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姚锡娟 为小鹿纯子配音的姚锡娟:我如何一人分饰百角播讲《红楼梦》?

2018-01-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朗诵是艺术百花丛中的一朵小花,而它的后盾就是文学.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通过朗诵这一形式,紧密联系在一起,植根于文学的母体,借助独特的语言艺术,和精准的诵读,演绎得有声有色,尽显汉语文学之美."4 月 7 日晚,著名表演艺术家姚锡娟莅临上海市图书馆,并为她的艺术专辑<未成曲调先有情>展开宣传,能容纳几百人的大礼堂座无虚席." 各位上海的听众,大家好!由于毕业后我的工作重心一直在广东,很少有在上海演出的机会,今天来了这么多听众我很意外.我在上海电影专科学校读书的时候

" 朗诵是艺术百花丛中的一朵小花,而它的后盾就是文学。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通过朗诵这一形式,紧密联系在一起,植根于文学的母体,借助独特的语言艺术,和精准的诵读,演绎得有声有色,尽显汉语文学之美。"4 月 7 日晚,著名表演艺术家姚锡娟莅临上海市图书馆,并为她的艺术专辑《未成曲调先有情》展开宣传,能容纳几百人的大礼堂座无虚席。

" 各位上海的听众,大家好!由于毕业后我的工作重心一直在广东,很少有在上海演出的机会,今天来了这么多听众我很意外。我在上海电影专科学校读书的时候,台词课就是一门基本功。机缘巧合,朗诵伴随了我一生,通过几十年的舞台实践,提高和积累,我很愿意和各位朗诵爱好者们一同分享我的一些感悟。" 姚锡娟在讲座开始以一句地道的上海方言迅速拉近和观众的距离。

姚锡娟 1962 年毕于上海电影专科学校表演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广州话剧团,是国家一级演员,并曾荣获中国话剧金狮奖。她曾在《第十二夜》《家》《游园惊梦》等话剧担任主角。姚锡娟还以配音演员的身份,塑造了一个个堪称经典的人物形象,如日本电视连续剧《排球女将》中的小鹿纯子,《血疑》中的女主角大岛幸子《海蒂》中的女主角海蒂和西斯曼夫人,这些角色都成了一代人的经典记忆。

声音艺术的八字箴言

在讲座中,姚锡娟将她对声音艺术的实践归纳为八字箴言,分别是熟、懂、化、说、准、松、真、新。

" 这八字的关系是环环相扣的,以第一字‘熟’为例,也是最基础的要求,它不仅要求背熟读顺,也要在诵读的过程,反复品位吟咏,将作品的内在、外在特征了然于胸。比如舒婷的《致橡树》是我非常喜爱的作品,对于作品的特点和历史语境也要有深入的了解。" 姚锡娟举例道。

姚锡娟朗诵的《最后一课》以其细腻动人的艺术风格广为流传,已经成为打通朗诵与表演艺术的经典范例。提到这部文学作品,姚锡娟回忆道," 法国作家都德的名篇《最后一课》,已经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我是 1984 年第一次读到这篇小说,它曾给少年时代的我以巨大触动,以至于我在高中毕业时一度想要报考北京外国语学院的法语系。

小说通篇没有爱国主义的字眼,却洋溢着对于本国文化的深沉眷恋,每次读它,都会是我陷入其中的情景。

▲姚锡娟演出剧照

" 朗诵是一个复杂的联动过程,它既要有灵动的形象思维,感情上的相知,也需要心理节奏的随之律动。它综合调动了我们的感应能力、直觉意识、情绪记忆。朗诵是一门感情先行的艺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我很重视阅读作品时的感觉,朗诵时,要还原作品,把它对我的感动传递给观众。"

一人分饰百角播讲《红楼梦》

1985 年姚锡娟应邀首次播讲古典长篇名著《红楼梦》,并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优秀文艺节目奖。讲座现场的许多观众还清楚记得当年听姚版《红楼梦》的火爆场面。

" 播讲《红楼梦》是我艺术生涯的一次大挑战,在八十年代对《红楼梦》的传播远不辱今天,在我们学生时代《红楼梦》还是备受家长抵制的‘禁书’。对我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表现上百个角色,主要是语言和表现气质上的差别,也得依靠话剧技术的强大支持。

比如大观园里不乏伶牙俐齿的女性角色,如黛玉、宝钗、凤姐等,而这伶牙俐齿之中又有年龄、地位、性格的差异。如宝钗的机巧同构、有才有德,确实是大观园的改革经营之才,她也在守护着时代的价值观。

大家闺秀袭人、性格中带有反叛的晴雯、有着非凡气度的探春、敏感冷傲的黛玉各个角色共同演绎出了大观园中的悲欢离合。播讲的难处之一就是如何表现男性声音,如焦大、贾政,而我则尝试用戏曲中老生的处理加以呈现,事实证明效果不错。"

在播讲《红楼梦》的过程中,姚锡娟做了大量准备,以及查阅各种材料,了解小说中的南北方言的艺术表现,也要为各个角色量身打造声音表现形式,要使得各个人物主线做到密而不乱,形成疏略有致的表现画面。2010 年,姚锡娟开始系统整理当年的播讲稿,时隔二十多年,姚锡娟无论对《红楼梦》还是表演艺术都有了新的感受,如《红楼梦》中的官场生态、对于情的探求、对于教育的表现。

▲上海朗读亭前市民正在朗读

朗诵的核心是要处理好情感的表达

提到当下朗诵艺术的突然火爆,姚锡娟也表达出了自己的忧虑," 朗诵有着很强的群众基础,可以说是老少皆宜,但这门通俗的艺术在传播的过程中,也遭遇到很多误解。比如,我经常作为各种朗诵活动的评委加以点评,许多人认为朗诵就得拿腔拿调,比如许多学生在朗诵时,往往伴随着这种生硬而不自然的动作手势,而这些都是无意识的,一定是受到了某些误导。

而即使是成年人在朗诵时,也时常显得不自然,调子不对,腔调也不对。朗诵并不是一种程式化的语调。"

姚锡娟耐心回答了观众的提问并给朗诵爱好者们提出建议,朗诵要从 " 话 " 开始,当然此 " 话 " 非彼 " 话 "。要充分吸收生活语言的长处,做到动听明了,要恰如其当地掌握朗诵的分寸,做到浓情淡出。" 我心中有一副流动的画,情随画生,调随情移。"

姚锡娟还结合具体作品提到了生活阅历的重要性,认为朗诵是一门感情先行的艺术,并结合她在朗诵《诗歌的十字架》、谌容的《人到中年》、梁实秋的《中年》的人生感悟,尤其是后者蕴含的独特感悟和自嘲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