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震南粤的书生将军 ——探访华侨将军曾生故居

2017-11-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记者 林琳 文/图 驱车进入坪山新区的石灰陂,高楼之间突见一排白色的两层砖木结构的客家民居式楼房.推开其中一间房门,翻新的建筑里还保存着部分老家具.这座老宅便是威震南粤的华侨将军曾生的故居.有人说他是一介书生,起初不谙军事.在国家危急存亡之秋,以一腔热血主动请缨在东江燃起烽火.有人说他是一位将军,领导了一支孤悬敌后,人数很少却影响力极大的铁军.他作为接受在广东的日军投降的代表,威震敌胆.他历任东江纵队司令员.两广纵队司令员.南海舰队副司令员.广州市委第三书记.交通部部长--曾生的故事,从我们踏入

记者 林琳 文/图 驱车进入坪山新区的石灰陂,高楼之间突见一排白色的两层砖木结构的客家民居式楼房。推开其中一间房门,翻新的建筑里还保存着部分老家具。这座老宅便是威震南粤的华侨将军曾生的故居。有人说他是一介书生,起初不谙军事。

在国家危急存亡之秋,以一腔热血主动请缨在东江燃起烽火。有人说他是一位将军,领导了一支孤悬敌后,人数很少却影响力极大的铁军。他作为接受在广东的日军投降的代表,威震敌胆。他历任东江纵队司令员、两广纵队司令员、南海舰队副司令员、广州市委第三书记、交通部部长……曾生的故事,从我们踏入老房子那一刻,便如老电影般缓缓播放。

狱中接受革命启蒙

进入故居,一张陈旧的木床引起了我们的注意。1910年12月19日,曾生就在这张床上呱呱坠地。曾生的父亲在澳大利亚做厨工,1923年,年仅13岁的曾生被接到澳大利亚读书,直到1928年商科中专毕业,才又重新回到坪山老家,“用今天的话来说,当时的曾生算是海归。”坪山新区东江纵队纪念馆馆长周明民笑着介绍。在海外的几年时间,曾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说到他的革命启蒙,却是在监狱里开始的。

海外归来的曾生考入中山大学附中。在当时军阀混战、时局混乱的年代,有一天,曾生和几位同学被错抓后关进监狱。牢房中,曾生看到了共产党员留在墙上的“打倒军阀”、“共产主义一定要在中国实现”等标语,他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一个为国家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而奋斗的党组织存在,并开始留心打听有关共产党的消息。

书生扛枪战场杀敌

在曾生的故居里,我们看到这里的生活用品都非常简陋。“据说为了抗日,曾生执意把家里祖传下来的十几亩地都卖掉,那时还不理解他的母亲为此不给他饭吃。”我们不难想象,这位一腔赤诚的少年早已将国家的命运融进了自己的血液。

多年艰苦作战,将曾生这位中山大学毕业的书生,锤炼成为威震海内外的抗日名将。1940年11月,驻广东东莞的日伪军600余人夜袭大岭山百花洞村,企图消灭抗日游击队。曾生率领的游击队与日伪军打了一场阻击围歼战,共毙伤日军50余人。这场战斗中,敌军大队长长濑被击毙。

东江纵队成立以后,曾生还把独立中队扩建成护航大队,在大亚湾、大鹏湾海域及香港沿海地区开始海上游击战争,受到党中央的高度评价,称其为华南抗战的一面旗帜。

“东江纵队可以说是白手起家,是在曾生等主要领导带领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周馆长感慨地说。几经整编后,东纵最终发展成为11000多人的抗日武装力量。据战后统计,东纵先后作战1400多次,毙伤日、伪军6000多人,牵制了日军两个半旅团的兵力。

沦陷区救出文化精英

在曾生故居后面的东纵纪念馆里,有篇茅盾先生写的《脱险杂记》,周馆长说在这背后大有故事。那是在1941年,香港沦陷,日军封锁香港至九龙的交通线,对抗日爱国人士进行大搜捕。形势危急之下,由中共中央部署的省港大营救迅速秘密展开。“这次大营救可以说是惊心动魄。当时曾生派出一支精干的突击队至九龙去协助进行抢救工作,在沿港九至游击区之间设秘密接待站,以接力形式转送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

茅盾在《脱险杂记》中这样描写自己见到的曾生将军:中等身材、方脸、光头,穿一身黑布唐装,裤管塞在袜统子里,脚上是橡胶底跑鞋。他能说普通话,声调缓慢而沉着……他虽然是游击队司令员了,一举一动依然是书生风度。

走出曾生故居,阳光依然猛烈,仿佛东江的烽火,依然光照后人。曾生故居,记录着东江纵队在抗战中的艰苦历程和光辉岁月,记录着深圳这座城市的坚韧与荣光。(深圳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