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若瑜少将 开国少将贾若瑜逝世 曾为军博首任馆长

2017-10-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优秀的军事教育工作领导者,原军事学院副院长.顾问贾若瑜同志,于2016年8月13日13时14分在北京逝世,享年 102岁.贾若瑜原名贾直,又名若愚.大鉴.镕溥.1915年6月19日出生于四川合江县二里乡,后迁居贵州赤水.中学时期,他受中共赤(水)合(江)特支及中共党员段雪笙(舅父).梁业广(表兄)的影响,开始接受党的进步思想,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的爱国学生运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党的赤合特支领导赤水各界人民进行了声势浩大的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优秀的军事教育工作领导者,原军事学院副院长、顾问贾若瑜同志,于2016年8月13日13时14分在北京逝世,享年 102岁。

贾若瑜原名贾直,又名若愚、大鉴、镕溥。1915年6月19日出生于四川合江县二里乡,后迁居贵州赤水。中学时期,他受中共赤(水)合(江)特支及中共党员段雪笙(舅父)、梁业广(表兄)的影响,开始接受党的进步思想,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的爱国学生运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党的赤合特支领导赤水各界人民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反日爱国斗争,同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3月,爱党的指派,他参加了贵州军阀候之坦的军事教导大队,后打入其内部和国民党85师,发展组织,开展兵运工作。1935年8月,红二、红六军团行经湖北来凤的板栗园,时任国民党军中尉排长的贾若愚带领一个完整的机枪连参加了红军,并于1936年4月光荣加入中国国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贾若瑜同志随红六军团参加了长征。先后在红军第四分校、红军第六军团教导团任军事教员、主任教员、军事总教,红二方面军红军大学上级干部指挥科科长,中央红军大学上级干部大队一队队长。为了让学员尽快掌握军事技能,他夜以继日工作,下部队了解战例,编写教案,组织训练,为红军培养了一批优秀军官。当时,根据罗瑞卿同志的建议将若愚改为若瑜。

抗日战争时期,贾若瑜同志先后任抗日军政大学大二期第7队队长兼军事教员,抗大专职教员兼中央党校、陕北公学教员,抗大第五大队,庆阳分校主任教员,抗大一分校军事总教兼校刊编辑主任、第3支队支队长,抗大胶东支校校长兼八路军第一纵队教导团团长。

期间,他以战场为课堂,灵活机动实施教学,组织学员们一边学习,一边行军打仗,培养可一大批八路军干部。1940年夏、冬两季,日寇对学校所在地大泽山进行合围“扫荡”,他指挥胶东支校同敌人巧妙周旋,顺利突围,学员也在实战中得到了锻炼。

1941年6月,任山东纵队第五旅参谋长。1942年4月,他组织指挥第五旅第14团、旅特务营、骑兵营,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歼灭投降派赵保原特务团700余人,我军仅伤亡21人(牺牲3人),创造了胶东区我军在平原进攻敌占区中心的攻坚战例。

1942年7月,任胶东军区参谋长。他协助许世友司令员,组织指挥了军区部队粉碎日寇对胶东地区的“拉网大扫荡”,以及反击伪军游击第六纵队秦毓堂部、与投降派赵保原主力决战的万第战役、讨伐平(度)西和昌邑地区叛军和五龙河、藤甲庄、水道等战斗。

1943年7月,任滨海第2支队支队长兼诸胶高工委书记。期间,他奉罗荣桓司令员的命令,率部建立诸(城)、胶(县)、高(密)边区抗日游击根据地,开辟了胶东到滨海的交通枢纽,实现了“把胶东到滨海的交通枢纽”,实现了“把胶东这把刺刀上在枪上”的战略任务,为胶东抗日斗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贾若瑜同志任南海军分区司令员、山东警备第五旅旅长。1945年9月,他率领强攻全歼据守平度的伪华北治安军第八集团军王铁相部和微第12师张松山部,俘伪军6000余人。这是胶东大反攻以来歼敌最多、缴获最大的一次战役。1946年6月,胶东军区组织胶济铁路东段的自卫还击战役,他指挥南海部队攻歼拒守蓝村车站之敌,歼灭守敌近10000余人。1946年底,兼任中共南海地委书记。1947年8月,任胶东军区参谋长兼前敌指挥部参谋长,参加了粉碎国民党范汉杰集团对胶东重点进攻的战役。1949年4月,任胶东军区司令员。率部协同32军、24军参加了解放青岛和长山列岛等战役,为胶东的解放建立了功勋。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8月,贾若瑜同志任山东军区参谋长。1952年7月,调总参谋部作战部任处长。1953年初,赴朝任志愿军第23军参谋长,并带领部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光辉战绩。朝鲜停战后,他继续回总参谋部作战部工作,并于1954年被选派到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在校期间,他系统学习了军事战役理论和现代战争知识,并以并列第一的优异成绩毕业。此时正值筹建军事科学院,叶剑英院长指名借调,任军事科学院战史部副部长。1958年8月,新中国为庆祝建国十周年筹建军事博物馆,他被任命为筹备委员会委员兼办公室主任。在各方支持下,他精心筹划,抓紧筹建,仅用十个月就完成了军博建馆、陈列、审查和预展等筹备工作。1960年7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俱乐部主任兼军事博物馆馆长。1963年2月至4月,任中央慰问团第一副团长,赴西藏慰问参加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我军指挥员。1965年1月,任总政治部代理秘书长。

“文化大革命”期间,贾若瑜同志坚持真理,尊重事实,敢于表达自己的正确立场与观点,因而被扣上种种莫须有的罪名,遭到了迫害、批斗、关押和劳改。“九一三”事件后,他虽被释放回家,但仍继续遭迫害。1975年7月,在周总理和叶帅关心下,他被分配到军政大学任副教育长。1976年2月,任军政大学军事系主任。

年,军委决定重建军事学院,贾若瑜同志先后任教育长、副院长和顾问,主管教学工作。他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和院党委的决策部署,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努力恢复过去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秩序,积极探索新时期治校办学的客观规律。

他亲自动手编写教材并坚持到一线讲课,先后撰写了《合成军队野战司令部工作几个问题的探讨》、《关羽未来反侵略战争军事战略几个问题的探讨》、《省军区工作概要》、《春秋时期军事思想初探》等多部军事著作,主编了《方面军防御战役想定》、《方面军抗登陆战役想定》、《军事教育法》、《游击战》、《关于战役计划的拟定》、《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役战例辞典》等多部教材。

80年代初,他向党中央建议在党校增设军事课,并亲自到中央党校讲授《未来反侵略战争的战略方针》、《省军区工作》、《战争动员》等课。

1983年5月,任军委恢复军衔制领导小组兼办公室主任。他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组织完成了《军官服役条例》、《军衔条例》、《预备役军官条例》编写工作,为军队的正规化建设和国防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年9月,贾若瑜同志从领导岗位退居二线。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仍十分关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心军队和国防大学建设发展,积极发挥余热,他长期担任国防大学老年大学校长,积极组织老干部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有效推动了国防大学老年文化的发展。他热爱军事理论研究,著作颇丰,潜心学习研究《孙子兵法》,出版的专著《孙子探源》,引起广泛好评;担任红叶诗社社长,创作诗词6000余首,出版了《贾若瑜诗词选集》,深受读者喜爱。

贾若瑜同志1955年被授予少年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均负过伤,被评为二等甲级残废。

贾若瑜同志在8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身经百战,出生入死,把自己的毕生精力贡献给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事业,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始终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他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始终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好学善思,勇于实践,把长期积累的军事理论和实践经验,用于部队建设和院校教学之中,为我军院校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刚正不阿,光明磊落,胸怀坦荡,待人忠厚,德高望重,平易近人,生活简朴,清正廉洁,严格要求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始终保持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贾若瑜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出生入死、为人民军队建设和国防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的一生。他德才兼备,文武双修,谈泊明志,宠辱不惊。他的高尚品格、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