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寅奥运 马寅:奥运郎平乃女排幕后高人 队员主动求点拨

2017-06-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新浪体育讯 7月30日,伦敦奥运会女排(微博)的第二个比赛日.我完全是在半睡眠状态中起床洗脸刷牙,收拾出门.很难消解心中那股因早起而来的"脾气",不禁责怪起伦敦的奥运组委会,这么早的比赛,场地又这么远,是想整死人吗?和郎导.浪浪会合,她俩看起来也没完全醒过来,一路上浪浪都没怎么说话,郎导和孙正平老师聊天,好几次把"孙老师"喊成了"韩老师",大概也是头脑没有完全苏醒的表现.我们观赛的都是这个状态,不难想象打比赛的运动员打早场比赛有多么痛苦.赛后跟队

新浪体育讯 7月30日,伦敦奥运会女排(微博)的第二个比赛日。

我完全是在半睡眠状态中起床洗脸刷牙,收拾出门。很难消解心中那股因早起而来的“脾气”,不禁责怪起伦敦的奥运组委会,这么早的比赛,场地又这么远,是想整死人吗?

和郎导、浪浪会合,她俩看起来也没完全醒过来,一路上浪浪都没怎么说话,郎导和孙正平老师聊天,好几次把“孙老师”喊成了“韩老师”,大概也是头脑没有完全苏醒的表现。

我们观赛的都是这个状态,不难想象打比赛的运动员打早场比赛有多么痛苦。

赛后跟队员们聊天,听说她们这天早上都是上的是5:30的闹钟,6:45从奥运村出发去赛场,因为知道这场比赛的结果对于中国女排小组出线意义非同寻常,所以尽管比赛时间不理想,大家准备却做得格外充分,以至于不到七点坐上大巴时,大家心里已经有了些临战前的小兴奋了。

说起这场中土之战,那的确是事关中国女排伦敦奥运小组出线的关键一战,在首战3比1战胜塞尔维亚队之后,若能乘胜追击拿下土耳其,就能基本锁定一个八强席位。这对于出征前对能否小组出线还有所顾虑的中国女排来说,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成功迈出奥运战役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中国女排对土耳其队并不陌生,这支球队在伦敦奥运周期前两年都应邀前来中国参加中国国际女排精英赛,不过2009年时她们还完全不是中国女排的对手,到2010年再来中国,两队在漯河、杭州两度交手,土耳其队就显示出强劲的上升势头,只是实力仍不足以战胜中国女排。

可是到了2010年底的世锦赛,两队在首场比赛中相遇,信心满满的中国女排竟以1比3败下阵来,那是我们历史上首次败给土耳其。2011年两队没有交手,但是这一年土耳其正以火箭速度在欧洲崛起。

2012年奥运会欧洲区资格赛,土耳其队一路过关斩将夺得冠军,获得欧洲区直通伦敦的唯一一张门票。奥运会前的大奖赛,她们又强势杀入总决赛最终获得铜牌,与中国女排的那场比赛,土耳其队3比1完胜,打得中国女排没有脾气。

过去四年六次交锋,中国女排四胜两负,但是在仅有的两次正式比赛交手,也是最近的两次交手,中国女排都以失败告终。面对这样的一个对手,姑娘们心里没有一点忐忑是不可能的。在这里透露一个小秘密吧,中土之战前的那个晚上,把备战的功课做完,好几个主力队员主动发微信或是微博私信找到郎导请求点拨,比如如何拦防对方的重点队员,自己如何提高进攻成功率等等,郎导则一一给了细致明确的回答。

我听马蕴雯(微博)讲,郎导那次赛前告诉她进攻中要注意长短结合,而且可以多打长线,因为对方都是收缩防线防副攻的进攻,马蕴雯把郎导的短信反反复复读了几遍,然后自言自语感叹说:我长这么大第一次听说我可以打长线!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奥运会上那场中土之战的录像看一看,多次尝试打长线背飞的马蕴雯进攻成攻率很高,她的拦网能力也在那场比赛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我还记得在那场比赛现场,在马蕴雯一个单人拦网拦死对方头号得分手内斯里汉后攻之后,现场主持人用了“CHINAWALL ”这样有气势的来形容她在网前的屏障作用。

赛后我跟马蕴雯提到“CHINA WALL”,我问她听到了没有,结果她说: “啊?中国长城?你可别逗我了!”开朗的马蕴雯总感觉她们这一代排球运动员距离那样的形容相差甚远,“不过因为在这场比赛前得到了郎导的指点,我感觉自己好好消化之后,在比赛中确实是有提高……”

不过在我写当天比赛的报道时,马蕴雯让我先不要提到郎导的点拨:“我想等到我们打完这次奥运会,最好还是拿到好成绩时再隆重地说一下这事,我希望能有一个机会请大家和我一起谢谢郎导给我们的帮助。”

很可惜中国女排后来止步四强,马蕴雯也没有心情兑现当时的承诺了。不过既然已经是回忆了,我就再多讲个故事吧——

那天赢了土耳其队之后,我和浪浪在球馆出口等结束直播的郎导,她特别开心的跑出来,为中国女排的两连胜和浪浪击掌相庆。后来我们一起等地铁时,我和郎导提起了她对队员的帮助,郎导的第一反应却是:“这个不要写。”

以为抓住了好内容的我有点失望,不过更多的是想不通。本来嘛,作为旁观者、局外人,女排赢了球,论功行赏再怎么也不会有郎导的份儿,她为什么还要那么无私地帮助队员?

“这就是你站得不够高了。咱们热爱中国女排,希望中国女排好,不在乎功劳记在谁头上,而且你看队员们一身伤病那么不容易,你不是也尽你所能在帮助她们吗?”郎导这番话说得我心里全是感动,眼里都是泪水。一点儿不夸张,我眼中郎导的形象更加高大,虽然已经感觉自己很了解郎导了,但是能如此真切地感受到她对中国女排如此真诚深沉的爱,我还是感觉特别幸福,特别激动。

相信后来在中国女排负于日本无缘四强后,看到郎导接受央视采访禁不住落泪那段录像的朋友一定能体会我当时的感动——为中国女排崛起奉献了青春的“铁榔头”,她的心永远和这支球队在一起,无论角色是什么,她总在用她的方式尽可能地为这支球队做贡献。

整个奥运会期间,我一直信守承诺,我在报道中只字未提郎导对中国女排的帮助。现在伦敦奥运已成往事,我很想在这里把这份记忆留下,和深爱中国女排和郎导的朋友分享,希望郎导可以理解我的用意,原谅我的自做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