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王华明 记淄博市公安局派驻农村“第一书记” 王华明

2017-06-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记市公安局派驻高青县花沟镇辛庄村"第一书记"两年前央视一部<马向阳下乡记>红遍了大江南北,"第一书记"马向阳的荧幕形象深入人心.荧幕外,在高青县部分贫困乡村,一个个现实版的"马向阳"正活跃在田间地头,带领当地群众走在扶贫奔康的大道上.市公安局派驻高青县花沟镇辛庄村"第一书记"王华明就是其中之一."没有做不通思想工作的群众,只有不会做思想工作的干部"2015年6月王华明来到省级贫困村辛庄村担任

——记市公安局派驻高青县花沟镇辛庄村“第一书记”

两年前央视一部《马向阳下乡记》红遍了大江南北,“第一书记”马向阳的荧幕形象深入人心。荧幕外,在高青县部分贫困乡村,一个个现实版的“马向阳”正活跃在田间地头,带领当地群众走在扶贫奔康的大道上。市公安局派驻高青县花沟镇辛庄村“第一书记”王华明就是其中之一。

“没有做不通思想工作的群众,只有不会做思想工作的干部”

2015年6月王华明来到省级贫困村辛庄村担任“第一书记”。 谈起初来辛庄村的感受,一向以开朗健谈的乐天派形象示人的王华明突然换上严肃的口吻蹦出四个字——“水土不服”。王华明解释说,这种水土不服,不是身体上的,而是思想上的;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相互的。“一方面你认为这是为群众好,但是就是有村民不买账,甚至不配合。另一方面村民也不信任你,觉得新事物难以接受,新思想难以适应。”

面对这种“水土不服”,如果放任不管,必然会引起的“阻碍辛庄村发展”的后遗症。王华明对症下药,给出了一剂良方,“要树立一种理念,没有做不通思想工作的群众,只有不会做思想工作的干部。”

从市直机关大院走出来的王华明,深知自己缺乏农村工作经验。要治疗自己的水土不服,就要学会换位思考,用群众的眼睛看,用群众的思维想,与群众打成一片。从来到辛庄村的第一天,王华明就下定决心要扎根辛庄,在村里吃,在村里住,与村两委成员开座谈会了解情况,挨家挨户摸底调查,有时一周七天就有六天待在村里。如今,王华明对于村里的情况都能了然于心,提起村内的每户人家也都能了解情况。笔者跟随王华明走在村道上,乡里乡亲都亲切的与他打招呼。“俺王书记脾气好,没架子。人好,没的说!”正在道旁晒太阳的温大娘拉着笔者的手说道,语言质朴,却无比真诚。

“村里的关系千丝万缕,我作为一个外来者,与村里没有那些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亲缘关系,群众其实更容易信赖我。只要我能够主动与群众拉近关系,一心为了辛庄的发展,这反而我开展工作的一个优势。”王华明说。

在辛庄村王华明已经待了九个月,哪户人家什么脾气,哪户人家跟谁家关系好,他都能摸透。合作社土地托管出现问题,他知道出问题的人要找他家哪个亲戚去做工作最合适,村内绿化时有人不配合工作,他知道该用什么方式跟这个村民打交道。如今的王华明已经切切实实成了辛庄村的一员,可以用最乡土最有效的工作方式与群众打交道。

“谁说乡下一定不如城里美”

过去的辛庄村环境说不上差,有硬化路,有沿街摆放的垃圾桶,在村民眼中算是整洁了。但是王华明对辛庄村的第一印象却是“杂乱”和“单调”。杂乱是因为没有规划,房前屋后种的香椿等植物杂乱无章,沿街废弃院落破坏美观;单调是因为绿化太少,村子的颜色除了灰色水泥路就是黄土。

王华明认为,表面上是环境僵化,实际上反映的也是人思想的单调和固化。他相信,通过改善居住环境,能够逐渐撬动村民额思维固化之锁。他邀请园林设计专家对辛庄村实地考察,因地制宜制定了《美丽辛庄绿化方案》,确定了以果实类树木为主,主干道路两侧种植80棵柿子树,背街小巷种植核桃树,沿街废弃院落规划建设了杏园、苹果园、桃园、玉兰园、白皮松园、海棠园等8个主题花园,穿插4个黄金槐组团,栽植护坡连翘1000余平方米,村庄出入口栽植大叶女贞、日本樱花和柳树,打造辛庄村四季常青、花红柳绿的生态格局。

美丽辛庄绿化活动激发出了辛庄村民善良淳朴、乐于奉献的美好品质。他们不讲条件,不要报酬,义务劳动,男女老少齐上阵。94岁的村民温德修还刨了两个树坑,75岁的老党员柴本义夫妇两人种了八棵树。在县城开广告公司的柴会春,还向村里无偿赠送了“美丽辛庄欢迎您”的路牌。辛庄村初步绿化现在已基本完成,共植树400余棵,连翘1000平方米,共计投资五万余元。

如今正值杏花开放的季节,杏园中花朵盛开,一派绚烂。“现在都说俺们村就跟公园一样,俺活了70多年,想都没敢想能过上这样的日子。谁说咱乡下一定不如那城里美?!”80岁的董玉兰乐呵呵的说。

“我的背后是一个团队”

辛庄村的村民感谢第一书记给村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王华明说:“我不是单枪匹马,我的背后是一个团队。”

辛庄村是省级贫困村,村内贫困户共有11户。市公安局11名党委委员分别结对帮扶一户困难家庭。在村办公室笔者看到11张仔细填写好的“服务联系卡”,市政府党组成员、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申延军等人的名字赫然在目。帮扶坚持日常走访和节假日、重要节点走访慰问相结合,发放补助物资2万余元。此外,辛庄村道路硬化、旱厕改造、村庄绿化、安装视频监控、建设文化活动室、太阳能路灯等均由市公安局投资或协调资金,先后共投入资金30余万元。

作为派驻高青县的“第一书记”,王华明不仅心系辛庄村,更不吝啬将自己的力量与社会资源奉献给高青县。去年,他充分运用“互联网 ”的红利,协调调动各种社会资源,联系天津、淄博的14名企业家及8家媒体,联合其他市派“第一书记”,组织了“第一书记、情系高青”系列活动,不仅为高青多个乡镇的17个困难家庭、寒门学子送去温暖,还成功为高青瓜农、菜农推销农产品7万余斤,带火了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高青西瓜”、“高青西红柿”等农产品在中心城区的销售。

“筑巢引凤,美丽乡村要有美丽经济”

绿化后的辛庄村,发生变化的不仅是村容村貌,还有村民的精神面貌。漫步于辛庄,不仅处处花红柳绿,村民也是个个眉开眼笑、喜上眉梢,处处绽放的花朵似乎也萌动了人们压抑许久的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温玉喜是王华明的“铁杆粉丝”,不管是绿化还是成立合作社,等等,他都主动帮着忙里忙外。他说:“村里变成花园还不够,下一步还要发展经济,村里注册合作社,还要引进加工厂,王书记管这叫筑巢引凤。”

一直以来,辛庄村都是以传统农业为主,村集体经济空白。如今村庄变美了,经济也不能拖后腿。年后,王华明便马不停蹄,带领村主职干部及村民代表外出考察,学习周边及外地先进村的发展经验,确定了土地托管经营、特色种养、副业加工项目齐头并进的发展模式。截止目前,辛庄村注册成立种植、农机、养殖三个合作社。肉牛养殖产业从无到有,存栏量达40余头;西瓜、白菜、菠菜等种植项目规模迅速扩大。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山东省中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设巨菌草种植基地项目,一期种植300亩。

2015年底,在外地定居20多年的经济能人柴本强,经常在电话里听到村里的父老乡亲夸赞王华明书记为老百姓办实事。带着好奇心和无需多言的信任感,柴本强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投资200万元,成立一家塑编厂,解决家乡人的就业,带动家乡脱贫致富。截止目前,柴本强已与辛庄村签订投资意向书,工厂建设也在筹备中。(通讯员 刘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