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秀英女儿 荣成女子鲍秀英迈出重要一步 轧面店终于开张

2017-12-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鲍秀英正在加工面条,希望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自立. "这是我轧的面条,大家尝一尝吧."6月17日上午10时,一张熟悉的面孔出现在本报荣成记者站记者的面前,她就是荣成崂山街道办事处的"苦命母亲"鲍秀英.她给记者送来了自己新开的轧面房轧出的第一盆面条. 命运多舛 婚姻走到尽头 相信很多读者都还记得鲍秀英曾经的苦涩和不幸. 2005年11月7日,本报报道了当时年仅29岁的年轻母亲鲍秀英的不幸遭遇.随后两个月时间,鲍秀英的经历在市民和相关部门中引起很大反响.短短20天时间

鲍秀英正在加工面条,希望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自立。 “这是我轧的面条,大家尝一尝吧。”6月17日上午10时,一张熟悉的面孔出现在本报荣成记者站记者的面前,她就是荣成崂山街道办事处的“苦命母亲”鲍秀英。

她给记者送来了自己新开的轧面房轧出的第一盆面条。 命运多舛 婚姻走到尽头 相信很多读者都还记得鲍秀英曾经的苦涩和不幸。 2005年11月7日,本报报道了当时年仅29岁的年轻母亲鲍秀英的不幸遭遇。随后两个月时间,鲍秀英的经历在市民和相关部门中引起很大反响。

短短20天时间,有30多名市民为她捐款近3万元;尤其是2005年11月25日,本报报道了鲍秀英做手术尚缺5000元的消息后,好心市民一天捐款近万元,使其成功更换了双股骨头。

这名曾经在炕上几度寻死未果的年轻母亲终于重新站了起来。 2006年春节前,鲍秀英回到荣成崂山街道办事处古塔村的家中,此时她已经能够拄双拐行走。一心想自力更生、不想成为家庭负担的鲍秀英很快联系了一个养羊的项目,但因身体条件太差,最终不得不放弃这个项目。

不能出去上班,也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鲍秀英与婆婆、丈夫以及家人的摩擦越来越多。2007年5月,坚强的鲍秀英拿着离婚分得的2000元现金,拄着双拐离开了古塔村,离开了最让她割舍不下的儿子。

想到曾经有那么多好心人关注自己,想到晚报对自己的倾力相助,鲍秀英决定要坚强地活下去,独立地站起来! 自立门头 “厄运”再次袭来 离开了那个曾以为是归宿的家,鲍秀英决定先摆一个水果摊自力更生。

鲍秀英在崖头街道办事处海崖村租了一间民房,之后低价购买了一辆三轮摩托车,做起水果生意。但每天搬运水果,根本不是她孱弱的身体能承受得了的。2007年10月,鲍秀英终于承受不住大体力劳动,右腿髋关节再次脱位,每天都要承受疼痛的煎熬。

当年12月,生意刚刚有点起色的她再次被推上了手术台,将脱位的关节摘除。 看到姐姐的困境,远在外地的妹妹赶来照顾她。

因为妹妹身体也有残疾,姐妹俩过得很艰难,但坚强的鲍秀英始终没有放弃。 坚强面对 轧面店终于开张 2008年3月,坚强的鲍秀英再次从病床上站了起来,但她的右腿再也不能弯曲了。 鲍秀英经过考虑,决定选择投资小、需要体力相对小的项目来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

仅仅休息了3个月,鲍秀英就行动起来。她先退掉海崖村的租房,来到房租更低廉的地宝圈村租了一个面积更大的民房。她发现周围几个村都没有加工面条的地方,在一位曾给她治病的孙医生的帮助下,她借了朋友1500元钱,买了一台轧面机。

得知鲍秀英重新做起了生意,曾经给予她帮助的崖头街道办事处妇女主任田青再次拿出了300元钱资助她。 在鲍秀英租房内的床头,记者看到有20多本各种书籍和当天的《威海晚报》,一本已经翻旧的《新华字典》放在炕头。

鲍秀英说,自从2006年开始,她就成了晚报的读者,对这份让她重生的报纸有了很深的感情。因为原先的病根,目前她的一个肾因有积水已失去功能,医生建议她尽快切除。

她想今年年底前,用自己挣的钱做这个手术。目前她仅靠吃一些中草药维持。 鲍秀英告诉记者,她开店轧面,质量一定会保证,价格也最公道。虽然自己在为面条的销路发愁,但她一定会坚强面对人生,通过这间不大的店面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