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宪收藏 【大收藏家】张永珍:看张宗宪胞妹的豪气收藏

2017-06-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张永珍,女,1932年出生,江苏武进人.出身古玩世家,以商界精英的身份屡次打破中国工艺品世界拍卖记录,千万金拍得的国宝转手献给国家.这一切使得张永珍的名字在国际收藏界一再掀起波澜.出身古玩世家,缔造商业帝国     张永珍的祖父张揖如,是晚清民初的竹刻名家,朝廷重臣李鸿章曾用张揖如雕刻的漆器作为慈禧六十大寿的贺礼.父亲张仲英是民国时期上海滩古董界翘楚,在外滩五马路开设"聚珍斋" 古玩.珠宝行.古玩商仇焱之曾带着英国大卫德爵士(Sir Percival David)到这里,一次就买走3万

张永珍,女,1932年出生,江苏武进人。出身古玩世家,以商界精英的身份屡次打破中国工艺品世界拍卖记录,千万金拍得的国宝转手献给国家。这一切使得张永珍的名字在国际收藏界一再掀起波澜。

出身古玩世家,缔造商业帝国

     张永珍的祖父张揖如,是晚清民初的竹刻名家,朝廷重臣李鸿章曾用张揖如雕刻的漆器作为慈禧六十大寿的贺礼。父亲张仲英是民国时期上海滩古董界翘楚,在外滩五马路开设“聚珍斋” 古玩、珠宝行。

古玩商仇焱之曾带着英国大卫德爵士(Sir Percival David)到这里,一次就买走3万银圆货物。大哥张永芳是海外著名建筑师,在香港、加拿大等地的拍卖界也很有影响。二哥是堪称为当今海内外古董巨擘的张宗宪,在世界文物收藏圈内受到普遍敬重。

三哥张宗儒,也是富甲一方的古玩巨商,后移民加拿大。堂兄张永昌是中国著名的古玩鉴定专家,与文物鉴定大师耿宝昌并称为“南张北耿”。小妹张永珍正是出身于这个“中国第一古玩家族“。

     然而秀美开朗的张永珍,少女时代的两次旧式婚姻并不顺遂。半个多世纪前,历经坎坷的张永珍来到香港。那时,其兄张宗宪已来港多年,开起了古董店”永元行“。兄妹团聚后,妹妹一直在二哥的古董店当帮手,一起过了好长一段艰难困苦的日子。后来张永珍前往英国读书,1966年毕业于英国剑桥工专。

    在英国,张永珍认识了现在的丈夫,中国著名考古学者郑德坤的儿子、香港淘化大同公司的继承人郑正训。两人颇有举案齐眉的登对之感,1964年在英国结婚,两年后回到香港。郑正训返港之初,经常在英文报刊上评论香港的高地价等政策问题,引起当时的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秘书长何铭思的注意,遂到郑家拜访。

当时,郑正训的主要精力就是经营家族生意,而张永珍生下两儿两女后,一直相夫教子,将丈夫、儿女照顾得无微不至。

然而,何铭思对张永珍的社交能力非常赞赏,建议她走出厨房,到社会上去发挥。      经过细心筹划,张永珍决定创办一份与妇女关系密切的杂志,取名《象牙塔外》。这有些“自画像”的意思,同时也的确代表了当时许多家庭妇女渴望走出家庭的“象牙塔”,出去做一名职业女性、服务社会的愿望。

所以杂志一旦出版,便引起广泛反响,成为当时香港妇女界的一面旗帜。      后来通过何铭思,张永珍认识了何的好友——前政协副主席霍英东,她的生活也因此彻底改变了。

1974年,张永珍夫妇与霍英东的次子霍震寰做起了石油生意,张永珍自此踏入商界。凭着胆识,张永珍率先开展了全天候的送油业务,在香港建立了健全的销售网络。硬是在外国石油一统天下的香港,为中国石油的销售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上世纪80年代末,她还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将瑞典的资金和电子技术引进中国。譬如,爱立信手机就是她引入内地的。正是她的牵线搭桥,1991年爱立信与中国熊猫集团终于牵手,合资成立了南京爱立信通信有限公司。

此后的10年里,南京爱立信销售从最初的每年数亿元一路飞涨到百亿元,成为爱立信在亚洲最重要的生产和研发基地。她还曾是瑞典沃尔沃、ABB公司的中国高级顾问。

瑞典政府为此特意给她颁发了皇家北极星勇士勋章。      而后,张永珍涉足政界。她不仅曾任全国政协常委,还是香港中华总商会常务副会长,担任过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委会委员、筹委会委员和香港事务顾问等职务。

各大拍场,豪气出手

     “张永珍在过去的十多年搜罗了不少御制瓷珍,尤其喜爱雅丽的清瓷。她很享受这个过程,只要喜欢就一定要买到。不像很多藏家在购买前会做大量功课并权衡这件东西几年内是否会升值,张永珍总是率性随心,热情所至,便纳入收藏。”      事实上,张永珍的很多重量级藏品,皆因一见钟情,便决定买下了。

在1999年11月佳士得举办的“张宗宪珍藏瓷器”专场拍卖会上,张永珍就成了拍卖会的主要买家:她以1212万港元买下清康熙胭脂红地珐琅彩莲花纹碗;以227.5万港元买下清乾隆铜胎画珐琅黄地牡丹纹瓶。

     2002年,张永珍在从英国回香港的飞机上翻阅杂志,惊鸿一瞥,邂逅了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随后,她以4150万港元从香港苏富比竞得此瓶。清雍正粉彩蝠桃橄榄瓶瓶身呈橄榄式,造型线条十分优美。

瓶体上画有粉彩八桃二蝠,桃实象征着“长寿”,“蝠”为“福”的谐音,这种以蝠桃为题材的吉祥图案常见于雍正和乾隆两朝的官窑瓷器。传世雍正官窑粉彩器上画蝠桃纹样的多为大、小盘子,见于橄榄瓶的极为罕见。

而粉彩蝠桃图案的橄榄瓶目前世上仅此一件,所以堪称绝世宝瓶。竞得这件雍正宝瓶,是张永珍在拍场上第一次创下中国瓷器拍卖纪录。虽然二哥张宗宪在拍卖前一再提醒她若叫价太高就别买了,说你顶多追到1800万,也算为咱中国瓷器捧个场,再多就不值了。

张永珍则不考虑那么多。她很果决:“只要喜欢,多贵也值,因此拍卖时没想过设上限,没有想过价钱,没有想过不要。”这种志在必得,压倒了与之最后竞夺宝瓶的出价方——香港著名艺术品经纪人翟健民。虽然没有竞拍成功,翟建民仍然抑制不住对其赞美:“雍正粉彩具有高贵华丽、艳而不俗、细而不繁的美感,达到了粉彩瓷器的顶峰。

之后她又两次刷新纪录,一次是在2006年11月,她在香港佳士得拍场上以1.5亿港元买下哥哥张宗宪收藏的清乾隆杏林春燕图碗。该碗白釉温润,工艺精湛,图中杏花盛开,春风吹拂杨柳,双燕在其中飞翔,图侧有一首行楷御题诗,“玉剪穿花过,霓裳带月归”,碗底更有蓝料楷书写《乾隆年制》字样,是乾隆珐琅彩杰作。这只碗的珍贵之处还在于,当今世上仅存一对,另一只收藏在伦敦大维德中国美术馆内。这在外人看来不免觉得奇怪,北京藏家马未都则说:“虽然是亲兄妹,但他们在经济上是独立个体,这种购买一点也不怪。”

     最大一次破纪录是2010年10月,张永珍以2.5亿港元的超高天价,拿下清乾隆长颈葫芦瓶,创香港瓷器拍卖最高纪录!张永珍在竞投成功后愉快地说:“中意就要买,再贵都值得。”她表示,在竞投时对出价没设心理底线,也没想到会突破世界纪录,只是对自己喜欢的拍品不惜代价,一如既往。清代,当景德镇御瓷工匠采纳及熟习乾隆初年开创的绘画技艺后,一种奢华繁缛的装饰工艺——“轧道锦地”备受推崇。这种以细针状物在釉面上刻画卷草纹、凤尾纹和花卉纹以表现“锦地”效果的工艺,于景德镇日臻完善。长颈葫芦瓶就是这一时期的杰作,瓶上所绘纹饰色泽艳丽多变,重叠交错,构图精巧,细致缤纷。

慷慨捐宝瓶

     2002年,当张永珍拍回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宝瓶后,开始的确一心一意想抱回家天天看,可拍卖现场记者就问“打算放哪?”,她这才醒来,绝世的宝瓶,放在家里会不会碰了,会不会被偷了?从拍卖行出来,她就直接把宝瓶抱进了银行保险箱,再没拿出来看过。保险箱位置很低,每次要看望都得跪着,真是委屈了宝瓶。锁在银行,不忍心;抱回家来,又担心;传给子孙,还忧心。想来想去,捐出去最好,因为国家那是最大的“家”嘛。另外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事的变迁,它仍可能流到别人和外国人手中,她不想让它再次流失海外,于是决定把它捐献给国家。

捐哪呢?恰逢时任上海博物馆副馆长的汪庆正,在竞拍未果后,也在不同场合的讲演上多次表示,博物馆资金有限,未能竞价得到这一珍贵的粉彩瓶,十分惋惜。汪庆正没有料到,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出生在上海的张永珍,虽然长在苏州,但年轻时去香港启程的码头也在上海,所以她对这里的感情很深厚,早在1979年就与上海方面合作兴建了25层的雁荡大厦。

     2003年国庆节刚过,汪庆正接到张宗宪电话,他转达了妹妹张永珍愿将此瓶捐赠给上海博物馆的意向。“当夜我就将这个天大的喜讯,告知了陈燮君馆长。”汪正庆说,3天后陈馆长在南伶酒家宴请张宗宪,请其转告对张永珍诚挚的谢忱。10月26日,汪正庆和另一位专家许勇翔共同赴港,得到张永珍的盛情款待。她慎重地表示,上海博物馆是这件珍贵文物的最好归宿。

汪正庆回忆道:但是手捧宝瓶左看右看爱不释手,连说“跟做梦一样”。张永珍见状就让他拿走,汪庆正拿了宝瓶后,说要写一个收据,但她家里竟然找不到一张白纸。张永珍说,收据不收据无所谓,要什么收条呀,也不知被我随手搁哪了。

你们总不会把宝瓶抱回自己家里去吧?你们都是我多年的老朋友,我信得过,以后再补吧。但是汪庆正说不行,拿了东西总要留下凭证。最后,找到一张一面写有字的字条,在其另一面写下了收据。生怕张永珍时间长了“反悔”,汪庆正叫许处长立刻将宝瓶包起来就走,直奔机场,但是没有买到公务舱票,只能忐忑不安地抱着价值4000多万港币的宝瓶在经济舱里将就。

     张永珍的行为是伟大的。

正如她在捐赠信中写的:“这件雍正官窑粉彩蝠桃纹橄榄瓶极为罕见,仅此一件,因此她也非常喜爱。现在自愿捐赠给上海博物馆,希望永久性陈列。”2004年,在宝瓶捐赠仪式上,上海市政府向张永珍颁发了上海市“白玉兰”荣誉奖。

随后,张永珍的发言令人难忘。她说:“人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作为一个女人,应该对家庭负责,有条件的话,应该帮助朋友,对国家和社会作贡献。这样的人生才过得精彩和充实,才有意义。”这让人想起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名言:“人生富贵驹过隙,唯有荣名寿金石。”

     罕世宝瓶清雍正官窑粉彩蝠桃纹橄榄瓶终于回到了祖国,永久地落户于上海博物馆。那么,这尊宝瓶究竟珍贵在哪里?据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汪庆正教授介绍,作为20年来上海博物馆收到的价值最大的单项赠品,这件粉彩瓶瓶身呈橄榄式,造型线条十分优美,是当时的新创形制。瓶体上画有粉彩八桃二蝠,桃实象征着“长寿”,“蝠”为“福”的谐音,这种以蝠桃为题材的吉祥图案常见于雍正及乾隆两朝的官窑瓷器,多为帝王后妃做寿之用。

传世雍正官窑粉彩器上画蝠桃纹样的多为大、小盘子,见于橄榄瓶的极为罕见,而粉彩蝠桃图案的橄榄瓶更是仅此一件,堪称绝世宝瓶。过去,这种造型和纹样大同小异的作品仅见于雍正青花瓷,而且在雍正官窑烧造的粉彩瓷器中,瓶类作品较为稀少,这只蝠桃瓶的出现,不只是简单地增添了一种造型,还充分显示出当时高超的制作工艺,代表了清代粉彩制作的最高水平。所以说,这只蝠桃橄榄瓶那样精彩的宝瓶是全世界唯一的一个粉彩蝠桃图案的橄榄瓶,因而更显得弥足珍贵。然而,这只特别珍贵的宝瓶,据说极有可能是被八国联军从清宫掠走,从而流落海外的。花瓶呈橄榄式,绘有粉彩八桃二蝠,寓意福寿双全。通高39.5厘米,口径10厘米,足径12.3厘米,腹径18.5厘米。

花瓶原主人奥格登·里德曾任美国参议员,出任过美国驻以色列大使,现任美国外交大使理事会主席。奥格登·里德曾家族显赫,祖父韦罗里德是美国共和党元老之一、纽约《先驱论坛报》创办人及总编辑。其母亲是已故宋美龄女士的好朋友,过去花瓶在她豪宅中被视作普通的摆设品。对于花瓶的来历,奥格登·里德也无法说清。据他说,大约在1920年时已属他家所有,年幼时见过几次,但从不知它价值昂贵。那时,欧美人喜欢用花瓶改装为灯座,这个宝物就成为了一个灯座,放在大屋角落的小茶几上。幸亏没在瓶底钻孔藏电线。为避免空心花瓶头重脚轻,于是从家里遛狗用的后花园挖了一些泥沙装在瓶里。

不知过了多少个春秋,这家人打算把祖父及父亲放在老家的一批古董拍卖时,拍卖行专家才在无意中发现这个沾满尘埃的宝贝。历经这么多年居然完整无损,确实是一个非常幸运的奇迹。

藏品有进有出

当然,收藏家不仅买进,有时也卖出。2012年10月,张永珍的5件私人珍藏亮相香港苏富比,其中有清康熙釉里红摇铃尊,纹饰清晰,流丽雍雅;还有清乾隆青花折枝花果纹天球瓶,硕大端庄,近乎完美。这些均是清瓷中非常稀罕而完美的范例,承载了清初康雍乾盛世的辉煌历史。”本场最终成交3件,总额高达6,130万港元。这3件瓷珍,分别来自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康熙御制的一对珊瑚红地五彩盌,此次以1,130万港元成交,比张永珍在2003年购藏时的365万港元高出两倍。这对瓷盌在珊瑚红的底色上,绘以牡丹萱草等花卉,枝叶繁盛,淡青伴浅黄,朱红倚丁香,色彩缤纷,细致清妙。这类瓷盌的造型风格与清宫造办处的瓷胎画珐琅盌很是相仿,然而实际上绘烧于景德镇,并与景德镇督陶官臧应选和助手刘源息息相关。在清初景德镇发展上,此二人举足轻重。

而后雍正一朝仅有短短的13年,留下的官窑精品数量甚少。所以每次拍卖只要有雍正官窑精品现身,都势必会成为市场的又一个兴奋点。比如此次的雍正青花矾红大盘,细绘九龙,相逐云海间,可谓是清人对明代纹饰传承的佳例。明宣德朝有青花盘,器心绘巨龙闹潮,腾跃浪涛间。绘制清朝大盘的艺匠,肯定对类似的宣德青花盘有一定了解。清人唐英,是景德镇最著名的督陶官。此盘上的九龙图饰,应创制于他任内。盘心画正面五爪巨龙,泳于海水波涛之中,欲夺火珠;盘壁内外同绘四龙,穿梭于青花卷云之间,雄壮威猛。这样一件气势恢宏的雍正大盘,张永珍在2005年以1,972万港元竞得之,此次以4,098万港元易手给西方古董商,成交价翻了一倍多。

接下来,清乾隆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也是乾隆年间唐英任督陶官时的瓷作。此梅瓶纹饰布局与明永乐瓷瓶相近,器底近足处环绘芭蕉叶纹,肩也画莲瓣纹,可见唐英应是从明代雏形上获得启发。这件原是张永珍直接从二哥张宗宪那里买来的精品,此次以902万港元被亚洲藏家拍走。

热心慈善,回报社会

事业获得成功的张永珍,秉承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热心公益,回报社会。她曾捐款1800万港元给香港城市大学,捐款1000万港元给香港中华总商会作教育基金;捐款600万元兴建甘肃光彩引水工程;在青海、贵州、宁夏等8个省区捐款兴建了几十所希望小学……1998年,黑龙江大庆市一个乡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村民们暂栖山上,生活困难。

张永珍看到图片报道后,彻夜难眠,当即捐出1060万元,以后又不断追加,帮助那里的灾民改善生活条件,发展畜牧养殖业。

如今,一座美丽的小城早已在草原上崛起。      近些年来,她以个人基金会形式捐赠的款项累计已超过2亿元,可谓德泽广施,乐善不倦。

张永珍说:“每次捐款并没有事先想到,只是看到别人有困难,觉得自己可以给予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人生有限,赚钱固然辛苦,但能够用来帮助贫弱,就感到很欣慰。”      捐赠、拍卖时一掷千金的张永珍,在生活中却十分低调优雅。

她说话声音不高,态度亲切,给人以温暖的感觉。虽然久居香港,张永珍至今仍然操着一口家乡的吴侬软语,对故乡充满着眷眷深情。纵使富贵荣华,张永珍的人生依然尽显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