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磊同济大学医学博士 德国驻华大使访问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2018-04-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广网武汉4月29日消息(记者张毛清 通讯员范葳)日前,,德国驻华大使施明贤一行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访问,并参观了医学院宝隆广场及同济医院.施明贤在会谈中表示,德中科技合作很重要,希望以更多的具体项目的合作来推动德中关系的发展;德国正考虑在武汉举办一些主题活动,探讨双方关系可持续性发展的途径.同济医学院与德国有着百年的交流与合作关系,是我国对德文化交流重点单位.多年来,同济医学院与德国海德堡大学等20多个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先后有400多名德国医学生先后在医学院实习;同济医学院也每年派送青年

中广网武汉4月29日消息(记者张毛清 通讯员范葳)日前,,德国驻华大使施明贤一行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访问,并参观了医学院宝隆广场及同济医院。

施明贤在会谈中表示,德中科技合作很重要,希望以更多的具体项目的合作来推动德中关系的发展;德国正考虑在武汉举办一些主题活动,探讨双方关系可持续性发展的途径。

同济医学院与德国有着百年的交流与合作关系,是我国对德文化交流重点单位。多年来,同济医学院与德国海德堡大学等20多个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先后有400多名德国医学生先后在医学院实习;同济医学院也每年派送青年医生到德国进修,已有近120名医生完成博士学位后回到中国。

近年来,医学院在干细胞、肝病及高等医学教育等方面与德国多所大学、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在工科、文科及生命科学方面也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新闻链接:

同济医学院对德交往的历史和现状

一、 同济医学院和德国交往的历史渊源

同济医学院的前身是德国医师宝隆博士于1907年在上海创立的“德文医学堂”,1927年改名为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1951年由上海迁至武汉,和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定名为中南同济医学院。1955年,学校改名为武汉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同济医科大学。2000年5月26日参与四校合并,再次更名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不论校名多次的更改,我们和德国长期友好交往的历史,一直是我院对外交流和合作的优势。

由于历史渊源关系,同济医学院把对德合作放在重要的位置,确定了“以德国为重点,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对外交流的工作思路”。

自改革开放以来,同济医学院与国外签定的书面合作协议及意向书48份,其中与德国的合作协议25份,占所有协议的百分之52。多年来同济医学院每年派出和来访人数最多的也是德国。这些都得力于同济医学院与德国交往的许多有利条件:一是符合我国对外开放的大战略,1984年德国总理科尔访华时,曾来我院访问,加强了中德的友谊和合作关系。

德国驻华大使、公使和商务参赞也先后来同济医学院访问,肯定了同济医学院在德国医学界交流的重要作用。

他们为在中国有这样一所与德国关系密切的医科学院感到骄傲;二是同济医学院有一大批曾留学德国的老中青专家、教授和医师,中科院院士裘法祖教授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之一。从1979年以来,同济医学院派出赴德留学人员近600余人,其中学成回国人员约占70%以上;获博士学位的100余名;在校担任学术代表、科室主任以上的约占出国留学人员的1/3,近200人,他们是促进对德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重要力量。

三是双方卓有成效的合作优势,同济医学院与德国海德堡大学进行了长达20多年稳定的合作,该校为我们人才的培养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同济医学院与德国埃森大学的交往也非常密切,自改革开放以来,同济医学院约有160名人员获得过对方奖学金的资助,可以这样说,埃森大学医学院几乎找不出一个没有给中国朋友提供进修机会的单位。

反之,德国海德堡和埃森大学的来访者同样可以在同济医学院的很多部门遇上他们的“故旧”,学院和附属医院的领导层里多数是“留德学生”,他们都以极大的热情欢迎来自德国昔日的同事和朋友。

四是我院民间外交的优势,与德国的德中医学协会相呼应,1984年成立了“中德医学协会”。该协会是一个经民政部第一批注册登记的、国家级民间学术团体,同济医学院历来是理事长单位。

现有分会12个,会员1700余人。五是同济医学院独具特色的德语培训中心,该中心是卫生部指定的8所外语培训中心之一。每年招收六年制学生,学生学习一年德语后再学习医学。

至今已招收了20余届,培养了约400余名毕业生。中心曾有9名德语教师,获得德方短期和长期奖学金的资助赴德进修。凡来我院访问的德国客人,无不感觉到,到了同济医学院,仿佛到了家一样,因为同济到处都是说德语的人,这里面也包含了德语培训中心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同济医学院对德交流现状

1、对德合作协议

自改革开放以来,同济医学院与德国德国海德堡大学、德国埃森综合大学、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德国开姆尼茨医院、德国德雷斯顿心脏中心、德国LAB公司等20余个单位签定了合作协议。

2、与德国科研和其他领域的合作

1)1981年,为改善同济医学院的科研条件,由德国大众汽车厂基金会捐赠100万马克,建立了同济医学院实验医学研究中心。

2)2001年同济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官阳就“自身抗体及免疫性肝炎”的项目与德国海德堡大学免疫学教授Wulf B. Storch合作。Wulf B. Storch教授曾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查和发现了一系列自身抗体,为世界所公认。

他曾编著了《免疫荧光基础》(Immunfluoreszenzfibel)一书。同济医学院在和他的合作科研中,也采用了这一方法技术,取得良好效果。为了向我国读者推介这一研究方法,同济医学院也已将此书译成中文,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予以出版发行。

同济医学院国家级重点学科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在粉尘、矽肺和肺癌方面,多年来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这些也得益于他们长期与德国多特蒙德大学劳动卫生研究所在科研、人员交流上保持的紧密合作。

2003年9月,我院接受德国Bochmann教授(同业工会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流行病学部负责人,欧洲国际流行病学会成员及德国劳动保护协会成员。)捐赠给劳动与环境卫生系二台全自动粉尘采样器HFS 513,价值约为4万欧元(约合40万元人民币)。2004年8月,德国波鸿大学矿山职业公会危险品研究所为执行与我院劳卫的合作研究项目,赠送价值20万元人民币的仪器,供同济医学院从事合作科学研究工作使用。

公共学院杨磊教授就“矽尘职业危害监测与评价(生产场所呼吸性尘TWA浓度及监测方法)”课题, 与德国埃森大学医学院Bruch教授进行了长期的合作。双方的合作科研题《尘肺生物监测指标的研究》已获得德国科研协会(DFG)的资助,同济医学院青年教师陈卫红副教授与德国埃森大学继续从事这一合作课题的研究工作。

陈卫红副教授从德国归来后,她与德国同业工会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科研合作项目“含石英混合粉尘暴露工人矽肺与肺癌危险评价”也于2004年启动。德方对该项目投入12万欧元(已到位10万欧元),项目预计2008年完成。这些项目包含了德方对同济医学院科研工作的支持和帮助,使同济医学院能继续保持在该领域内科研国际领先的优势。

4)同济医学院寄生虫教研室系湖北省重点学科,1986年起同济医学院寄虫学教研室与德国海得堡大学热带病研究所开始建立合作关系,李雍龙教授与ANDREAS RUPPEL教授双方就血吸虫与血吸虫病研究,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培养及联合召开国际会议等方面进行了长达20年的卓有成效的合作,Andreas Ruppel教授多次访问同济医学院,与同济医学院共同完成了“HLA-II类抗原与晚期血吸虫病关系的研究“,为开发可供实际应用的晚期血吸虫病早期诊断试剂盒提供了实验数据。

双方共同合作科研项目6项,在国际知名杂志上共同发表文章15篇。近10年来ANDREAS RUPPEL教授每年接受李雍龙教授的研究生1-2名,双方已合作培养研究生13名(中方10名,德方3名),青年教师4名(中方3名,德方1名),联合召开国际会议2次(其中于2000年10月16-22日成功地在我院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一次)。

Andreas Ruppel教授自2000年以来每年自费来华参加同济医学院博士研究生的论文答辩,为同济医学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作出了显著成绩。

5) 同济医学院免疫学李卓娅教授“跨膜型及分泌型细胞因子转换机理及生物学作用特征”项目与德国海德堡大学免疫研究所的合作。2002年该所所长Meuer 教授受邀来访同济医学院,被聘请为名誉教授。双方进行了学术交流,联合开展了EST的进一步研究工作。Meuer 教授还为我们实验室提供了7~8千欧元的试剂。

2003年该所Kirschfink教授受邀来我院访问,为我们科研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并向我们提供了他们免疫教学的多媒体课件,该教授作为我校与海德堡大学校际交流的德方负责人之一,还向我们学校提供了去该校学习的名额2人。

6)我院生理唐明教授“早期胚胎细胞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的表达和调节”课题与德国科隆大学神经生理研究所合作。该所所长Hescheler教授与唐明教授自1985年开始在德国萨尔州大学一起工作,20年来双方一直密切合作。

Hescheler教授曾4次访问我院,并被我院先后聘为客座和名誉教授。唐明教授也曾3次前往科隆大学。并先后派往Hescheler教授实验室学习和交流的人数为7人(其中3人已经回国)。2000年唐明教授出访德国期间,双方签订了初步的合作协议,Hescheler教授资助给我们价值50万元实验设备(目前已在生理研究室运转),并联合进行人才培养;2000年底双方联合申报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早期胚胎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的表达和调节》批准号30070279。

2001年5月Hescheler教授、Heribert Bohlen教授和Bernd Fleischmann教授一行三人专程来与我校与校长及专家教授洽谈,联合在我校建立研究人体胚胎干细胞实验室的事宜,双方达到良好的共识。

2003年Hescheler 教授前来我校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Hescheler教授近年来在对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在国际上颇具声望,2004年Hescheler 教授作为德国首席科学家获得欧共体干细胞研究经费850万欧元(项目中含盖在我院完成的工作),他意欲在我院建立干细胞研究室,和我院科技人员共同研究干细胞,这对我校科研发展和人才培养十分有利。

7) 同济医学院生化和分子生物系王西明教授(含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和湖北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与EMBO(欧洲分子生物学会)合作办培训班。EMBO于2003年派来德国专家Wolfgang Hennig教授来院,确定了办班内容:理论包括有基因敲出(gene knock-out)、敲入(gene knock-in);RNA干扰(RNAi);生物信息技术;基因表达研究(realtime PCR、转录调控等);染色体基因定位;激光共聚焦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应用及结果分析。

实验包括:DNA芯片技术、蛋白组学技术(液-质联用、二维电泳、酵母双杂交技术)单个细胞PCR、realtime PCR、激光共聚焦、流式细胞技术及办班时间,并于2004年9月13-26在同济医学院成功地举办了培训班。

8) 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郭莲军教授“脑缺血时兴奋性与抑制性氨基酸受体间对话研究”课题于德国美因茨大学合作。该大学 Hiemk 教授和Schmitt博士于2004年受邀来同济医学院进行访问,开展了学术报告、实验技术指导等交流活动,特别就中药黄芪和刺五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理作用意见以及对该药的进一步开发研究等合作事宜进行了探讨。

9) 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安锐教授“188Re-(V)-DMSA治疗转移性肿瘤的实验与临床研究”与德国Bonn大学核医学研究所的合作。肿瘤核医学是德国Bonn大学核医学研究所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在德国国内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

几年前他们就开展了99mTc-(V)-DMSA显像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188Re(V)-DMSA用于肿瘤转移灶内照射治疗的探索,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的经验对我们的研究具有直接的帮助。

2003年同济医学院邀请该所所长H.-J. Biersack教授来院访问,对同济医学院的工作给予了直接的指导。Biersack教授同时还对全省范围的核医学工作者进行了专题学术报告。

10)德国Klüh服务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与同济医学院共建的企业—保洁公司于1998年2月正式营业。该项合作迈出了保洁工作社会化、专业化的第一步,并连续五年在湖北省保洁行业综合经济指标排名第一。

3、接受德国校际合作交流学生

1981-2006年,同济医学院接受来自德国校际合作院校交流实习的医学生486名。

4、我院赴德国交流实习人数

从2001年开始,同济医学院启动医学本科生到德国校际交流实习的工作。学生踊跃报名,竞争也很激烈,和德方联系后,名额逐年有所增加。

5、授(受)荣誉称号

1982年10月,裘法祖教授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名誉博士称号;

1985年1月18日,我校授予西德专家施卢舍劳夫先生模范教师称号;

1985年2月25日,裘法祖、武忠弼教授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十字功勋勋章;

1985年德国病理学会授予武忠弼教授德国病理学会通讯会员荣誉称号;

1986年10月德国海德堡大学在建校600周年庆典大会上,向武忠弼教授颁授“荣誉奖章”;

1988年4月19日,病理学专家武忠弼教授当选为“德国自然科学院”院士,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获此荣誉者;

1988年4月,武忠弼教授被选为德国-东亚科学论坛理事;

1994年10月10日,名誉校长裘法祖教授获德国乌尔姆大学金质荣誉奖章;

1994年7月,武忠弼教授被德国乌尔姆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1997年9月29日,我校推荐德国汉堡大学病理研究所所长沃尔夫冈.侯普克教授获我国外国专家局授予的1997年度友谊奖。侯普克教授应邀来华参加了授奖仪式。侯普克教授是我校名誉教授、名誉博士,他担任德中医学协会主席以来,为中德医学交流与合作做了大量的工作。经他联系,我国获得30余名赴德攻博资助名额。

1998年9月24日,原同济医科大学校长、中德医学协会主席吴在德教授获“德国联邦医师公会荣誉奖”,以表彰他对中德两国医学交流和友谊作出的突出贡献。

1998年11月,武忠弼教授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名誉博士学位,以表彰他的学术成就和对中德医学交流所作出的贡献。武忠弼教授是继我校名誉校长、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裘法祖教授之后,第二个在海德堡大学获此殊荣的中国人。

2002年元月,武忠弼教授被德国总统授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星级大十字勋章”及证书,德国总统约翰内斯.劳亲自签发这项德国最高级别荣誉,并委托驻华大使薄德磊为武教授授勋及颁发证书,表彰他为中德科技交流和友谊作出的卓越贡献,武忠弼教授是我国荣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2004年9月18日下午4时,德国授予裘法祖和裘罗懿夫妇“宝隆”奖章仪式在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宝隆广场的宝隆铜像前隆重举行。德国授予裘法祖和裘罗懿夫妇的这枚“宝隆”奖章是以德中医学协会的名义授予的,并以同济医学院的创办人——德国医生埃理希.宝隆的名字而命名。裘法祖和裘罗懿教授夫妇俩是中国医学届获得此殊荣的第一人。 “宝隆”奖章的创设者、德中医学协会原主席霍朴克教授为裘法祖夫妇颁发了奖章。

2004年10月在德国海登海姆市与潜江市合作10周年庆典大会上,海登海姆市市长伊尔格代表市议会向武忠弼教授颁发了金质“罗马之鹰”和“青铜雕塑”奖及证书,以表彰武忠弼教授为中德友谊以及为上述两市友好合作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2004年12月4日,同济医学院举行隆重仪式,授聘德中医学会主席、德国海德堡大学胃肠病专家Seitz为同济医学院名誉教授。

2006年10月16日,德国杜易斯堡-埃森大学在我院举行仪式,授予武忠弼教授该校名誉博士学位。

6、德国重要外宾来访

1984年德国总理科尔访华时,曾来同济医学院访问。

2000年德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耶思先生三次来访。

2007年同济医学院100年院庆活动。德国卫生部副部长施罗德德参加庆典,国汉堡医师交响乐团赴汉举办了“贺同济医学院百年华诞”专场音乐晚会会;中德医学协会和德中医学协会分别举行了“中德友好终身奖”和“宝隆”奖授奖仪式,德国的盖尔哈特、霍卜克、赛兹3位教授和中国的武忠弼、吴在德、吴孟超3位教授分获该两项荣誉;著名外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裘法祖还被德国腹部外科协会授予荣誉会员。

7、和德国合作创办杂志

1984年同济医学院和德国施普林格出版社联合创办了《德国医学》杂志,2002年改版为《临床肿瘤学杂志》,双方的合作长达近20年。1985年,同济医学院与德国合作创办了《放射实践学》杂志。 这些杂志对双方医学信息的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