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正式发文任命万钢(校友)为同济大学校长

2017-12-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来自同济大学校方的消息,担任一年有余的原同济大学副校长(主持工作)万钢教授已于日前正式就任同济大学校长一职.这样,自原校长吴启迪教授2003年5月调任教育部之后留下的校长一职终于不再空缺,而万钢教授也成为了同济大学历史上第24位校长.2004年7月26日上午,万钢教授首次以校长身份接受了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 magazine)记者Craig_Simons的采访.双方就燃料电池汽车的研究现状.中国燃料电池汽车的突破性.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进程以及能源的可持续利用等问题进行了访谈.

来自同济大学校方的消息,担任一年有余的原同济大学副校长(主持工作)万钢教授已于日前正式就任同济大学校长一职。这样,自原校长吴启迪教授2003年5月调任教育部之后留下的校长一职终于不再空缺,而万钢教授也成为了同济大学历史上第24位校长。

2004年7月26日上午,万钢教授首次以校长身份接受了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 magazine)记者Craig_Simons的采访。双方就燃料电池汽车的研究现状、中国燃料电池汽车的突破性、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进程以及能源的可持续利用等问题进行了访谈。

万钢,汽车领域专家。1952年8月出生,1978年毕业东北林业学院,1979进入同济大学结构力学研究所实验力学专业,攻读硕士,1981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同年留校,在数学力学系任教。1985赴德国Clausthal大学机械系留学,1990以优秀成绩获博士学位。

1991进入德国奥迪汽车公司工作。在技术开发部负责计算机轿车虚拟开发工作期间研制8开发技术,形成奥迪汽车公司独特的开发系统。1996年升任奥迪公司生产部和总规划部技术经理,负责信息化制造技术和管理工作。

他所领导的多项技术创新项目为新一代奥迪A4车顺利投产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1994年和1995年先后被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和同济大学聘为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所指导的德国博士生在燃料电池方面的研究课题目前在国内尚属空白。

2000年万钢同志向***提出了开发洁净能源轿车,实现中国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的建议,受到科技部、经贸委领导重视和支持。2000年底,万钢同志在科技部领导的盛情邀请下回国工作。万钢同志现兼任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主任。

同时被科技部聘任为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总体组组长。并作为第一课题负责人承担了该项中技术最为复杂、任务最为繁重的燃料电池轿车项目。
万钢同志是第十届全国***委员。

万钢教授驾驶“春晖一号”电动车 (姜锡祥摄)

据《环球时报》 (2001年04月06日第十版)报道(本报驻德国特派记者 江建国)万钢博士自从1990年获得博士学位后,进入奥迪汽车公司任职10年,创造了令人眩目的业绩。1998年德国工业导报把他推举为汽车工业界科技十大精英之一。

他以主要发明人的身份获得了包括14项发明在内的“白车身自动检测系统”的重大专利。10年来,他一步步登上战略决策总规划部高级工程师的职位。
万钢1952年生于上海,不到16岁就“上山下乡”,后来被选送上大学,是当年所谓的“工农兵学员”。

他被送到东北林学院,在那里他对理工学科的独特而敏锐的理解力很快就使得他脱颖而出,于是转学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建筑系,毕业后因学校缺物理教师,他留校当了一名大学物理教师。

1979年他考上了同济大学的力学研究生,1981年留校任力学教师。1985年作为客座学者和研究员来到德国克劳斯塔尔大学机械研究所从事实验力学研究工作,同时攻读博士学位。
博士学位还没有读完,他就研究出了降低汽车车内噪音的阻尼元件,安装在汽车发动机上,一下把噪音降低了80%,解决了一个汽车工业的重大难题。

1990年他以这方面的研究写出了博士论文《动态应力状态的综合测试方法研究》,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万钢的创新之处就是他将光学方法应用到了降低机械噪声和振动的工业设计中。万钢博士的这一研究为克劳斯塔尔大学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该大学的后继研究更是为该理论带来了广泛的国际声誉。