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梦雷与陈文龙 雷州历史名村:仙梦文史录之沈塘镇大陈村!

2017-07-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大陈村,曾用名 仙梦大村.进德大村,别名大村.大村陈村 .南宋末年,抗元民族英雄陈文龙(参知政事)次子陈梦雷率众保护南宋小皇帝赵昺南下避祸,于元贞二年在该地开基创业而形成.据有关文献和<陈氏族谱>记载,陈梦雷率部众逃亡至广东雷州该村地界时,夜梦神仙喻示,遂就地开基创业,并据梦境取名"仙梦大村".进入元.明朝代,该村人口繁衍兴盛,英才辈出,富甲一方,与时俱进更名进德大村.至解放战争时期,我中共地下党组织和民间多以当地习惯俗称该村为"大村.大村陈村".解放后

大陈村,曾用名 仙梦大村、进德大村,别名大村、大村陈村 。南宋末年,抗元民族英雄陈文龙(参知政事)次子陈梦雷率众保护南宋小皇帝赵昺南下避祸,于元贞二年在该地开基创业而形成。据有关文献和《陈氏族谱》记载,陈梦雷率部众逃亡至广东雷州该村地界时,夜梦神仙喻示,遂就地开基创业,并据梦境取名“仙梦大村”。

进入元、明朝代,该村人口繁衍兴盛,英才辈出,富甲一方,与时俱进更名进德大村。至解放战争时期,我中共地下党组织和民间多以当地习惯俗称该村为“大村、大村陈村”。解放后,新中国人民政府正式命名该村为“大陈村” 。

该村位于沈塘镇东部,距离乡镇政府约 4公里,省107国道从村旁穿过。相邻自然村有昌辉村,北潭村、乾遮村、余上村、大周村。本村东接雷州东北沿海之通明港(村)河畔,与东海岛隔海相望;南通往雷州、徐闻、海南之省道;西接沈塘墟;北距湛江城区40余公里,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元成宗二年至清代中属雷州府,清道光年前属遂溪县笃信乡第三都。民国35年(1946年)时期属沈塘乡。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初期,属广东省遂溪县南区沈塘乡。1956 年1月,并属海康县。1994年4月,海康县撤县建市,隶属雷州市沈塘镇大陈村行政村至今。

该村世居主要姓氏为陈、谢姓。《陈氏族谱》记载,南宋末年建村至明、清二朝代(年),因人口繁衍兴盛,地少人多,除陈梦雷公五子陈自登(字汝诚)承袭父业,袭受海北海南道宣慰使司副都元帅武阶镇国大将军之职在原地重建外(其时离南宋灭亡十七年后),后裔子孙分支搬至湛江、遂溪、雷州、徐闻、吴川、东海岛、广西省、海南省等地,繁衍生息至今形成三百多条村庄,总人口超过30万。

至2015年末,该村户籍人口2080人。其中男性1060人,女性1020人;80岁以上39人,最年男长者年龄93;该村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的人口有 1160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打工的人口有920人;农村留守儿童116人;海外留学人员1人;实际在村人口1160人。

该村民均为汉族,雷州民系,使用雷州方言。2015年末,该村有台湾同胞有6人,华人华侨有5人,主要分布欧美国家。

该村自然资源主要有临港海水养殖(通明港)、百年以上老树(包括有药用价值的树数十棵/种。特色农产品有水稻、甘蔗、花生、蒲草、瓜菜 、蕃薯、木菠萝、荔枝等。特色传统(节庆)食品有  煎堆、年糕、叶搭饼、菜叶包饼、大籺饼等,特色工艺品有蒲织品。

其传统经营在新中国解放前以农业生产为主,兼营海洋捕捞为辅。进入2000年后,大陈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其专营钻井工作成为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成为雷州市远近闻名的钻井村庄,现村中有钻井机60多部,作业范围遍布在湛江市各县区,甚至海南省等干旱地区。

该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以农业生产、经营性、工资性分别为40%、40%、20% 。村道实现水泥硬底化,通水、电、电话和网络。村中建有垃圾收集站。文化设施有电脑图书室、老年人活动中心(设在村委会)等。

该村有着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和英勇壮烈的革命斗争史。该村铺墩曾是古代海内外陶瓷、丝绸和蒲织品的交易集散地(古丝绸之路),明代建成的烽火台,对该村的防村卫民以及近代对敌革命斗争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雷州沈塘一带村民为感谢该村陈仕恺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而首创“人龙舞”。

该舞已被录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该村传统民居为广府民居,现存16座;代表性民居有“積善”,建于明朝,占地面积200平方米;现存宗祠3座;其他传统建筑有炮楼,始建于明代,永新家塾始建于清代;代表性碑刻是清代咸丰年所刻;代表性楹联《一堂二宰相家声绍振望云仍,六代八太师官秩高膺追作述 》 ,书于民国初年;代表性匾额《源远流长》书于清代。

该村修有《陈氏族谱》,明朝洪武年初纂修,由陈氏族谱编委会于 2004年岁次甲申仲秋既朔续修;《 陈氏族谱——厚埇村支谱》, 于 2015年2月由吴川沙美陈氏族谱编委会纂修;《湛江陈氏通谱》,由吴川沙美陈氏大宗理事会纂修,纂修年代不详年;《陈梦雷公版图》,于明朝由陈氏宗族制定;《大陈村革命史志》,于2015年由大陈村委会纂修,陈冠霖 、陈可法主笔。

《雷州仙梦大村元帅府钩沉》于1997年10月、11月《湛江晚报》两次刊登。

该村古有镇海王庙、元帅府堂因战争被破坏,今仍遗留有古石狮、古石鼓等遗迹;现存白马庙、天后庙、兴武庙等,始建于明朝,供奉白马公、妈祖、兴武公等诸神,每年春节农历正月十五至十七举行拜祭。该村后裔有春节和清明节等重要节日举行集体祭祖、舞狮、游神、人龙舞的习俗。

其中,人龙舞因该村明代进士陈仕恺起始,流行于雷州府三县九所,每年在中秋八月十五和十六这两日在圩街上狂欢,形成了雷州文化区域独有的一种民俗文化。数百年来,沿袭至今。

据陈氏族谱记载和村民回忆,该村是古代雷阳的丝绸之路,陈自登公发明的“七彩陶瓷”成为当地陶瓷业的翘楚;明嘉靖五年(公元1517年),沈塘当地民众为表达对陈仕恺公始创人龙舞,并演变成 “年例习俗”;明末清初(明隆武丙戌年间),翰林院庶萃士陈钟龙公,字乘六,辅助南明朝政反清复明遭到镇压被杀,其家被灭门,大陈村族受株连,全村一度大逃亡;1938年9月大陈村以陈可钦、陈道志、陈可煌、陈玉林、陈朝保、黄秀胜等进步青年成立青抗会策应全国抗日救亡工作。

1939年9月,雷师党支部和雷州海中(现雷州市第一中学),为防范日军、伪军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监视和捕杀。从雷城迁移到大陈村陈氏宗祠办公办学,历时三年。1947年4月,大陈村地下交通情报站暴露,站长陈向炳同志为保护我党地下领导人挺身而出牵制敌人,后因叛徒出卖被杀害。

由陈可钦(号广东)同志接任站长。1966年,响应党中央号召开展文化大革命,揪出村中反革命份子陈玉林等多人批斗(注:陈玉林同志战争时期是中共地下党员,曾以保甲长身份打入敌组织。

被批斗后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9年平反)。2007年,大陈村凤鱼坡古墓葬群部分古墓遭人破坏,村民报告雷州市文化部门后,派出雷州市博物馆领导及专家考察,经论证该墓葬为宋代至元代古墓。

2008后,大陈村小学教育严重落后,村中人才出现凋零断层现象。村委和村宗族联合发起“百年大计,教育为先”的倡议。2015年成立教育基金会,发起募捐奖学助教行动,改善学校教学环境、教学设施和教学质量,完善教学制度,兴建爱国主义宣教点,开展“爱国爱村爱家教育”、“教学质量评比”、“诗歌朗诵比赛”等一系列活动。

该村历代英才辈出。自南宋丞相陈文龙次子陈梦雷于元朝元贞年间率族人南下创建村庄后。元代至清代共诞生元帅2名,进士5名,举人、贡生10多名(其中创村始祖陈梦雷先后官拜兴化军统领、雷州龙虎将军、海北海南道宣慰使司武都元帅等职)。

解放后,该村在镇反肃匪、土改运动、大跃进运动、文化大革命丶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中,顾全大局,听党指挥,同样发挥革命先锋模范作用。先后培育诞生处级以上干部10多名,专业高级科技人员2名。主要人物有:

陈志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工程设计院,高级工程师,1964年参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负责原子弹爆炸物理承受力检测研究;

陈光敏 ,主任医师,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心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职 ,其创建的“二重辨症论治大系和精气神学说”,使中西医学和人文科学完美结合,屡屡突破中医学术禁区和无能为力区,创造了很多良法妙方广泛根治多种疾病。将为中医的复兴与腾飞做出巨大的贡献,为人类的身心健康建立起神圣的医学殿堂 。

1975年,为表彰纪念大村陈村为新中国革命解放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海康县(今雷州市)人民政府评选沈塘镇大村陈村为抗日游击区老村庄;1993年,湛江市人民政府批准大村陈村为解放战争游击根据地。

注:历史人文故事由《仙梦文史录》编审小组成员陈冠霖、陈光敏、陈光友、陈光通、陈光熙等研究、挖掘史料共同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