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阳简历 【按图索骥的主人公是谁】孙阳简介

2017-10-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按图索骥的主人公是谁?按图索骥讲的是谁的故事?今天跟随爱装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详细的内容吧. 按图索骥的主人公是谁 推荐答案:伯乐孙阳的儿子 按图索骥的主人公孙阳简介 伯乐(约前680年-前610年),原名孙阳,春秋中期郜国(今山东省成武县)人.在秦国富国强兵中,作为相马立下汗马功劳,得到秦穆公信赖,被封为"伯乐将军".后来,伯乐将毕生经验总结写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着作--<伯乐相马经>.后人就用发现千里马的伯乐来比喻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或集体. 春秋时期随着

按图索骥的主人公是谁?按图索骥讲的是谁的故事?今天跟随爱装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详细的内容吧。 按图索骥的主人公是谁 推荐答案:伯乐孙阳的儿子 按图索骥的主人公孙阳简介 伯乐(约前680年-前610年),原名孙阳,春秋中期郜国(今山东省成武县)人。

在秦国富国强兵中,作为相马立下汗马功劳,得到秦穆公信赖,被封为“伯乐将军”。后来,伯乐将毕生经验总结写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着作——《伯乐相马经》。

后人就用发现千里马的伯乐来比喻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或集体。 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军事的需要,马的作用已十分凸显。当时人们已将马分为六类,即种马(繁殖用)、戎马(军用)、齐马(仪仗用)、道马(驿用)、田马(狩猎用)、驽马(杂役用),养马、相马遂成为一门重要学问。

孙阳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选择了相马作为自己终生不渝的事业。孙阳从事相马这一职业时,还没有相马学的经验着作可资借鉴,只能靠比较摸索、深思探究去发现规律。

孙阳学习相马非常勤奋,《吕氏春秋·精通》说:“孙阳学相马,所见无非马者,诚乎马也。” 少有大志的孙阳,认识到在地面狭小的郜国难以有所作为,就离开了故土。历经诸国,最后西出潼关,到达秦国,成为秦穆公之臣。

当时秦国经济发展以畜牧业为主,多养马。特别是为了对抗北方牧人剽悍的骑士,秦人组建了自己的骑兵,故对养育马匹、选择良马非常重视。 孙阳在秦国富国强兵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以其卓着成绩得到秦穆公信赖,被秦穆公封为“伯乐将军”,随后以监军少宰之职随军征战南北。

伯乐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在做好相马、荐马工作外,还为秦国举荐了九方皋这样的能人贤士,传为历史佳话。 伯乐经过多年的实践、长期的潜心研究,取得丰富的相马经验后,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整理。

他搜求资料,反复推敲,终于写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着作——《伯乐相马经》。书中有图有文,图文并茂。《伯乐相马经》长期被相马者奉为经典,在隋唐时代影响较大。

后虽失传,但蛛丝马迹在诸多有关文献中仍隐隐可见:《新唐书·艺文志》载有《伯乐相马经》一卷;唐中叶张鷟写的《朝野佥载》、明人张鼎思着《琅琊代醉编·伯乐子》和杨升庵着《艺林伐山》中均有大致相同的记载。

按图索骥的意思 词目:按图索骥 释义:指按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找好马。比喻做事拘泥教条,墨守成。现指顺着线索去寻找。 出处:《后南柯·访旧》:南之裸将,刻舟求剑,按图索骥,是求材必视乎门荫,用人必限以资格,千古铨政之坏,人才不兴,大都由此!

” 近义词: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按部就班 反义词:不落窠臼、见机行事 灯谜:悲鸿画马,伯乐来相(打一成语) 歇后语:伯乐儿子找马(打一成语) 按图索骥造句 隔竹引龟心有想,按图索骥术难灵。

——元·袁桷《清容居士集·示从子瑛》 每见一班按图索骥者,多失于骊黄牝牡。——明·赵汸《葬书问对》 ……此所谓“按图索骥”也。

——明·杨慎《艺林伐山》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不是说要照抄照搬书本上的具体条文,不是说要以本本为标准和规范,按图索骥,而是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起来,在解决实践提出的新问题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我们的事业。

此外,旅游发展局正筹备编印一本《香港星、影、情》的电影地图,旅客可按图索骥,到着名电影的取景场地浏览,以感受电影情节中的气氛,探索地道的香港特色的生活风貌。

(记者王昕王攀郭莹玉)魁梧的身材,长满络腮胡须的脸上架着一副金边老花镜。来自埃及的阿拉伯商人哈姆迪·拉巴特在广交会的展馆中,按图索骥地寻找着自己的目标――纺织品展厅。 按图索骥的典故 秦国有个人叫孙阳,他一眼就能认出好马和坏马,人们把他叫“伯乐”。

伯乐把自己认马的本领都写到叫《相马经》的书里,画上了各种马的图。伯乐的儿子很笨,却希望自己也能像父亲那么厉害。伯乐的儿子把《相马经》背得很熟,以为自己也有了认马的本领。

一天,伯乐的儿子在路边看见了一只癞蛤蟆。他想起书上说额头隆起、眼睛明亮、有四个大蹄子的就是好马。“这家伙的额头隆起来,眼睛又大又亮,不正是一匹千里马么?”他想。他非常高兴,把癞蛤蟆抓回了家,对伯乐说:“快看,我找到了一匹好马!

”伯乐哭笑不得,只好说:“你抓的马太爱跳了,不好骑啊!” 把癞蛤蟆误认为千里马,这是寓言作者的夸张。但是,在学习和工作中,死背教条,生搬硬套,以致闹出笑话,招致损失的事例,确实是经常见到的。前人传下来的书本知识,应该努力学习,虚心继承,但是,一定要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切实验证、牢固掌握,并加以发展,这才是正确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