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方纲行书七言联 获奖作品《乾隆行书七言联》复制装裱实录

2017-10-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乾隆行书七言联>藏品的材质是清朝乾隆帝命宫廷造班处,将1×1平尺的宋版书拼接起来,然后在其后面进行书法书写,最终装裱成对联.乾隆帝留世作品虽多,但像这种材质的对联少之又少.复制品的制作不仅要认真.严谨,而且还要把真迹所具有的活力表现出来.为了能够最大程度地采集乾隆帝的字迹以及宋版书浸透过来的经文,扫描时我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将扫描仪灯光和镜头的参数调整到最佳的配合度,能够最大限度地采集真迹的数据.在制作宣纸和绢丝的特性化文件时,使用EFI XF在宣纸和绢丝上打印标准色标,使用Eye-one分光

《乾隆行书七言联》藏品的材质是清朝乾隆帝命宫廷造班处,将1×1平尺的宋版书拼接起来,然后在其后面进行书法书写,最终装裱成对联。乾隆帝留世作品虽多,但像这种材质的对联少之又少。

复制品的制作不仅要认真、严谨,而且还要把真迹所具有的活力表现出来。为了能够最大程度地采集乾隆帝的字迹以及宋版书浸透过来的经文,扫描时我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将扫描仪灯光和镜头的参数调整到最佳的配合度,能够最大限度地采集真迹的数据。

在制作宣纸和绢丝的特性化文件时,使用EFI XF在宣纸和绢丝上打印标准色标,使用Eye-one分光光度仪进行色块的数据采集,而后使用ProfileMaker制作出相应的ICC特性文件,从而保证色彩还原的准确性。

在进行复制打样的过程中使用分层校样的方式,将文字、背景颜色、背景纹理以及背景纸张的破损处、油渍等分别建立图层进行调整,然后再局部打样调色与原稿进行比对。最终耗时3天,完成了作品画芯部分的复制,与原稿对比相似度达到96%以上。

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为了更好地还原真迹原貌,我们使用了纯手工装裱工艺。从调制浆糊到托芯、上墙,再到挑选搭配材料、覆背、镶活、做旧等,我们的装裱师傅都细微至极,将恰到好处的装裱工艺呈现在此作品上。

书画复制品的技术变迁

从古至今,书画复制技术始终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在不断提高与发展。最早的复制方式是手工临摹,即对照原作,仅用手工描绘的方法进行复制。为了提高复制的准确度,后来将透明性较强的薄纸覆盖在古帖或字画作品上进行复制,或者利用从后背射来的光线,将原作画面透射在纸上再进行复制。

随后,又出现了木刻雕版复制书画技术,特别是木版水印和珂罗版技术的出现,使书画复制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现在胶印、丝网印刷等技术与设备广泛应用于书画复制,虽然产量巨大,但由于此类印刷品的材质及质感明显有别于原作,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复制品,所以并没有产生以假乱真的效果。

高精度扫描与艺术微喷技术的引进对书画复制品而言,是一次使复制级别空前提高的关键性变革,使用高精度扫描系统可以将原稿1:1完整地扫描下来(扫描技术连真迹上的最小尺寸的墨点和纸纹都可以记录下来),然后再对比原稿进行调色和其他处理,使书画复制品与原作在尺寸大小和色墨质感方面更加相近,艺术微喷使用的墨水与添加了特殊涂层的承印宣纸、绢布相结合,在保证色彩饱和的同时又能将原作的层次再现出来,大大提高复制品与真迹的相似度。

高精度扫描与艺术微喷技术对于保护文物具有积极的意义。以我公司为例,公司博物馆内收藏了较多古代书画,要在展馆中进行真迹展览就要对展馆的安保、温度、湿度等进行严格控制,稍有疏忽就会对藏品产生伤害,其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使用1:1高精度仿制作品进行展出是非常好的解决方案,这样一来,既能将真迹的原貌完整地展示在观众面前,又避免了真迹因外部环境变化而受到损伤。高精度仿制品不仅可以代替真迹展览展出,还可以让书画爱好者、学习者进行临摹学习,提高眼界和技术水平,更能将博物馆中收藏的珍贵书画与大众分享。

高精度扫描与艺术微喷技术进入中国的时间并不算长,其发展空间是巨大的,市场的前景也十分广阔。但其中不乏有使用低参数数据及劣质原材料进行复制品的制作,其价格低廉、仿真精度低、色彩还原性差,扰乱了真正的艺术品复制市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认识和欣赏水平会逐渐提高,这些粗制滥造的复制品最终会被市场所淘汰。

(文 ▌李康 山东泰丰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乾隆行书七言联》曾获2014"科印杯"数字印品大奖赛艺术品仿真复制类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