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唐浩明读后感 不屈的战士—读唐浩明《曾国藩》有感

2017-07-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曾国藩无疑是近代中国最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早在镇压太平天国时,即有人责其杀人过多,送其绰号"曾剃头".孙中山斥之"不明春秋大义","汉不肖子孙".但对曾国藩斥骂者有之,褒扬者更是不乏其人.毛泽东1917年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1969年又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蒋介石更是终生奉之为楷模.而我,在唐浩明的<曾国藩>三部曲,却看到一百五十年前的血雨腥风中,立着一个不屈的战士-曾国藩.故事从曾国藩

曾国藩无疑是近代中国最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早在镇压太平天国时,即有人责其杀人过多,送其绰号“曾剃头”。孙中山斥之“不明春秋大义”,“汉不肖子孙”。但对曾国藩斥骂者有之,褒扬者更是不乏其人。

毛泽东1917年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1969年又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蒋介石更是终生奉之为楷模。而我,在唐浩明的《曾国藩》三部曲,却看到一百五十年前的血雨腥风中,立着一个不屈的战士—曾国藩。

故事从曾国藩回家奔丧开始。此时太平军声势浩大,连破数城,直逼长沙。曾国藩奉旨募湘勇、办团练,显示了令人叹服的铁腕,却又处处掣肘,与太平军的几次战斗中险些丧命。经历父亲病逝之痛,再次出山的他调整战略,终于夺取南京,功成名就,却又在后来的剿捻和天津教案中受挫。生命最后阶段,凭借世界眼光,他将全部精力转向举办洋务,揭开洋务运动的序幕。

作者唐浩明长期致力于近代文献的整理出版与历史小说创作,著有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杨度》、《张之洞》,被誉为“中国研究曾国藩第一人”。《曾国藩》一书客观讲述了一介书生在乱世之中,如何凭一己之力引领晚清社会在茫茫不可知中走过30年。

全书文笔老到,史料详尽,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突出表现了曾国藩一往无前、无所畏惧的刚强性格,令人血脉贲张,仿佛触摸真实历史。刚出版时,时人热议经商必读《胡雪岩》、从政必读《曾国藩》。著名近代史学者袁伟时撰文说,《曾国藩》“很可能和《三国演义》一样,成为千百年间广大中国人了解有关历史和人物的重要读本”。

作为洋务派主要领袖之一的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逝后谥号“文正”。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局面,曾国藩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更因道德文章成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历史不容篡改,真实面貌终究会被还原。尽管书中对太平天国运动以正面描写为主,但依然可以清楚看出作者的取向。正如学者所说一样,曾国藩打败太平军有三大作用:一是清王朝统治得以维持;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保存;三是打破清朝满人专制格局,加快满汉融合,导致洋务运动和变法维新出现。更有人指出,若太平军造反成功,中国历史将倒退到黑暗的欧洲中世纪。

唐浩明是曾国藩百年之后的“红颜知己”,清楚知道曾国藩的内心世界。在他看来,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出来的典型人物,是中国最后一个传统文化集大成者。为此,他在书中充满深情,不厌其烦,浓墨重彩地反映曾国藩文人本质和书生意气,塑造了一个让人钦佩的不屈的战士形象。对于不管是喜欢历史文化,还是寻找精神力量的人而言,这本书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