间去读专业英文原版著作和专业书籍,要写笔记,先生们要检查,写不好是要挨批的,还有谭先生上课时认真专注的态度、先进的理念历历在目,我们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科研兴趣也正是源于此。

谈到东北农业大学在国际动物克隆领域的地位,周琪强调,东农是东北三省中最早开展核移植并且取得成功的,我们很自豪的总结,在世界上已经完成的12种克隆动物中有8种是我们曾经做过的,其中,克隆骡子、克隆大鼠、克隆雪貂是我们在国际上最早完成的。一个学校、一个实验室能在国际上有如此大的影响力,我想不出还有哪个学校可以达到这种高度。

谈到实验室规划和设计,周琪表示,实验室筹建初期遇到了很多困难,很多的挑战来自于没有任何经费,没有支撑,也没有条件,实验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这个过程是很艰辛的。周琪认为,任何时候想干成一件事情,最主要的是看你想不想去做,条件都是人去创造的。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但你若等着肯定什么都不会有,梦想永远都是给有准备、肯付出的人的。

随后,周琪从专业角度系统地介绍了自己科研工作的发展历程,分享了自己一路上的心得体会。他常常教育学生,做学问要有端正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术道德,“人这辈子可以发表很多的文章,发表文章很容易,但是取消一个,把它从你的科研经历里抹掉,这是不可能的。

有些是有意的造假,有些是无意识的错误,为了避免这两个问题,我们一定要非常的严谨”,周琪还指出,“每个人的起点、成功都是踩在前辈的肩膀上的,但如何能够走得更高,我们一定要跨越性、跳跃性、前瞻性的去做一些新的工作,如果一直墨守着秦先生给我们划定的范围、开拓的事业,我想我们的未来肯定是有问题的,这么多年我一直在想,如何能让学生们比我们今天走的还要高,如何做一个人梯,尽管我们很年轻,但我们有更重要的职责,是让学生们快速的发展起来。

人做什么事情是没有定论的,只要给他合适的土壤,他都可以做好”。

报告会现场,周琪还和大家交流分享了自己实验室的管理规则。一是要有诚信和爱国主义。做科学家如果不爱国、没有民族的使命感,很多工作你是做不下去也坚持不下去的。二是要有紧迫感、危机感。自然科学的研究只有第一名,没有第二名,在科研上,对意料之外的现象要有准备,要对自己有信心,自己觉得对就去做好,没有谁是绝对的权威。

三是要有认真的态度。熟练掌握专业的背景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本领域的发展有清醒的认识,学会必要的沟通和交流,不要急功近利浮躁,在科研里不得有任何的虚假。

四是要有创新能力。五是要勇于尝试。找到问题永远比解决问题重要,找到一个科研的方向,找到一个明确的科研项目,选题、立项是做科研最重要的事情。六是要团结协作。七是要学会感恩。

周琪表示,当发现自己的名字与那些曾经让自己难以望其项背的先生的名字在一起时,觉得压力非常大,唯一能做到的,就是要更加努力工作,不辱使命,不能辜负“院士”这个称号,要与同仁们一道深入开展干细胞领域的研究,把这个领域的技术和产品推广下去。最后,周琪代表父母及自己两代“东农人”对学校的多年培养表示由衷地感谢。

包军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周琪院士以“东农岁月、东农恩情”为题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历史,淡淡的书香味启迪了他的科学梦想,东农的情怀激励了他报效祖国的志向;以“科学创新、告慰先辈”为题讲述了科学思考、科学创新和科学努力的过程,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值得我们回味;以“甘于奉献、做好人梯”为题讲述了团队为社会所做的贡献和努力,体现了团队的担当和奉献。

包军强调,周琪院士的报告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迪和思考,院士的成功之路虽然不可复制,但一定会激发师生们奋斗的热情和追求成功的激情,希望在这种激情的感召下,东农师生能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不断创造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