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德勤打人 打垮韩德勤 淮宝地区成抗日根据地

2018-02-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6月22日,记者从洪泽县城出发,驱车沿S328省道向东行驶约20分钟,便来到了岔河镇.岔河,古名柘塘,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因其地处白马湖畔,居民多从事农业种植和水产养殖,岔河一直是一处富庶之地,民间流传着"岔河小南京,不到不死心"的顺口溜.在岔河镇文化站站长吴宝来的带领下,记者一行来到岔河镇的朝阳路,这条南北向的路原是镇上一条有着百余年历史的老街,后来改成了现在的名字,街旁偶尔出现的几处古色古香的木质建筑,也让人感受到些许历史气息.吴宝来说,1940年下半年,新四军.八路军联手开

6月22日,记者从洪泽县城出发,驱车沿S328省道向东行驶约20分钟,便来到了岔河镇。岔河,古名柘塘,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因其地处白马湖畔,居民多从事农业种植和水产养殖,岔河一直是一处富庶之地,民间流传着“岔河小南京,不到不死心”的顺口溜。

在岔河镇文化站站长吴宝来的带领下,记者一行来到岔河镇的朝阳路,这条南北向的路原是镇上一条有着百余年历史的老街,后来改成了现在的名字,街旁偶尔出现的几处古色古香的木质建筑,也让人感受到些许历史气息。

吴宝来说,1940年下半年,新四军、八路军联手开辟淮宝抗日根据地,于当年九月在岔河成立了中共淮宝县委。淮宝县委在岔河留下了许多红色印记,仅朝阳路这条老街上就有两三处办公、生活旧址(其中一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而新四军将领罗炳辉、彭雪枫等也在岔河留下了许多生动的故事。

淮安市委党史办公室主任郭家宁曾写过一篇名为《淮宝地区的开辟》的文章,据他介绍,1940年,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根据中央指示,新四军、八路军挺近淮宝地区,共同开辟抗日根据地。淮宝地区指的是洪泽湖以东,京杭大运河以西,高邮、宝应湖以北这片水网密布、地形复杂的地区。

这里是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咽喉,是联系淮南、皖东北、苏中、淮海地区的枢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不过,该地区驻扎着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部的一个师,还有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地方武装小刀会,几乎形成一个独立政权。

郭家宁说,1940年七八月间到,新四军连战连捷,最终将韩德勤部彻底击溃。接着,新四军又用“以政治宣传为主,辅以军事自卫反击”的策略,经过半个多月的苦战,彻底瓦解了被韩德勤煽动、利用的小刀会。9月上旬,新四军和八路军在岔河会师,并成立中共淮宝县委,由新四军第五支队民运科长周爱民任县委书记。

84岁的袁金宝老人(如图)一直住在岔河老街上,他现在居住的房子建于民国时期,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而让他骄傲的是,新四军名将罗炳辉当年曾在这里生活过。

袁金宝告诉记者,1940年,他才十三四岁,正上小学,上学路上有时会碰到一位和蔼可亲的“胖叔叔”,伸出手来摸摸他的头顶,亲热地打个招呼。后来,他才知道“胖叔叔”就是罗炳辉。“当时,在共产党的管理下,地主减租减息,市场繁荣了,老百姓有吃有喝,夜里睡觉都不用关门。

记得有一年大年初一,‘县长’李斌(淮宝联防办事处主任)牵着马挨家挨户给老百姓、商户拜年,大家就像一家人。遇到下雨、下雪,干部们还会四处查看灾情,给受灾群众送粮食、衣物”。

袁金宝还告诉记者,新四军名将彭雪枫就是在这里组建了新四军唯一的骑兵团,有了战马,新四军战士们驰骋在淮宝大地上,打了很多胜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