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孝贤恋恋风尘 侯孝贤《恋恋风尘》:人世风尘皆如是

2018-04-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侯孝贤是我最喜爱的导演之一,因为我喜欢以减法的方式回归本源.几乎他每一部电影都曾把我看到潸然泪下,并愿意反复回看回味.<恋恋风尘>十几岁初看是初恋小情歌,再看是故乡的云,古老的东方传统情愫.台湾乡土情怀交织成一幅婉约刻骨的原风景.贫穷.落后.民风纯良的台湾九份小村,原住民阿远和阿云是彼此的初恋,感情好到不行.阿远初中毕业后,放弃学业到台北工作,那年他十五岁,而他们相识已经十四年.后来,阿远接入伍,阿云给他做了件衬衫,临行时送给他,她没有说一句话,转身跑了.他们鸿雁传书,直到很久都收不到阿云的来

侯孝贤是我最喜爱的导演之一,因为我喜欢以减法的方式回归本源。几乎他每一部电影都曾把我看到潸然泪下,并愿意反复回看回味。《恋恋风尘》十几岁初看是初恋小情歌,再看是故乡的云,古老的东方传统情愫、台湾乡土情怀交织成一幅婉约刻骨的原风景。

贫穷、落后、民风纯良的台湾九份小村,原住民阿远和阿云是彼此的初恋,感情好到不行。阿远初中毕业后,放弃学业到台北工作,那年他十五岁,而他们相识已经十四年。后来,阿远接入伍,阿云给他做了件衬衫,临行时送给他,她没有说一句话,转身跑了。

他们鸿雁传书,直到很久都收不到阿云的来信,弟弟来信告诉他,阿云和经常替他们送信的邮差结婚了。最后,阿远服役结束,回到村庄,穿着阿云送他的衬衣,和阿公一起在山间聊这物是人非的家常风景,恋恋风尘吹来又飘散,好的也罢、坏的也罢,毕竟无法绝尘而去。

一个固定机位的空镜头,是整个山村的全景,空谷青山,天光和远处的海湾,人世风尘都在这里了。 故事并不复杂,侯孝贤记录的更多是情境。

看他的片子,总会想起沈从文,一样的乡土中国,一样的安宁静默,中国式的叙事方式,内敛含蓄的传统美学,对小人物和日常生活大慈悲式的静观。这生活险恶,生死有命,大悲大喜,一切都不可选择,阳光之下并无新事,而他们选择用对生命的热爱将其包容宽慰。

侯孝贤的电影不存在看不看得懂的问题,都可以看懂,但是看的多深,那就要看个人造化了。 台湾有着特殊的历史境遇,侯孝贤进入电影创作的时代正是台湾经济迅猛起飞,乡土台湾逐渐向商业化、现代化、城市化过渡的时代。

工业社会来临之后,中国传统儒家的家庭理念和结构逐渐淡漠,年轻一代,传统家庭和都市经验的碰撞,外乡漂泊的生活不可避免的将彼此的命运改变。

既无法完全逃离传统故乡的束缚,又无法完全融入都市不可预知的潜流。少年情怀只是诗,只是,工业时代里已经无人写诗读诗。 如今的大陆城乡之间,也如同八十年代的台湾,乡村迈向城市,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撞击,对土地的背叛,不知有多少年轻人在异乡的黄昏街头,微微记起了故乡的人事,孤独的内心无处皈依。

就像罗大佑的那首《鹿港小镇》里唱的,“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黄昏,徘徊在文明里的人们。

”历史不可重复,从电影中,我们能看见的是一个族群的血脉传承和一个古典年代的远去。 侯孝贤在后工业时代里,用一己之力为我们带来了那些最好时光里的吉光片羽。就像阿公,历经人事沧桑,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永远陪伴着故乡的山水。

人生就像种番薯一样,是要看天时地利人和的机缘的,列车飞驰,上车下车之间,铁轨依旧,载着人们去往他们想去的远方。 不管怎么说,我是在侯孝贤的电影语言里爱上了那样的台湾,那样的乡土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