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声后人 霍元甲后人:国外许多精武会办得有声有色

2017-11-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人民网上海8月21日电 以"爱国.修身.正义.助人"为核心的精武精神如何传承和发扬光大?近日在沪举行的世界精武武术文化大会座谈会上,霍元甲的曾孙.农劲荪的孙女.陈公哲的小儿子等精武先贤的后人齐聚一堂,缅怀先贤,各抒己见,畅谈精武精神,共谋发展前景.翻开尘封的历史,精武体育会于1910年诞生在上海,这个崇尚爱国.强身的社会团体,开始时就与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成员有着密切关系.1910年,不甘被认为"东亚病夫"的农劲荪力邀津门武林宗师霍元甲携弟子刘振声南下上海,牵头成立

人民网上海8月21日电 以“爱国、修身、正义、助人”为核心的精武精神如何传承和发扬光大?近日在沪举行的世界精武武术文化大会座谈会上,霍元甲的曾孙、农劲荪的孙女、陈公哲的小儿子等精武先贤的后人齐聚一堂,缅怀先贤,各抒己见,畅谈精武精神,共谋发展前景。

翻开尘封的历史,精武体育会于1910年诞生在上海,这个崇尚爱国、强身的社会团体,开始时就与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成员有着密切关系。

1910年,不甘被认为“东亚病夫”的农劲荪力邀津门武林宗师霍元甲携弟子刘振声南下上海,牵头成立中国精武体操学校(上海精武体育总会前身),霍元甲任武术总教练,倡导“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精神。

1919年,上海提篮桥倍开尔路73号,上海精武体育会所在地。孙中山亲临于此,挥毫题词“尚武精神”,并为即将出版的《精武本纪》作序,深刻阐述精武要旨,倡导“强种报国”的精武精神。

尽管霍元甲到上海不久就意外病逝,但有关他曾经击败西洋大力士的口碑一直传承下来,到了后来,精武义士的抗日故事一直口耳相传,其中包括霍元甲的儿子霍东阁和刘振声等人的事迹。

“强种报国”,广泛练武

这一次,霍元甲的曾孙霍自正,也就是霍东阁的孙子,他今年65岁,从天津老家赶来参加上海国际精武盛会,尽管个头不高、但耳大脸阔、双目炯炯有神、皮肤黑得发亮,他在座谈会上说起话来,声如洪钟:精武会历经百年风云,不断发展壮大,至今可以说是鼎盛时期,以后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首先,他认为精武能有今天的盛况是个奇迹。按当时的社会形势,本来是到了我们中华民族最低谷的时候,一批爱国志士,他们审时度势,说中国应该改变了。怎么变?从哪个方面变?“东亚病夫”需要改变形象,他们强调体育强国,从体育方面,先把人的体质提上去,当时组织精武体育会确实有很多困难,先贤们是社会精英,他们提出“爱国、修身、正义、救国”,受到社会民众的热烈拥护。当时很多学校、军队聘请精武会的教练去教武术,大家对精武事业给予充分肯定,在社会上受到很高评价。以后一批又一批的历届精武人,承先启后,抱着一定要发展精武事业的坚强信念,历经了很多困难,当时精武人没有资金来源,没有报酬,但他们有明确目标,就是服务社会、造福人民;他们义无反顾,出谋献力,使得精武事业蓬勃发展。上海精武会高举精武大旗,与时俱进,继往开来,多次举办大型精武赛事和会庆,为民族传统武术挖掘尽了很大努力。

霍自正谈到,以前我们的孩子体质弱,是物质不丰富,营养缺乏;现在的孩子物质条件好,反而体质弱了,许多孩子娇生惯养,吃不了苦,这是营养过剩、不锻炼的结果。所以,我们首先要考虑如何进一步普及和发展精武事业,这就是要靠我们精武人和社会精英挖潜增能,进一步探讨新形势下武术的发展。我认为,精武事业发展的前途非常广大,在国内外上都有很大影响,国外许多精武会办得有声有色,我们有了这个广泛基础,继续开拓创新,就可以在世界各国进一步发扬中华民族的武术文化。

为了革命改姓换名

农劲荪是精武会创始人之一,首任会长。他的孙女农梦娜在座谈会上说,首先要感谢虹口区政府和上海精武体育总会这次为我爷爷农劲荪等19位精武英才雕塑铜像。

农梦娜先讲一讲她爷爷的姓,本来姓“许”,名字叫许农,“农’字是他的名,号为劲荪。当时爷爷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反满清活动。为了不株连家属,爷爷和曾祖父脱离了父子关系,把“许”姓改掉了,爷爷的名字后来改为“农竹”。爷爷由于他参加了反满清的革命活动,脱离了父子关系以后,他就离开了河北,到了天津、北京。爷爷经常在满清政府的心脏地区搞革命活动,所以他后来把自己的祖籍河北也改为安徽的宣城。后来有人就说农竹是宣城人。

紧接着,农梦娜的弟弟农晓昽说,感谢虹口区政府做了这一项功德无量的事情(指在精武公园雕塑铜像之事)。我们那些先贤,他们经过了风风雨雨,他们是不幸的,但他们又是万幸的,今天还有人记得他们,为他们树碑立传,并发扬他们的精武精神。刚才,霍自正先生也说到,现在青少年的体质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有一个想法,就是说要让青少年心甘情愿地去锻炼,一定要让他们喜欢去做。所以要讲一些生动故事,或者编一点电脑游戏、手机游戏,把精武故事编进去,寓教于乐,他们就会喜欢,就会在现实生活中,学习他们心中的偶像而练武。

寓教于乐,培养兴趣

陈公哲是早期精武会创办人之一。座谈会上,他的儿子陈哲明说:“我是陈公哲最小的儿子,我爸爸一共有十个孩子,很遗憾,前四个孩子相继已经去世了,现在剩下的还有六个,我是最小的,其他五个他们都是在海外,我也很早就移民去了加拿大,一直从事教育工作,现居住香港。我爸爸当年到香港,我们都在香港长大,他也帮助香港的精武体育馆,我小时候看到我爸爸还写了一本书《知行录》,非常敬佩爸爸以前做过的事情。我们六个兄弟姐妹还相约聚会,打算明年4月18日乘邮船到上海,他们说一定要来拜访上海精武体育总会,进行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