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棚棚普洱职教中心 在改革中发展的普洱市职教中心

2017-08-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随着国家实施第二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云南省"两强一堡"战略的实施,职业教育在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地方综合经济实力方面所起的关键性作用日益突出.进行市直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对于解决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普洱市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边疆繁荣稳定,扩大云南省职业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普洱市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探索边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之路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2006年普洱市委.市政府决定整合普洱市中心城区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将普洱农校.

随着国家实施第二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云南省“两强一堡”战略的实施,职业教育在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地方综合经济实力方面所起的关键性作用日益突出。进行市直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对于解决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普洱市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边疆繁荣稳定,扩大云南省职业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普洱市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探索边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之路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006年普洱市委、市政府决定整合普洱市中心城区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将普洱农校、普洱财校、普洱林校和普洱技校四所学校通过校址搬迁,合并办学,实现教育资源整合,做大做强普洱市职业教育。2010年又决定将思茅区职业教育中心、普洱市粮食干部学校和普洱市供销干部学校三所学校搬迁并入市职业教育中心办学。

普洱市职业教育中心校区建设项目于2007年立项,2008年2月开工建设。项目规划校区建设用地500亩,管理使用林地10500亩;规划在校生规模10000人,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投资估算5.4亿元。截止2012年11月,已投入建设资金42368万元,其中:市政府共拨付项目资金26837万元,争取中央资金1700万元,争取省政府专项资金5445万元,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5000万元,社会融资1347万元,其它资金96万元,公租房建设专项资金1943.

2万元。目前,已累计完成建设投资约4.3亿元,已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建筑单体29幢,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完成了运动场地、道路及一期绿化、景观、广场和校园智能化系统等附属工程。在建校舍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

市职业教育中心项目建设在普洱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工程建设指挥部的艰苦努力,2009年9月,按市政府的要求,普洱农校和普洱林校顺利搬迁到新校区办学;2010年3月普洱财校和普洱技校迁入新校区办学;2012年9月思茅区职业教育中心迁入新校区办学;普洱市粮食干部学校和普洱市供销干部学校于2012年12月迁入市职业教育中心办学。

经过四年多的建设和三年多的办学实践,已取得明显成效。

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各整合学校合并前归属于不同部门管理,经费主要来源是地方财政,虽然可从主管厅、局争取到一定项目资金,但是“杯水车薪”。地方政府的财力主要用于保证教职工工资,其它投入很少或没有投入。普洱市2009年教育统计资料显示:有50多年建校历史的已搬迁的四所市直中专学校,固定资产总值仅为8381万元,其中教学、实习仪器设备资产总值仅为1438万元。

办学经费极为紧张,生存与发展的矛盾相当突出。实施普洱市职业教育中心项目建设后,到2012年11月,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

24亿元(未含土地价值)。仅仅四年的建设时间,学校固定资产总值达到了合并前的5倍。校区全部建成后,仅基本建设新增投资就可达七校合并前固定资产总值的6倍以上。

办学效益成效突显。一方面,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据统计,合并办学的七所学校原占地面积为885.4亩,除农校和技校外,其它学校均处于中心城区较繁华地段。整合搬迁至新校区后,建设用地面积为500亩,比原占地减少了385.

4亩,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另一方面,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已迁入普洱市职业教育中心办学的普洱农校、普洱财校、普洱林校和普洱技校四所学校,2008年招生数1907人(不含送教下乡学生数),每校不足500名。

目前,市职教中心共有教学班152个,在校学生7862人,是五所学校整合前的2.2倍。第三方面,项目建设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项目建设以来,多次受到省委、省政府、到访的省厅领导和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表扬和肯定。

国家、省、市(州)、县(区)、乡镇各级领导,以及台湾、日本、新加坡、泰国、老挝、缅甸、越南等外国友人,共3000余人次先后到校区参观考察和调研,产生了良好社会影响。

省教育厅副厅长罗嘉福在2012年全省职成教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总结全省区域性职教园区建设时称:普洱市职业教育中心校区建设创造了职教园区建设的“普洱模式”,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普洱职业教育中心项目建设已成为普洱市中心城市建设的亮点工程,是全省城镇上山和学校上山的典范。

办学资源有效共享。有形资源的整合共享。将各学校长期办学过程中积累下来的教学和实验仪器设备、图书资料、体育设施设备、师资、联办企业的实训基地和新建的资产值达数亿元的强大的硬件设施等整合共享。无形资源的整合共享。

将合并学校长期办学形成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实验成果、知识产品、教育信息等无形资源进行整合共享。一方面,在各学校办学中都有其不同的办学理念,通过各校之间的交流与整合,让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辐射到薄弱学校,使职业教育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另一方面,由于各校之间部分专业相近和相同,其实验成果和知识产品在合并学校内实现共享,使其内部化后,减少了各学校重新试验与研究的成本;教育信息的共享,则减少了各学校搜索和获取信息的费用。

通过专业资源共建,打造精品专业,四所学校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都有其特色和骨干专业,通过整合进一步进行提升,如财校的电子信息、财经专业;农校的畜牧兽医、农学、茶叶专业;林校的林学、木材加工专业;技校的机电、电工电子、汽修专业,这些专业都是各校长设的骨干专业。

按照加强优势专业,突出特色专业,发展紧缺专业的专业发展思路,坚持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打造精品专业。通过管理资源共享,降低管理成本。即通过采用相同的组织结构设计、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有利于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减少管理磨擦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创新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率。市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体制为突破口,加大改革力度,打破隶属关系,合理调整布局,实施有效重组,初步建成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服务普洱经济发展,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树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盘活存量、提高效益为目的,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宗旨”的指导思想,统领整个资源整合工作。通过整合,改变普洱市职业教育各自为阵、无序竞争的局面,更好地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

面对四所合并办学初期,仍然处于多头管理、各自为阵的现状,市政府领导多次组织专题调研,研究制订相关政策,确定管理办法,统筹资源整合工作,确保整合工作顺利开展。根据《中共普洱市委、普洱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普洱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成立普洱市职业教育中心的通知》,几所学校整合后,实行“一个法人,一套班子,多块牌子”的管理办法。

中心副主任兼任四所学校校长,各学校保留牌子和办学资质。通过集中统一管理,对几所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整合,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减少资源浪费。

解决好教职工的思想认识问题。学校的整合合并,最根本的是全体教职工思想上的融合,只有把原本是几所学校的人凝聚起来,才能形成合力。因此,要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首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只有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才能保证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有序进行。

学校领导要全面掌握学校教职工的基本状况,通过召开座谈会、民意调查等多种形式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解决好教职工的思想认识问题,让广大教职工认识到整合资源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整合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认识到早整合,小困难,迟整合,大困难,不整合,更困难。

使整合各校的全体干部职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克服本位主义,增强全局观念,形成合力,为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稳步实施管理机制改革。建立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是确保管理资源有效整合的前提。几所学校实行统一管理后,应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大力进行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与创新,进行学校管理机构重组。即通过对各校原有的机构和人员进行优化组合,较大幅度削减职能机构和管理人员,真正做到“精兵简政”,力求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杜绝人浮于事。

通过机构重组、干部任用和管理机制三个方面来有效地控制管理成本,提高管理资源整合的效率。

在机构重组方面,主要采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报经中共普洱市委机构编制办公室审批,设置了党政办公室、教务科、学生科、成人教育科、招生就业指导科、人事科、教科室、总务后勤科、职业技能开发科、实训科和保卫科等11个内设机构。

将各校党办、校办、财务科(室)合并组建中心党政办公室和人事处;将各校教务科、电教中心、实验室等合并组建教务科;将各校学生科(处)合并组建学生科;将各校成教科、函授部、信息管理中心等合并组建成人教育科;将各校招生办和就业办合并组建招生就业指导科;将各校教科室、图书馆、督导室、科研部等合并组建教科室;将各校总务科(处)合并组建总务后勤科;将各校培训部、职业技能鉴定所等合并组建职业技能开发科;将各校实训科合并组建实训科;将各校保卫科(处)合并组建保卫科。

在干部任用方面,鉴于中层干部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必须慎重考虑,合理安排,对中层干部的任用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严格按市委编办核定的职数,采取了“竞争上岗”和“考察任用”等措施进行聘用;加强编制管理,严格定岗定员,逐步形成竞争上岗机制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人员合理流动机制。

市职教中心整合合并后首次中层干部的选拔任用过程市纪委第四纪工委、市人社局和市教育局等部门全程参与,干部竞争上岗始终体现了公开、公平、择优的原则,是职教中心继续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加快发展的大胆尝试,干部选拔达到了“优中选优,强中选强”的目的。

此次选拔任用干部共30人,其中,正科级干部11名,副科级干部19人。

这批干部有几个突出的特点:中共党员所占比例大。中共党员21人,占70%,民建党1人,占3.3%。干部学历和职称高。研究生学历的6人,占20%,本科学历的23人,占76.7%。高级讲师11人,占36.

7%,讲师9人,占30%。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年龄最大的47岁,最小的仅29岁。30岁以下的5人,占16.7%。40以下的11人,占36.7%;40以上的14人,占46.6%。少数民族干部能力得到肯定,任用13个少数民族干部走上重要的工作岗位,所占比例达到43.

3%。妇女地位得到充分尊重,10名妇女干部得到提拔和重用。我们相信在市职教中心党委的领导下,这次任用的这批中层干部一定能够团结带领全体教职员工为普洱市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在管理机制方面,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发挥中层干部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通过建立绩效管理激励机制,严格考核、激励进取、优绩优酬。不断加大对中青年干部的培养力度,将精神感召与利益机制相结合,将“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条件留人”即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从而保证机构的高效运转。

通过实施普洱市职业教育中心项目建设和集中统一管理,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和管理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明显改善了办学条件,有效地整合了职教资源,提升了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和办学实力,促进了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为普洱市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可持续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事实证明,实施普洱市职业教育中心项目建设和合并学校的统一管理,完全符合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十二五”总体发展要求和坚持科教优先发展不动摇的发展思路,对国家支持云南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的实施,对将普洱市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黄金前沿,实现“生态立市、绿色发展、加速崛起,把普洱建成国际一流的文化旅游养生胜地、世界级妙曼精品城市和国家级特色生物产业聚集区,着力打造中国著名、世界闻名、世人瞩目的普洱国际品牌和‘妙曼普洱、养生天堂’城市品牌”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相信,随着项目二期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和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各种资源的进一步整合,普洱市职业教育中心将成为一所综合型、应用型、服务型,引领全市职业教育集约化发展的龙头学校,普洱市委、市政府做强做大普洱市职业教育的目标一定会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