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慧霞好大夫 北大第一医院杨慧霞教授研究成果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2017-06-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12年初,医药卫生行业的最高科技奖-中华医学科技奖(2011-2012)颁奖大会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我院妇产科杨慧霞教授课题组的研究项目"妊娠期糖尿病母儿的筛查策略及其推广应用"获得2011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此前,该课题还荣获了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近年来,成年人2型糖尿病发病明显增加,已成为我国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妊娠期糖尿病(GDM)是糖尿病的一个独立类型,未经过规范化诊治的GDM可导致母儿严重并发症,尤其GDM者及其后代远期发生糖尿病等的风险也将增

2012年初,医药卫生行业的最高科技奖—中华医学科技奖(2011—2012)颁奖大会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我院妇产科杨慧霞教授课题组的研究项目“妊娠期糖尿病母儿的筛查策略及其推广应用”获得2011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此前,该课题还荣获了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近年来,成年人2型糖尿病发病明显增加,已成为我国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妊娠期糖尿病(GDM)是糖尿病的一个独立类型,未经过规范化诊治的GDM可导致母儿严重并发症,尤其GDM者及其后代远期发生糖尿病等的风险也将增加。然而,全球范围内GDM规范化诊治方法及标准等问题一直存在广泛争议,在国内,杨慧霞教授带领课题组最早开始关注GDM患者筛查和管理工作,并开展了系列研究。

杨慧霞教授课题组通过20余年的纵向研究观察明确了GDM对母、儿围产结局具极大危害,并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以及大样本临床资料分析,明确GDM者进行孕期血糖控制及监测对于改善母儿结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课题组对病历资料的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GDM的诊治规范,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早在1993年,课题组就报道了GDM对母、儿结局的影响以及孕期血糖管理对改善GDM 母、儿结局的作用,针对国内外GDM筛查标准的差异,课题组提出适宜我国的GDM筛查界值。同时,课题组采用多中心、大样本研究来评价GDM发病情况,提出了目前适宜我国的筛查诊断策略。此外,课题组还前瞻性的开展了GDM患者及其子代随访工作,并于2007年与内分泌科及儿科合作,开设GDM产后随访门诊,通过极早期的生活方式干预减少GDM发展成糖尿病。

作为课题组负责人,杨慧霞教授于2007年起草并制定了我国的GDM临床诊治规范;随后负责卫生部“妊娠糖尿病诊治规范的行业标准”制定工作。2008~2009年,杨慧霞教授作为中国唯一代表两次受邀参与“国际妊娠合并糖尿病研究组织(IADPSG)”会议,2010年也是世界卫生组织“GDM筛查及诊断标准制定”专家组会议唯一中国代表;她多次受邀在国际会议上介绍中国GDM相关研究,2010年获得世界糖尿病基金项目(WDF:10-517)经费支持,用于开展我国GDM规范化诊治推广工作,此项目还获得了卫生部的立项批准。课题组多次组织国内GDM的专题培训,培训来自全国各地大中型医院的一线临床医师,使GDM诊治管理规范在国内多家医院广泛推行。

杨慧霞课题组的研究对提高我国GDM诊治水平以及改善母儿结局起了重要作用,已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106篇论著及述评类文章,主编《妊娠合并糖尿病——临床实践指南》,参与编写《Gestational Diabetes During and After Pregnancy》及中文专业书籍中的相关内容。其中课题组列出的50篇论文中,6篇论文被SCI、CPCI-S数据库收录,共被引用 22次(他引18次,自引4次)。有44篇中文论文共被引用900次(他引834次,自引64次),得到了同行的广泛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