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玉东:拯救人类的手 从拯救人类的手开始

2017-09-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人类的未来会怎样?我认为,人类要学会与大自然友好相处,我们要学会如何更好地适应大自然,细菌也是人类的朋友;如何人与人之间友好共处,爱自然.爱生物.爱每一个人,这个世界就太平了.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大脑会思维,双手去创造.人的大脑之所以有创造性的思维,全赖于双手的实践.恩格斯说过"手成为特殊的劳动工具,是猿类进化到人的重要特征."人类的手为什么这么灵巧?因为手有 19块小肌肉,这19块小肌肉的灵活运动,可以诞生出无数伟大的创造.美国<普林斯顿科学文库&g

人类的未来会怎样?我认为,人类要学会与大自然友好相处,我们要学会如何更好地适应大自然,细菌也是人类的朋友;如何人与人之间友好共处,爱自然、爱生物、爱每一个人,这个世界就太平了。

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大脑会思维,双手去创造。人的大脑之所以有创造性的思维,全赖于双手的实践。恩格斯说过"手成为特殊的劳动工具,是猿类进化到人的重要特征。"人类的手为什么这么灵巧?因为手有 19块小肌肉,这19块小肌肉的灵活运动,可以诞生出无数伟大的创造。

美国《普林斯顿科学文库》里,一个叫皮内尔的教授写过一本科普书《手》,他说手部能做75万个动作姿态,比一本牛津大辞典的词还要多。正因为手是创造一切的法宝,所以一旦由于意外而损伤,就必将给伤者带来诸多不便,我们的医学能为手做些什么?

人类文明发展到工业时代,机械化生产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也造成大量工人手外伤的出现,而手外伤学科也随之逐渐发展起来。上世纪三十年代,工业发展首先在欧美等工业国家兴起,第一个手外科就诞生在美英。1958年,中国的大跃进时期,大量工业机械化,导致大量手外伤病人的出现,北京积水潭医院成立国内第一家手外伤科,60年代,华山医院和天津等大城市纷纷建立手外伤科,手外伤医学逐渐在中国起步。

如果手指在外伤中断了,还能接上吗?这个看似不可思议的手术开创了中国手外科断指再植的序幕。1963年,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陈忠伟教授开创了断指再植手术的先河,在显微镜下将断指中1.2毫米粗细的小血管重新接好,让断指重新获得了生机。

在手外科领域,中国在全世界都是领先的。手外科的发展,离不开神经移植方面的研究。在人的颈根部有一组神经,叫做臂丛神经,它是大脑和手部的中转站,支配者手臂和手指的一切活动。臂丛神经一旦损伤,患者的手和手臂会失去感觉和运动功能,产生非常严重的残疾。臂丛神经损害高发于年轻人,车祸尤其是摩托车车祸,极易碰撞头部、颈部,导致臂丛神经阻断。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臂丛神经"根性撕脱"被当作不治之症。

到了70年代,显微外科逐渐兴起,各国的手外科医生开始设想,能否切断患者身上的一根受影响较小的神经,来移植并修复受损的臂丛神经呢?我在探索治疗臂丛神经撕脱一百例后,发现臂丛神经前面有一根神经叫膈神经,能否用膈神经来代替臂丛神经?早在上世纪30年代,在肺结核没有特效药的时候,就有切断膈神经来让肺萎缩得到休息的治疗方法,这说明拿掉一根膈神经并不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还曾有将膈神经移植到肌皮神经上,原来僵死的二头肌可以重新活动了。

于是,1970年8月6日,我做了世界第一例膈神经移植手术,用膈神经来修复臂丛神经撕脱的患者。如今,这一方法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获得84.6%的有效率,膈神经是再生能力最强的!

现在,科幻电影中的异体移植已经成为现实。比如肾脏、肝脏、面孔的移植都属于异体移植,而异体移植最大问题是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问题。将来的医学趋势是让自体细胞培养发育形成组织器官进行移植,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都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然而,英国的格登和日本的山中伸弥教授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并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

通过对人体细胞的重新编程,科学家们创造了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方法。可以使成熟的皮肤细胞返老还童,变成多能干细胞,可以分化成为各种组织、器官,这已经在动物身上完全实现,在人身上已经初步实现了多能干细胞的培养,还没有分化成器官和组织。

应该说,今年的诺贝尔奖是医学的重大突破。当然,细胞重新编程技术也涉及到医学伦理问题,美国最初就不允许多能干细胞来培养人体器官,但是现在已经通过法律允许多能干细胞技术用于培养人体组织和器官,但不允许用来创造人体本身。

科学是把双刃剑,有的好的一面,也必然有坏的一面。比如抗生素,能抑制细菌,但细菌要生存,就要不断适应环境,在与抗生素不断斗争中不断进化,产生抗药性,随着超级细菌的出现,将来人类将面临无药可治的境地。在疾病与医疗此消彼长的斗争中,人类不必担心,世界不会有末日,因为人类也和细菌一样,在一定条件下会进化,人类对疾病、环境的抵抗力也不断增强,人的代偿机制是很强的。

人的心理健康是最重要的,不要畏惧疾病和死亡,只有在心理健康的基础上,才能发挥正常的免疫机制,最大限度发挥人体的代偿机制,抵御疾病,甚至是癌症。

我看过一本书,讲一个患者身上9个地方生了肿瘤,癌细胞全身转移,别人都说他最多活一个礼拜,但他好好地活了几十年。所以,我们要学习与疾病共存,不要片面的用化疗、放疗抑制他,有时过度治疗的效果并不好。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当代手外科奠基人,现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手外科教授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