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晋如说儒 为什么仁者说话一定很慎重?丨明德讲堂·晋如说儒

2017-07-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仞."曰:"其言也仞,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仞乎?"司马牛,他也是孔子的一个弟子,但是他有一个非常坏的哥哥,就是桓魋,曾经对孔子不利,而且他当时犯上作乱.司马牛向孔子问仁,汉儒的解释是认为孔子体察到他所处的这种境地,他的哥哥非常坏,那么很可能就会因为犯上作乱而遭受大辟,也就是被处以极刑.孔子就在想,这个学生挺可怜的,他又要追求正道,那就必须要跟他的哥哥决裂,但是又会损害了他和他哥哥之间的这种亲情,这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仞。”曰:“其言也仞,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仞乎?”

司马牛,他也是孔子的一个弟子,但是他有一个非常坏的哥哥,就是桓魋,曾经对孔子不利,而且他当时犯上作乱。

司马牛向孔子问仁,汉儒的解释是认为孔子体察到他所处的这种境地,他的哥哥非常坏,那么很可能就会因为犯上作乱而遭受大辟,也就是被处以极刑。孔子就在想,这个学生挺可怜的,他又要追求正道,那就必须要跟他的哥哥决裂,但是又会损害了他和他哥哥之间的这种亲情,这是非常艰难的一件事情。

因此孔子说,仁者,他说话总是有一颗不忍之心。所谓的“仞”是指心中有不忍之情,发之于言,表现出来的那种语言很沉重,甚至于很沉痛,有一种悲悯之气。

而司马牛不是太能够理解孔子的这番话,因此就继续问,说一个人如果他说话比较地慎重、沉重,甚至于沉痛,就可以称之为仁了吗?孔子没有直接地回答他这个问题,而是反过来跟他这样说——仁者,你要去求仁,你所处的境地,“为”是处于,处于这种境地,其实是一种两难的境地,那么他说你在发言、说话的时候,难道不会有不忍之情吗?这是一种理解。

朱子的理解也通,是说司马牛这个人性格可能比较地轻浮急躁,因此孔子跟他讲,仁者说话是不轻易地表达他的观点,一定是慎重又慎重。司马牛就接着问,一个人说话慎重,就能称得上是仁了吗?当然一个人说话慎重不一定能够称得上仁,有一些人他特别地懂得趋利避害,他是一个天生的商业化人格的人,这样的人知道多言蛊惑的道理,所以他不怎么在别人面前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这样的人当然不能称得上是仁者,但是孔子这样解释说,“仁”——这样的一个心之全德,你去追求它,你去修为它,本身就是极其困难的一件事情,那么当你谈到仁的时候,难道你不要更加地慎重吗?这种理解也是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