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天门口刘醒龙 刘醒龙谈《圣天门口》:文学语言要大胆进影视剧

2017-08-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记者:小说<圣天门口>中您最钟爱哪个人物?刘醒龙:自己笔下的人物我都喜欢.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小说中的梅外婆和柳子墨,可惜他们没有出现在电视剧里,被剧本改编得没有了.除了他们两位,排第三的是董重里.这里的"重"是沉重的重,很奇怪,所有人,包括文学界的人,都将其念成了重庆的"重".从目前播出的几集来看,王鑫的表演,基本上达到了我写"董重里"时,所给予他的既睿智又迷茫.既浪漫又理性的复杂性格特征.记者:您怎样看待文学作品改变影视剧?<

记者:小说《圣天门口》中您最钟爱哪个人物?

刘醒龙:自己笔下的人物我都喜欢。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小说中的梅外婆和柳子墨,可惜他们没有出现在电视剧里,被剧本改编得没有了。除了他们两位,排第三的是董重里。这里的“重”是沉重的重,很奇怪,所有人,包括文学界的人,都将其念成了重庆的“重”。从目前播出的几集来看,王鑫的表演,基本上达到了我写“董重里”时,所给予他的既睿智又迷茫、既浪漫又理性的复杂性格特征。

记者:您怎样看待文学作品改变影视剧?《圣天门口》搬上荧屏您觉得有哪些满意和不足的地方?

刘醒龙:影视作品对小说改编的不足,是先天的。由于受到各种限制,影视作品无法达到小说所能想象的高度、深度与宽度。影视作品也有其所长,其直观性、简明和通俗,是其无法替代的优势。很高兴看到电视剧版的《圣天门口》,从开篇起就注意努力阐述原著中浓烈的诗意。如果中国的电视剧都能向着这个方向开拓,相信用不了多久,屏幕上那种乱七八糟的局面就会得到根本性改观。

记者:有观众说《圣天门口》的台词太文学化,您怎么看?

刘醒龙:艺术作品就是要告诉人们,在日常生活之上,还有一种更高的人生境界。不过有些日常化、又很典雅的语言,还要大胆地进入到影视语言。比如,我多次与《圣天门口》剧组的相关人员说过,人物对白时,要将“我知道”“不知道”等表述,如同小说中所说,说成“我晓得”“不晓得”。相信只要有这样的语言叙述,观众的印象就会大为改观。

记者:作为文学作家,在文学作品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时您认为应该遵循怎样的标准?

刘醒龙:一定要对原著高度尊重,不要胡编乱改。文学作品在文本叙事方面,远在影视作品之上,只有充分汲取文学的营养,才能让影视作品变得日益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