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青大鸟 叶永青小小鸟 叶永青:像候鸟一样生活

2018-01-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叶永青,人称"叶帅",1958年生于云南.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1986年参加新具象巡回展.1987年参加首届中国油画展.19

叶永青,人称“叶帅”,1958年生于云南。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1986年参加新具象巡回展。1987年参加首届中国油画展。1989年参加中国现代艺术展以及第七届全国美展,同年在法国驻华大使馆举办个展。

1990年在美国西雅图双鹤轩画廊举办个展。1991年作品入选中国当代艺术文献资料展。1992年获“’92中国油画艺术展”优秀奖,首届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优秀奖。1993年参加“香港、澳大利亚《后89中国新艺术展》”。1994年参加中国艺评家年度提名展。2000年作品《环保日》入选了20世纪中国油画展……

“没有人知道,世界已经忘记了飞翔。这样一个时代,你只能如此。

生活支离破碎地撒落在大大小小的房子里……人们忘记了自己的翅膀,一味地拖着自己的身体满大街地跑。从一个人的身体到另一个人的身体,从一把椅子到另一把椅子。欲望和权力交接着人的生命。你,只有你,我不得不强调,只有你,记起了世界飞翔的动作。”

摘自唐朝晖《预言的鸟——叶永青的鸟》

重庆

是一个驿站

“有这样一些人,当你在时,你已离开。”画家叶永青对记者说:“我就是这样的人。”

“我总是会在一段时间内以某个地方为出发点,不断地穿梭在各地。然后再换一个出发点,再出发……”叶永青说,他艺术人生的出发点,最初是从重庆开始的。

1978年,20岁的叶永青带着一身才气考入四川美院,来到重庆,和罗中立、张晓刚成为同学。当时,文革后思想开始解放,周围大多数的艺术家兴起了批判现实主义的风格,这种风格并且在叶永青毕业以后在全国引起轰动,形成气候。然而,周围的一切却让叶永青觉得与自己的思想是那么地格格不入,不同的思想让他难以产生共鸣。

于是,叶永青开始不断地跑回云南,跑回到自己生长、生活的地方,他带着像高更一样在原始质朴的文化里得到净化的理想,回到那块偏僻的土地。

重庆,这个时候更多的像是一个驿站,叶永青在后来差不多20年的时间里四处云游,过着一种旅行一样的生活,为此,美院的老师还给他起了一个外号——“侦察英雄”,因为他总是在回到重庆的时候带回来各种各样的信息。

云南

失败者的天堂

叶永青说,“云南是一个失败者的天堂。那是一个失败者去了会忘却自我的地方。”1997年,叶永青带着阑尾手术后还没有愈合的伤口和对家的歉疚回到了云南。

但正如张爱玲小说中写到的,“我们都已经回不去了。”叶永青说,离开家乡多年,他竟然发现自己与家也产生了距离,此刻,艺术变成了一种相互安慰、相互折磨的东西。

直到一年以后他看到了一栋古老的房子,一个城市中的荒园,那破败的景象和满园荒草中那慵懒的气质一下子揪住了他、打动了他。这样,就有了上河会馆。这是一间餐厅,也是一间画廊。艺术,被叶永青放在了一个消费的环境里。

开业当天,叶永青作了一个《打开四面八方》的展示活动,意寓很明显:在昆明这样一个闭塞的城市里,打开窗口看世界。荒园中一栋全新的玻璃建筑和原来那古老的建筑,没有任何结合点而被生硬地放在一起,全国各知名艺术家在这一天空降云南。上河会馆,在这一天成了中国当代艺术家聚集的地点。

很快,上河会馆在昆明就成为了时髦、艺术、时尚的代名词。叶永青后来回忆说,当时记忆最深刻的,就是一到周末就开着车和夫人出去买凳子,因为会馆的凳子永远都不够,总有人在门外等着。

当然,上河会馆最重要的内核是那里有许多国内优秀艺术家的作品,不少后来成名的云南艺术家的第一幅作品也是从那里卖出去的。

年底清算,卖出去的画的数量大出叶永青的意料,然而更令他惊讶的是,在这么多的买主中,竟然没有一个是云南人!叶永青形容当时心中的感觉是,“我做了一块飞地,悬浮在昆明的上空。”

第二年,叶永青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陪不同的人吃饭聊天上。他陪商人、银行家吃饭,同时在一年之内作七八个艺术展览,于是,慢慢地,来光顾画廊的本地人多了起来。叶永青成了昆明出了名的“三陪”,因为他不是在陪朋友喝酒聊天,就是在陪朋友喝酒聊天的路上,他领着朋友们满昆明地寻那好吃好玩的。在云南人的眼中,他甚至成了云南的旅游形象大使。表面看,叶永青是餐厅老板,是画廊老板,其实他“只不过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回家”。

创库

神话的诞生

在上河会馆变成了一个时尚去处之后,叶永青一转身,把它交给经理人去打理,自己却要另辟一个更大更自由的艺术现场。叶永青说,他很想做一个点火的人,看到一堆干柴,就想要去点燃它,然后在它燃得很旺的时候,选择离开,因为在后来的守的过程中常常会与最初的意愿发生偏离。

叶永青总是喜欢以独特的眼光看世界,他带着云南人天生的入世和一个艺术家适度的超拔去思考去行动,当然,他是以一个云南人特有的闲散方式,比如,喝酒聊天、陪人闲逛。

当唐志冈发现了昆明市西坝路101号昆明机模厂的那片旧厂房,把叶永青叫来看的时候,叶永青面对这个废旧的厂房有了一种冲动:“我们不做画廊,不做酒吧,就做一个非盈利的空间。让这个地方成为产生不同思想,孕育新思想的温床。”

于是,叶永青又开始不停地与人吃饭、聊天,让画家们来将这里租下来作为画室,让酒吧经营者、餐厅经营者来这里经营,让艺术与公众发生关系。

上河创库被叶永青定位为“以手工和个体劳作为生存方式,以张扬个性为标志,以LOFT为基本样式的,以旧改新的生活区域”,所以除了画室外,也有摄影工作室、设计工作室、茶室、餐厅、酒吧等相继进来。叶永青最初把自己的地盘取名为“上河创库”,但还在建设中就被当地媒体当做了整个机模厂画家领地的称谓,于是他只好把它改名叫“上河车间”,

三年下来,创库又一次地成了昆明人的时髦去处,这里不仅成了昆明房租最高的地段之一,聚集着十几家艺术主题酒吧,更成为昆明和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艺术家交流的中心。瑞典政府把这儿的诺地卡酒吧建成了一个艺术交流窗口;由伦敦几所艺术学院成立的一项基金也每年推荐获奖的艺术家来这里做艺术交流;国内不少顶尖的艺术家在这儿建自己的工作室;有的艺术家干脆把这儿改造成一个味道十足的家……

叶永青说,现在的创库很平静,它已经细水长流地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这其实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当老百姓都懂了的时候,我也该走了。”这一次,叶永青把出发地放在了北京。

落脚处

便是新的出发地

叶永青很喜欢司汤达在《红与黑》里的一句话:“我永远都不能原谅那些一辈子都没有离开故乡的那些人。”他说,走出去,意味着看到更多的东西,学到更多的东西。

即使是在云南,在做上河会馆、创库的时候,叶永青也像“空中飞人”一样穿梭在不同的城市间,每一处地方对他来说不是意味着停留,而是再一次的出发。

他是美院的老师,但常常耍赖式地只来上几周的课。他可以今天在北京,明天就飞到伦敦去办展览,然后又飞到云南去会朋友。白天他是画展策展人、社会活动家,他甚至还和刘德华一起被评为了2005年时尚先生的候选人。然而一旦夜深人静时,他停留在哪里就在哪里画画。在重庆、云南、北京、伦敦,叶永青都有自己的工作室。他说,在凌晨两三点钟的时候,他回归成艺术的表达者,在灯下一点一点地画。

候鸟般的生活让画鸟二十多年的叶永青已经乐此不疲地画了一百多幅油画《鸟》。“我其实一直生活在别处,过着候鸟般的生活。” “不断重复画鸟对我有超乎寻常的意义,因为这是对我候鸟般生活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