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毅医生 以生命作证——关于崔毅先生油画精神

2018-02-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图分类号:H10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11-0000-01 读崔毅先生的油画艺术作品,就有一种浑身上下充满了期待,这种期待在它崛起的一瞬间,向人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精神世界,这个世界是人的主体意识和生命情调所期盼已久,犹如天赐的良缘,在茫茫人海之中,温柔相视的一朝相遇而一见钟情,爱情的闪电融通了两颗千年等待的灵魂,于是乎"心偶照镜,率然而生"[1],天涯咫尺的主体生命之感也油然而生.置身在作品前,首先感应到的是'人'的存在!一种纯粹的'人'之存在状态的

中图分类号:H10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11-0000-01 读崔毅先生的油画艺术作品,就有一种浑身上下充满了期待,这种期待在它崛起的一瞬间,向人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精神世界,这个世界是人的主体意识和生命情调所期盼已久,犹如天赐的良缘,在茫茫人海之中,温柔相视的一朝相遇而一见钟情,爱情的闪电融通了两颗千年等待的灵魂,于是乎“心偶照镜,率然而生”[1],天涯咫尺的主体生命之感也油然而生。

置身在作品前,首先感应到的是‘人’的存在!一种纯粹的‘人’之存在状态的表达,并非往往是一种回头蓦见“转身没人”(北岛语)之感。其次才是一个评说者,画家对艺术精神的生命力价值表现得如此恰巧到位,令我是一阵阵的吃惊,吃惊的倒不是因为画家作品里面对于色彩在空间中的位置经营,以及对于整个人物动态性把握所做到的象其物宜,而是画家对现实生命的怜爱如此真切厚实,那一份对着生命的敞开,使我的生命得以休憩,不再是游离的存在,借用格式塔视觉心理学的术语来说,它与我的生命高度契合,达成异质同构的生命高峰纯粹,是生命节奏的客观化。

由此也不得不使我想起:在全球化的经济浪潮之中,难道真正意义上冲垮了‘人’的主体意识吗?“人”的精神生命也被现实切割了吗?我们现代文明的发展是否对那些处在珍贵而脆弱无比的生命太粗暴了,对于艺术精神价值的背离、蹂躏太久了吗?扪心自问:我们不得不感到愧疚。

不仅如此,人们在现实生存场所上的撕杀,在名利场上,在无奈与失落,在消费与享乐之中,这种精神亏空状态下的我们,又该如何对待自身的生命呢?天地宇宙,一切都在变,祖先数千年的历史积淀才造就了辉煌的文明成果,数十年的时间累积才生产出来一个完美的生命体,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去生存?究竟该如何善待我们的生命?究竟该如何去传达纯粹的艺术生命情调呢? 怀着对于生命的热度,拜伦在他的名为《萨拉培拉斯》的剧作里,有几句贴心的表白也感人肺腑: 人类的生命 在女人胸腔里孕育, 从他的柔唇上你咿呀学语, 她拭去你最初的泪滴, 当生命摆脱羁绊, 当弥留尘世之际, 往往也是在女人面前,你倾吐出临终的叹息。

[2] 以上对于女人的评价是公正和合理,它充分传达出了对于女人的尊重,同时也折射出整个人类对于生命的倾吐。

崔毅先生作品中各种人物都彰显了一种主体人性价值的丰满,也是一种对生命的自我确证。这种人性丰满是源于画家对现实生活里面各个生命体爱的细致而入微,说到底,爱在深情的必然结果。

画面中,缤纷的色彩与沉着痛快的笔触在画面之中搅拌,形成正在爆发的情感力量,快要把生命的点燃,但从现实生活的素材却是提升了绘画的整体品格,从而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一种‘人’之存在的纯粹状态,人是什么?这一切,只有在崔毅先生的作品里面才可以看到那艺术主体人性价值的丰满,感受到艺术生命的温暖,在其创作的《信念》、《老门坊》、《移民娃守望淹没》、《移民》等一系列作品可见一斑。

在笔者看来,对于这些作品,显然是一种符号象征、一种思想向度、一种精神维度、一种生命的指证,目的是给予人一种更多的主体生命能量的创造,一种对艺术生命价值其终极意义的启发和思考。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

其意在于树的的根在土地,不易轻易的挪动,否则,就会断了生命、伤其根本,而‘人’的根却驻扎在心里,人的主体生命只有停留在心里,才能够拥有无限的空间存在,走的也就越远。所以,生命在于运动,生命在于折腾,在不断变化,在不断更新,不是向着伤害、疼痛和精神的亏空,而是朝着怜爱、升华与生命充实进发,向着更为昂贵的幸福进发。

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最早的弟子麦爵多鲁斯在谈到“生命的幸福”也曾说:“从我们的内心得来的快乐,远超过来自外界得来的快乐……人的内在生命性质是使我们心灵满足的直接源泉,我们整个感性、欲望和思想使我们不满足,直接的原因也是因为我们内在的生命性质”。

[3]由此可见,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二者对于生命的性质上也是如此的高度契合。

时下,尤其是“自由”表达为特征的当代艺术已被一些所谓的艺术家整的面目全非,艺术的精神生命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无情消解、蹂躏和践踏,对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艺术应该有一种社会担待,它并非是抛弃责任不顾一切的永久出走,它从来就是蕴含着一种深刻的人文意义,一些艺术家打着艺术的旗帜到处招摇撞骗,堂而皇之的将一大堆龌蹉的精神垃圾带入我们生存的公共空间,时常还自认为:公猪骑母猪---珠联璧合,叫人无法容忍的是还公然的以公羊骑母羊的方式---洋洋得意。

所以,我们必须牢记:艺术的精神生命价值是力法乎上,使人在洞察自然之道和生活之真的同时,去认识善与获得美的启迪,达至“体朕无穷而无与朕(庄子语)”,艺术的自由从来都是“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超出了这个生命的界限,其艺术精神价值也就自行消解。

故而,在物化的荆棘丛中,唯有一以贯之的保持着生命的能量,才能重新叩开个体有限生命的价值结构和终极意义,以此救助和呵护赖在全球化经济巨浪中正在不断失落、飘零和亏空的艺术的诗意生命。

或许这是人类最后赖以诗意的栖息地,只存在于人类的艺术之中,假如艺术精神是教人充满怜爱,慰藉出走的灵魂,善待人之生命,我将永远衷心的热爱艺术。

就像叔本华在《爱与生的苦恼》中,对爱情作过的描述那样: 你是否有罪, 我不想去探寻、也毫无所觉。 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 我只知道:爱你。[4] 参考文献: [1] 王昌龄 《诗格》。

[2] 徐江.编 《叔本华文集.悲观论集卷》 第一部分《论女人》,2008年12月第一版,中国戏剧出版社,第265页。 [3]李成铭.译《叔本华人生哲学》第一章《生命的性质》,2007年5月第一版,九州出版社,第1页。 [4]李成铭.译 《叔本华人生哲学》第三章《爱与生的苦恼》,2007年5月第一版,九州出版社,第1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